一种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276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机,具体地说,是一种由双循环式设计,且具有双座的单 合模装置或具有双向入料的单入料装置的输送及其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成型机如图1及图2所示,如图2专利号02242751. 1所揭示的成型 机,其输送装置是采用至少一直线段与弧形段的轨道,若干个载具置于该轨道上,其上设有 用以供一瓶胚置于其上的一瓶胚座;设置一用以将若干瓶胚移置至各载具上的输入部于该 轨道旁;各载具以个别滑动的方式排列于轨道上,其每一个载具于轨道上前进过程中其前、 后端始终与前、后相邻的另一个载具相抵接;且所述该装置的驱动力是由单一气缸推动的, 即存在以下缺点气缸驱动性能不稳定,进而使轨道上的载具不能达到均勻前移,另轨道上 的载具是由单个独立前移的,故由于惯性的作用,独立的载具在被输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 推挤、碰撞及脱落且还会造成噪音;如图1所示,该瓶胚座彼此间相互链结成一单列环状, 该瓶胚座之间不会造推挤、碰撞及脱落,改善了上述缺点,但由于该瓶胚座是以单列模式进 出该加热单元的,为了使每一瓶胚料有充分的时间进加热,以达到可延展塑性的状态,因 此,该输送单元的输送速度会因需配合加热时间而缓速地进行输送胚料,或得增加加热单 元的数量与长度;综合单列模式以及缓速输送的双重限制下,该加热单元所加热的胚料数 量是相当有限的,进而影响到后续的成型单元的产量,以及整条生产线的产能;另一方面, 该加热单元是以平行于胚料的行进路而设于其侧旁,但其内部的加热装置仅有一侧面的热 能能应用于胚料加热,换而言之,相对的另一侧面的热能会产生浪费,粗估计浪费的热能高 于 50%。欧洲专利EP05721 0 7B1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容器处理系统的工作台更换器。这 种旋转容器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在规定间隔内输送容器的枢转体。同样地,为了在一个处理 操作中处理由枢转体输送的各容器,在枢转体周围以相同的间距设置多个工作台。处理操 作可包括例如盖盖步骤或装注步骤。在枢转体和每个工作台之间设置连接,从而将每个工 作台可移除地安装到枢转体上。该工作台更换器包括控制枢转体转动的控制系统,使得每 个工作台在预定的工作台更换装置处连续且轮流被停止。同样地,在相应的工作台更换器 处,设置有执行更换步骤的工作台进给机构,用于移走工作台。在该工作台被移走之后,一 个新的工作台可以放置在所提供的空缺位置上。德国专利申请DE 1 0 200 5035233 Al公开了一种用于吹塑模具段的保持装置。吹 塑模具段被配置在支撑元件中。因此,吹塑模具段由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可拆卸地固定在支撑 元件中。对于每个吹塑模具段,锁定元件设置有强制锁定保持和非强制锁定保持。为了更换 吹塑模具段,必须以更换吹塑模具段的相应操作只能在一个位置进行的方式打开支撑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机,解决由于加热过程中,容易造
3成整条生产线产能不彰以及热能浪费的问题,而在输送过程,亦有耽误输送的可能。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成型机,包括输送单元,其包含输送轨道,所述输送单元沿输 送轨道环列入料单元、加热单元、成型单元与出瓶单元,该输送单元沿该输送轨道环列一入 料单元、一成型单元与一出瓶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瓶胚组,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 链接而组成,其中,该瓶胚座可承载一工作件;该瓶胚组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以及一加热 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轨道与至少两个加热装置,各加热轨道的左右两端连接该输送 轨道,使该加热轨道与该输送轨道呈一环状循环,以将该瓶胚座排列成至少二排及至少二 横列之矩阵状;该加热轨道下方两侧各设有一链条,以供与该瓶胚组底端的相应齿轮组相 啮合;所述输送单元至少有一切换装置,其接设于该加热单元的一外侧,以将该瓶胚座于该 输送单元与该加热单元间作单列/多列切换。实用新型中的加热单元内的瓶胚座为旋转前 移,两工作件间具有加热装置。