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340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模具,特别涉及ー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当前,在注塑模具行业,注塑模具通常都具有ー模多穴、大型的特点,因此必须制备复杂的流道进行分流,以使得各个型腔均匀进料。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在其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后分子结构会转化成网状结构,固化成型后即使再加热,也不能使之再次软化,这种材料具有隔热性、耐磨性、绝缘性以及不溶性等特点。使用当前的注塑模具对热固定性塑料进行注塑时,在产品的冷 却过程中,流道内的原料和型腔内的原料会同时冷却并连为一体,成型后的产品上就会带有一段较大的冷料柄,需要将冷料柄进行单独修剪,不仅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还浪费了原料。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注塑模具,以达到节约原料,且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摸,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型腔群和与所述型腔群相连接的冷流道,所述型腔群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型腔,所述冷流道包括两条相通的分流道,每条分流道与ー组型腔相连通,上模上设置有进料ロ,进料ロ内设有ー个浇ロ套,通过所述浇ロ套与所述冷流道相连通。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上还设置有隔热板。优选的,所述分流道通过呈扁平喇叭孔形状的水ロ与所述型腔相连。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ー种注塑模具,是设置有与型腔群相连通的冷流道,该冷流道包括两条相通的分流道,每条分流道与ー组型腔相连通,物料从进料ロ进入,在冷流道内处于熔融状态,开模时,产品与分流道内的熔融态物料相脱离,可以直接取出产品,无需修剪冷料柄,同时,分流道内的物料还可以继续使用,实现连续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节约了原料。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ー种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ー种注塑模具,參见图I所示,其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上设置有型腔群和与型腔群相对应的冷流道3,型腔群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型腔4,冷流道包括两条相通的分流道5,每条分流道通过呈扁平喇叭孔形状的水ロ与ー组型腔相连通,上模上设置有进料ロ 6,进料口内设有ー个浇ロ套7,通过浇ロ套7与所述冷流道3相连通。上模板上还设置有隔热板8,使上模的低温部分81与高温部分82相分隔。生产过 程中,由于分流道内具有一定的温度,其内的物料会始終保持熔融状态,开模时,产品与分流道内的熔融态物料相脱离,可以直接取出产品,无需修剪冷料柄,同时,分流道内的物料还可以继续使用,实现连续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节约了原料。
权利要求1.ー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型腔群和与所述型腔群相连接的冷流道,所述型腔群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型腔,所述冷流道包括两条相通的分流道,每条分流道与ー组型腔相连通,上模上设置有进料ロ,进料口内设有ー个浇ロ套,通过所述浇ロ套与所述冷流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还设置有隔热板。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通过呈扁平喇叭孔形状的水ロ与所述型腔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型腔群和与所述型腔群相连接的冷流道,所述型腔群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型腔,所述冷流道包括两条相通的分流道,每条分流道与一组型腔相连通,上模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内设有一个浇口套,通过所述浇口套与所述冷流道相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注塑模具,能够达到节约原料,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428620SQ20112054588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杨道军, 袁永利 申请人:健大电业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