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1380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话机等的电子器械的壳体一般由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组成,为了防水等的目的在下部壳体的与上部壳体的接合面设置有密封部件。而且,在与上部壳体的接合面之间使此密封部件弹性变形,把下部壳体安装到上部壳体。设置有密封部件的壳体是通过分别单独形成密封部件和壳体,并把密封部件组装到壳体的密封安装部来制造的。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把预先由专用模具成型的壳体设置到别的模具,并在壳体的希望位置成型密封部件,即所谓的嵌件成形来进行制造的方法。这样,通过嵌件成形在壳体成形密封部件,可以消去把密封部件组装到壳体的作业,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6497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嵌件成形的情况具有把由专用模具成形的壳体从模具取出并装到别的模具的工序,所以不能充分地提高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生产性。而且,至少需要用于成形壳体的2个以上的模具和用于嵌件成形的2个以上的模具,存在模具费增大的问题。本发明是在以上背景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可削减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工序,使生产性提高,并且可抑制模具费增大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发明一的特征是具有向使移动模具和第一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溶融了的第一材料,来成形壳体的工序;在把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模具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的工序;使上述移动模具移动到与成形密封部件用的第二模具相对的位置的工序;以及,向使上述移动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比上述第一材料还软质的溶融了的第二材料,来在被保持于上述移动模具的壳体成形密封部件的工序。而且,发明二是根据发明一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第一材料采用非晶材料,作为上述第二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而且,发明三是根据发明一或发明二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单元,用于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使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模具。而且,发明四是根据发明三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单元具备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设置在上述第一模具,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向上述移动模具侧按压上述壳体。而且,发明六是根据发明一至发明五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保持于上述移动模具的壳体成形了密封部件之后,在把成形有密封部件的壳体保持于上述第二模具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二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的工序,在上述第二模具设置取出单元,该取出单元用于从上述第二模具取出成形有密封部件的壳体。而且,发明七是根据发明一至发明六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由第一模具成形。而且,发明八是根据发明一至发明七中的任一发明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以外的部分成形使第二材料最后流入用的溢流部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模具。发明效果依据本发明,由于在成形壳体的工序和成形密封部件的工序使用共通的移动模具,所以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方法相比可以抑制模具费。而且,在成形壳体后,使保持壳体的移动模具移动到与第二模具相对的位置,由此可以在壳体的规定位置成形密封部件。这样可以消除把成形的壳体从模具取下装到别的模具的工序,可以提高生产性。而且,依据本发明,因为是成形壳体后,在壳体成形密封部件,所以与成形密封部件后,在密封部件成形壳体的情况相比,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即在成形密封部件后成形壳体的场合,射出压会造成在移动模具保持的密封部件变形。其结果,在移动模具与密封部件之间产生间隙,成形壳体的材料恐怕会流入此处产生所谓的超覆。另一方面,壳体用比密封部件还硬质的第一材料成形。因此,成形了的壳体可以比密封部件还能抑制由射出压造成的变形。这样通过成形壳体后,在壳体成形密封部件,可以抑制超覆。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双色注塑机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具备由本双色注塑机成形的密封部件的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可动模具部与固定模具部离开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在二次成形部通过推杆把完成品从第二固定侧模具取下的状态的图。图5是对树脂超覆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表示双色注塑机电路的一部分的框图。