—种成型机,其包括二环状循环,该环状循环由一入料轨道与一加热轨道所组成; 各环状循环具有一输送单元及一加热单元与一入料单元或一成型单元;该环状循环相对方 向并列,并于该二环状循环之间以单一成型单元或单一入料单元相互连接;该成型单元为 一双座的合模装置;该入料单元可供该二环状循环双向入料;借此,可使该二环状循环与 该成型单元或该入料单元形成单合模双循环式或单入料双循环式的成型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链接而组成,使 该瓶胚组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且各相邻的瓶胚组相互勾合,因此,该瓶胚组可以活动嵌合 /分离方式拆卸该瓶胚座,以进行单列/多列切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在提供一种具有双座之单合模装置或具有双向入 料之单入料装置,借以达到节省能源、节省机台所占空间、减少耗能,以及提升生产线产量 等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在于各瓶胚组中,仅有两外侧的各瓶胚座与该齿 轮组与该链条相契合,且因该瓶胚组具有活动嵌合/分离的功能,因此,当该瓶胚组与该链 条运作过程中,发生脱链情形时,可直接由机器外侧进行维修,以减少维修的不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在于该切换装置的一侧设有一推抵部,以将该输 送轨道上的该瓶胚座推抵至各加热轨道上,并将该瓶胚座切换为单列或多列式,以进行加 热作业。

[0012]图1是公知的成型机的示意图。[0013]图2是另一公知的成型机的示意图。[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瓶胚组立体分解图。[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瓶胚组立体外观图。[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外观图。[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6运作示意图。[001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装置示意图。[002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单元立体外观图。[0021]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瓶胚组运作方式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与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成型机,主要包括一输送单元10、 一入料单元20、一加热单元30、一成型单元40,以及一出瓶单元50。如图3所示,该输送单元10包含一输送轨道11 ;该输送单元10沿该输送轨道11 环列该入料单元20、该成型单元40与一出瓶单元50。该输送轨道11上设有至少两个瓶胚 组60,每一瓶胚组60由至少一瓶胚座61相互链接而组成,其中,该瓶胚座61可承载一工作 件;该瓶胚组60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该入料单元20将胚料一一定位于该输送单元10的 胚料座61上,并借由该输送单元10单次可将至少一横列的瓶胚座61由该入料单元20输 送至该加热单元30进行加热,使该胚料呈可延展塑型状态,经加热完成后,再经该加热轨 道31输送至该成型单元40,以模具压模,使该胚料依该模具形状成型并定型为瓶罐成品, 待成型完成后,成品随该输送轨道输送至该出瓶单元50。如图3与图8所示,该输送单元10接近该入料单元20的一端与接近该成型单元 40的一端各设有一输送装置12,各输送装置12各以一传动件13连接至一动力源14,以使 该动力源14带动该传动件13作运作;该动力源14可为一伺服马达或一马达;其中,各输送 装置12包含一导引杆121,当各传动件13运作时,可带动各导引杆121转动;所述导引杆 121由该动力源14驱动。各导引杆121上设有一螺旋状的导引槽122,各导引槽122内可 供该瓶胚座61底端容置用。如图9所示,该加热单元30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轨道31与至少两个加热装置32,各 加热轨道31的左右两端连接该输送轨道11,使该加热轨道31与该输送轨道11呈一环状 循环1,以将该瓶胚座61排列成至少二排及至少二横列的矩阵状;该加热装置32设于该二 工作件之间,其为圆形红外线灯管。该加热轨道31下方两侧各设有一链条33,而各瓶胚座 61底端轴设一轴轮65,其中,各瓶胚组60两外侧的各瓶胚座61于该轴轮65上轴设一齿轮 组64,以供与该链条33相啮合;该齿轮组64与该轴轮65,当其进入该导引槽122时,受该 导引槽122导引,以转动前移。该加热单元30至少一外侧设有一切换装置34,各切换装置 34为一动力缸,该切换装置34 —侧设有一推抵部341,以将该输送轨道11上该瓶胚座61 推抵至各加热轨道31上,并将该瓶胚座61切换为单列或多列式,以进入或离开加热作业。