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胎硫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751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胎硫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一种内胎硫化装置。
背景技术
硫化过程是轮胎内胎生产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它直接关系到内胎产品质量、产量和能耗等指标,为此,其硫化装置要求结构严密,要有特定的温度及气压,以往硫化都没有采用蒸汽加热硫化,这样使得生产成本高,且操作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胎硫化装置,其结构设计巧妙,限定了一个用于容纳内胎的环状腔,更有利于硫化的充分,采用蒸汽加热硫化,降低成本,且
安全可靠,故障率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胎硫化装置,包括有托盘,托盘上有下模,下模的上方正对着下模的位置有上模,所述下模与上模相对应的表面均具有相配合的凸起,凸起的中央均开有通孔,所述上、下模的凸起上环绕通孔一圈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通孔相接处的侧壁上开有条形缺口 ;有气管穿入到下模的通孔内,气管的接头正对着环形槽侧壁上的条形缺口 ;所述上模与下模对合后,下模环形槽和上模环形槽之间构成轮胎的模腔,所述的条形缺口是轮胎上气门芯的位置所在,所述上模上连通有蒸汽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限定了一个用于容纳内胎的环状腔,更有利于硫化的充分,采用蒸汽加热硫化,降低成本,且安全可靠,故障率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内胎硫化装置,包括有托盘1,托盘上有下模2,下模的上方正对着下模的位置有上模3,所述下模2与上模3相对应的表面均具有相配合的凸起4,凸起的中央均开有通孔5,所述上模3、下模2的凸起上环绕通孔一圈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 与通孔相接处的侧壁上开有条形缺口 7 ;有气管8穿入到下模2的通孔5内,气管8的接头正对着环形槽侧壁上的条形缺口 7 ;所述上模3与下模2对合后,下模环形槽和上模环形槽之间构成轮胎的模腔,所述的条形缺口 7是轮胎上气门芯的位置所在,所述上模3上连通有蒸汽管9。
权利要求1. 一种内胎硫化装置,包括有托盘,托盘上有下模,下模的上方正对着下模的位置有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与上模相对应的表面均具有相配合的凸起,凸起的中央均开有通孔,所述上、下模的凸起上环绕通孔一圈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通孔相接处的侧壁上开有条形缺口 ;有气管穿入到下模的通孔内,气管的接头正对着环形槽侧壁上的条形缺口 ;所述上模与下模对合后,下模环形槽和上模环形槽之间构成轮胎的模腔,所述的条形缺口是轮胎上气门芯的位置所在,所述上模上连通有蒸汽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胎硫化装置,包括有托盘,托盘上有下模,下模的上方正对着下模的位置有上模,下模与上模相对应的表面均具有相配合的凸起,凸起的中央均开有通孔,所述上、下模的凸起上环绕通孔一圈有环形槽,环形槽与通孔相接处的侧壁上开有条形缺口;有气管穿入到下模的通孔内,气管的接头正对着环形槽侧壁上的条形缺口;上模与下模对合后,下模环形槽和上模环形槽之间构成轮胎的模腔,条形缺口是轮胎上气门芯的位置所在,所述上模上连通有蒸汽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限定了一个用于容纳内胎的环状腔,更有利于硫化的充分,采用蒸汽加热硫化,降低成本,且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29K21/00GK202045796SQ20112008631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吴治学 申请人:安徽省华洋橡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