图7是双色注塑机的控制流程图。图8是具备用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成形的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平面图。图9是在一次成形部成形的一次成形品(壳体)的平面图。图10是在二次成形部成形的二次成形品(密封部件)的平面图。图11是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剖面立体图。图12A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一工序的图。图12B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其它工序的图。图12C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
图12D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2E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A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一工序的图。图13B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其它工序的图。图13C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D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E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F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G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3H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中再其它工序的图。图14是第二固定侧模具周边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电路的一部分的框图。图16A是一次成形部的控制流程图。图16B是二次成形部的控制流程图。图17是设置有多个滑块的结构中一次成形品成形后的可动侧部平面图。图18是设置有多个滑块的结构中二次成形品成形后的可动侧部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双色注塑机1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具备由本双色注塑机1成形的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具备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形成在上方开口的凹部空间,在开口周围的开口端面形成密封部件101。壳体由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PC 树脂(聚碳酸酯树脂)、PC/ABS系高分子合金树脂等非晶材料形成。密封部件由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TPE)形成在具备此密封部件的壳体100的凹部空间收纳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等,由具备显示部及操作部的未图示的上部壳体的接合面压碎密封部件,上部壳体被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安装。如图1所示,双色注塑机1具有一次成形部2和二次成形部3。一次成形部2具有第一固定侧部4a,二次成形部3具有第二固定侧部4b。而且, 双色注塑机1设有在未图示的旋转盘设置的2个可动侧部fe、5b,在图中,第一可动侧部fe 与第一固定侧部如相对,第二可动侧部恥与第二固定侧部4b相对。第一可动侧部fe和第二可动侧部恥的结构相同。第一固定侧部如由模具板6a、按压机构7a、流道板8a、浇道板9a等构成。在模具板6a设置有第一固定侧模具10,该第一固定侧模具10作为具有壳体形成用的壳体形成部的第一模具。作为保持手段即按压手段的按压机构7a具有按压板71a、气缸73a、按压钉 7 等。按压板71a配置成在第一固定侧模具10的图中上部具有规定的间隙。按压钉72a 插入在第一固定侧模具10形成的贯通孔,一端固定在按压板71a,另一端面向第一固定侧模具的壳体成形部。在按压板71a的图中两端安装有固定在模具板6a的气动式气缸73a。按压板71a被配设在与流道板8a之间的多个弹簧16a按压在第一可动侧部fe侧。在按压板71a的图中上部隔着多个弹簧16a设置有流道板8a。在流道板8a具有贯通按压板71a的贯通部81a。在在流道板8a形成有向第一固定侧模具10流入溶融材料的流路即流道18a,流道18a通过贯通部81a内与第一固定侧模具10的流道17a连接。在流道板8a的图中上部设置有浇道板9a,在浇道板9a装入有形成了浇道15a的浇道部14a。浇道板9a由第一板91a和第二板9 构成,第一板91a与第二板9 可拆接地构成。浇道1 的入口连接射出溶融材料的未图示的射出器的喷嘴,浇道1 的出口与在流道板8a形成的流道18a连接。第一固定侧部如对相对的可动侧部可拆接地构成,而且,浇道板9a对流道板8a 可拆接地构成。第二固定侧部4b除下述点以外与第一固定侧部如同样结构。即这些点是安装到模具板6b的模具是密封部件101成形用的作为第二模具的第二固定侧模具20 ;没有按压机构7a,而设置从第二固定侧模具20取出制品用的取出手段即推顶机构7b ;流道17b、18b 及浇道15b的形状不同。而且,第二固定侧部4b的推顶机构7b具有推顶板71b、气缸73b、 推顶钉72b等。推顶板71b配置成对第二固定侧模具20具有规定间隙。推顶钉72b插入在第二固定侧模具20形成的贯通孔,一端固定在推顶板71b,另端面向第二固定侧模具20 的密封部件形成用的密封部件形成部。在推顶板71b的图中两端安装有固定在模具板6b 的气动式气缸73b。在未图示的旋转盘设置的第一、第二可动侧部5ajb具有模具保持部11a、11b,作为移动模具的可动侧模具12a、12b等。在模具保持部IlaUlb的图中上面装有可动侧模具 12aU2b0图1中,从便于理解装置的观点出发,是各固定侧部4a、4b配置在各可动侧部fe、 5b上方的结构,但使图1旋转90°的结构,即一次成形部2和二次成形部3并列配置,通过各固定侧部相对各可动侧部在水平方向移动来进行开模闭模的结构是一般的结构。