如图4与图5所示,该瓶胚座61轴穿于内链板62,以使至少一瓶胚座61组成一 瓶胚组60 ;其中,该内链板62具有一凸部621与一凹部622,以使相邻的内链板62的凸部 621与该凹部622相互嵌合。该瓶胚组60左右两侧的该内链板62各接设一外链板63,该 外链板63的外侧设有一勾部631,以供勾合相邻的瓶胚组60 ;相邻的二瓶胚座61套设一弹 性皮带66,或是其它如齿轮等传动装置,也可以用传动皮带带动,以使各瓶胚座61连带转 动。本实用新型的各主要单元运行方式,说明如下如图3及图6所示,当该瓶胚组60经该输送单元10输送至该切换装置34前方时,该切换装置34的推抵部341可推抵其前方的瓶胚组60,使该瓶胚组60与相邻瓶胚组 60的勾部631相互滑移分离,以使得该瓶胚组60切换至该加热轨道31上,以呈多列状排 列;且当后续的该瓶胚组60持续被推入切换至该加热轨道31上,其可带动各瓶胚组60,使 其依序于该加热轨道31上进行滑移运作,图7所示。如图4及图5所示,因各相邻的瓶胚 组60相互勾合,因此,该瓶胚组60可以活动嵌合/分离方式拆卸该瓶胚座61,以进行单列 /多列切换;如图12所示,当该切换装置34推抵该瓶胚座61时,各瓶胚组60向前滑移,使 各齿轮组64沿着该链条33旋转转动,此时,各瓶胚组60的内侧的各瓶胚座61亦可连带转 动,并借由该弹性皮带66产生一弹性回复力量;由于各瓶胚组60中,仅有两外侧各瓶胚座 61以该齿轮组64与该链条33相啮合,且因该瓶胚组60具嵌合/分离的功能,因此,当该瓶 胚组60与该链条33运作中,发生脱链情形时,可直接由机器外侧进行维修,以免造成维修 的不便。如图9所示,各瓶胚组60进入该加热轨道31时,在该两工作件间设有加热装置 32,对该瓶胚组60进行加热;而由于该加热装置32为圆形红外线灯管,其以红外线辐射方 式进行加热,即以灯管为圆心向外辐射,其所加热范围较广,因此,为避免能源之浪费,故采 用二工作件间仅设置一加热装置32,借由一加热装置32即可对二加热轨道31上的瓶胚组 60进行加热,借以提升加热效率,进而提升整条生产线的产能;另外,由于该瓶胚组60在该 加热轨道31上以旋转方式滑移并加热,借此能够均勻加热。当瓶胚组60加热作业完成后, 欲离开该加热轨道31时,相对应于该成型单元40 —端的该切换装置34会将多列的该瓶胚 组60切换呈单列状,借以使该单列的瓶胚组60进入该输送装置12,以供进行前移。当该瓶胚组60输送至该成型单元40,其中,该成型单元40可采用单模座或双模座 或多模座接收该胚料以进行成型作业,待成型作业完成后,各瓶胚座61上方即产生一瓶罐 成品,该复数个瓶罐成品将至该成型单元40移出至该出瓶单元50,以进行瓶罐成品收集; 然而,任何一种公知的成型单元与该收瓶单元结构皆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其结构及运作 方式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因此不多加赘述。如图3及图8所示,当该动力源14驱动该二传动件13运行时,该传动件13可带 动该导引杆121转动,此时,因该轴轮65与该齿轮组64位于该瓶胚座61的底端,因此该导 引杆121转动可使该导引槽122导引该齿轮组64与该轴轮65转动前移;因该二传动件13 分别对进入二输送装置12的瓶胚组60产生一推一拉的力量;借此,该二输送装置12可使 该输送轨道11两端同步进行输送该瓶胚组60,以减少震动,并确保移位精确;此外,该传动 件13亦可为单一条,以带动单一输送装置12,此时,该输送装置12可接近入料单元20或接 近成型单元40的任一侧,以进行输送该瓶胚组6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如图10所示,其由二环状循环2所组成,该环状循环2 由一输送轨道11与一加热轨道31所组成;各环状循环2具有一输送单元10及一入料单元 20与一加热单元30 ;该环状循环2相对方向并列,并于该二环状循环2之间以单一成型单 元70相互连接,且该入料单元20分别于该二环状循环2的外侧方向;该成型单元70为一 双座之合模装置,借以使该二环状循环2与该成型单元70形成单合模双循环式的成型机, 借此,所产生的产能相当于两台单一环状循环式成型机,但相较于两台单一环状循环式成 型机,具有节省空间以及减少耗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1所示,其由二环状环圈2所组成,该环状循环2
6由一输送轨道11与一加热轨道31所组成;各环状循环具有一输送单元10及一加热单元30 与一成型单元40 ;该环状循环2相对方向并列,并于该二环状循环2之间以单一入料单元 80相互连接,且该成型单元40分别于该二环状循环2的外侧方向;该入料单元80可供该二 环状循环2双向入料,借以使该二环状循环与该入料单元形成单入料双循环式成型机;上 述实施例,同上一实施例,亦具有节省空间以及减少耗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切换装置14的推抵部341,其可以一凸 轮或一偏心轮代替,借由该切换装置14带动该凸轮或该偏心轮转动,以供进行单列/多列 之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13所示,该加热轨道91可以一传动皮带代替,借 由该传动皮带带动该瓶胚组60前移,此时,不需装置该切换装置32。
权利要求一种成型机,包括输送单元、入料单元、加热单元、成型单元及出瓶单元,其还包含输送轨道,所述输送单元沿输送轨道环列入料单元、加热单元、成型单元与出瓶单元;其还包括至少两个瓶胚组,所述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链接而组成,所述加热轨道与输送轨道呈一环状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胚组间可活动链接或分离;所述加热单元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轨道与至少两个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轨道左右两端连接输送轨道,以将该瓶胚座排列成至少二排及至少二横列矩阵状;所述加热轨道下方两侧各设有一链条,其与所述瓶胚组底端的相应齿轮组相啮合;所述输送单元至少有一切换装置,其接设于该加热单元的一外侧,所述瓶胚座于输送单元与加热单元间作单列/多列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内的瓶胚座为旋转前移, 两工作件间具有加热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胚座轴穿于内链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链板具有一凸部与一凹部,以使 相邻的内链板可以该凸部与该凹部相互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胚组的左右两侧的 内链板各接设一外链板,所述外链板的外侧设有一勾合相邻的瓶胚组的勾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瓶胚座底端轴设一 轴轮,所述各瓶胚组的两外侧的各瓶胚座的轴轮上轴设有一齿轮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两平胚座套设 有使各瓶胚座连带转动的弹性皮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为一动力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的一侧设有一推抵 部,所述推抵部为凸轮或偏心轮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在接近入料单元的一端 与接近成型单元的一端各设有一输送装置,各输送装置分别以一传动件连接至一动力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含导引杆,所述导引 杆上设有一螺旋状的可供该瓶胚座底端容置用的导引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杆由该动力源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轨道与输送轨道呈二环状循 环,所述环状循环由输送轨道与加热轨道组成;各环状循环具有输送单元及入料单元与加 热单元;该环状循环相对方向并列,并于该二环状循环之间以单一成型单元相互连接;入 料单元设于二环状循环的外侧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轨道与输送轨道呈二环状循 环,所述环状循环由一输送轨道与一加热轨道组成;各环状循环具有一输送单元及一加热 单元与一成型单元;环状循环相对方向并列,并于该二环状循环之间以单一入料单元相互 连接;其成型单元设于二环状循环的外侧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轨道的传动可以用传动皮带 带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机,包括输送单元、输送轨道,该输送单元沿该输送轨道环列一入料单元、一成型单元与一出瓶单元,以及至少两个瓶胚组,每一瓶胚组由至少两瓶胚座相互链接而组成,以及一加热单元,其具有至少两个加热轨道与至少两个加热装置,各加热轨道的左右两端连接该输送轨道,使该加热轨道与该输送轨道呈一环状循环,该输送单元包含至少一切换装置,其接设于该加热单元的一外侧,以将该瓶胚座于该输送单元与该加热单元间作单列/多列切换,因此当瓶胚组与链条运作时,发生脱链情形时,可直接由机器外侧进行维修,避免维修的不便,以及避免能源的浪费。
文档编号B29C49/28GK201712159SQ20102000013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何佳南 申请人:何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