图6是表示双色注塑机1电路的一部分的框图。在同图中,控制手段即控制部200 担任双色注塑机整体的控制,由作为演算手段的CPU、作为记录手段的RAM、R0M等构成。在此控制部200连接着使第一固定侧部如的各板(模具板6a、流道板8a、浇道板9a)移动的第一板驱动部201a。而且,还连接着使按压机构7a的气动式气缸73a移动的按压机构驱动部20加,射出第一材料用的第一射出机203a等。而且,第一板驱动部201a具备仅使浇道板 9a移动的移动手段和使模具板6a、流道板8a —体移动的移动手段。而且,控制部200连接使第二固定侧部4b的各板(模具板6b、流道板Sb、浇道板9b)移动的第二板驱动部201b。 而且,还连接着使推顶机构7b的气动式气缸7 移动用的推顶机构驱动部202b和射出第二材料用的第二射出机20 等。另外,第二板驱动部201b具备仅使浇道板9b移动的移动手段和使模具板6b、流道板8b —体移动的移动手段。而且,在控制部200还连接着使未图示的旋转盘旋转的旋转盘驱动部204。接下来利用图1、图3、图4对成形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对一次成形部的工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控制部200控制第一射出机203a,从第一射出机203a的未图示喷嘴向浇道1 射出溶融了的形成壳体100的材料即第一材料(非晶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作为第一材料采用了 PC/ABS系聚合物合金即Multilon D-3410FA(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 被射到浇道1 的第一材料通过流道18a、17a充填到由第一可动侧模具12a的壳体成形部和第一固定侧模具10的壳体成形部构成的空间,一次成形品即壳体100成形。接下来,控制部200控制第一板驱动部201a,使浇道板9a向离开流道板8a的方向移动。由此,壳体100与浇道流道部Sl离开,浇道流道部Sl露出。而且,浇道板9a的第二板9 从第一板91a离开,使浇道流道部Sl容易去除。接着,控制部200控制按压机构驱动部20 ,把抗衡多个弹簧16a向流道板8a侧按压了按压板71a的气缸73a的气压切换到气缸73a把按压板71a拉向第一固定侧模具10侧的气压。由此,成形了的壳体100被按压钉7 按压到第一可动侧模具12a。接着,控制部200控制第一板驱动部201a,使模具板6a、流道板8a从第一可动侧模具12向离开的方向移动。模具板6a移动,第一固定侧模具10开始从第一可动侧模具1 离开,按压钉72a由于多个弹簧16a的按压力和使按压板 71a向第一固定侧模具10侧移动的气缸73a的力而从第一固定侧模具10突出,把壳体100 向第一可动侧模具1 按压。由此,壳体100被保持在第一可动侧模具12a (参照图3)。接下来如图4所示,控制部200控制按压机构驱动部20 ,把气压气缸73a的气压切换到气缸73a向流道板侧按压按压板71a的气压,使按压板71a触接流道板8a。接着实施吹扫等除去浇道流道部Si。以上是一次成形部2的工序。接下来说明二次成形部3的工序。首先,控制部200控制第二射出机203,如图1所示,与在一次成形部2向浇道 1 射出溶融的第一材料基本同步,从第二射出机20 的未图示喷嘴向浇道1 射出溶融的第二材料(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本实施方式,把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的raiMALLOY A1600N(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用作了第二材料。射出到浇道15b的第二材料通过流道 18b、17b充填到由被保持在第二可动侧模具12b的壳体100和第二固定侧模具20的密封部件成形部构成的空间内。由此,在壳体100的规定位置密封部件101成形。由此,具备有二次成形品即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以下称完成品)成形。接着控制部200控制第二板驱动部20北,使浇道板9b向离开流道板8b的方向移动。由此,如图3所示,浇道流道部S2与完成品分离,同时浇道流道部S2露出。接着使模具板6b、流道板8b向离开第二可动模具12b的方向移动。此时,完成品保持在第二固定侧模具20并与第二固定侧部4b —起离开第二可动侧部恥。接下来,把用于保持完成品的夹具插入到第二固定侧部4b与第二可动侧部恥之间后,如图4所示,控制部200控制推顶机构驱动部202b,把向流道板8a侧按压推顶板71b 的气缸73b的气压切换到把推顶板71b拉向第二固定侧模具20的气压。这样,推顶板71b 通过气缸73b向第二固定侧模具20移动,推顶钉72b从第二固定侧模具20突出。由此,成形的完成品被推顶钉72b压向第二可动侧部恥侧。其结果,完成品被从第二固定侧模具20 取下,完成品保持在夹具并从装置取出。完成品被从二次成形部3取出后,控制部200切换气压气缸73b的气压,使推顶板71a向流道板8b侧移动,使推顶板71a触接流道板8a。并且,实施吹扫等除去浇道流道部S2。以上是二次成形部3的工序。在一次成形部2以及二次成形部3除去浇道流道部Si、S2后,控制部200转动未图示的旋转盘,使第一可动侧部如与第二固定侧部4b相对,第二可动侧部恥与第一固定侧部如相对。而且,使浇道板9a与流道板8a触接,第一固定侧部如向第二可动侧部恥移动,第一固定侧模具10重合到第二可动侧模具12b,同上述,在一次成形部在第二可动模具成形壳体。并且使浇道板9b触接流道板Sb。并且使第二固定侧部4b向第一可动侧部如移动,使第二固定侧模具20重合到第一可动侧模具12a。然后,同上述,在二次成形部成形具备有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本实施方式中,在一次成形部2成形壳体100,在二次成形部3在壳体100成形密封部件101,因此可以抑制树脂超覆。以下进行具体说明。图5是以在一次成形部2成形密封部件101,在二次成形部3在密封部件101成形壳体100的方式构成的双色注塑机中的二次成形部3的要部放大结构图。如图所示,在二次成形部3,在充填树脂材料时,弹性体构成的软质密封部件101 因压力而变形。其结果,在可动侧模具12与密封部件101之间产生间隙,成形壳体100的树脂材料流入此间隙,而发生了树脂超覆。成形壳体100的树脂材料是ABS树脂或PO树脂等的比较硬质的树脂。由此,一旦在完成品存在这样的树脂超覆,则在把未图示的上部壳体安装到具备有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时,此树脂超覆会阻碍密封部件101的压碎。其结果,会产生得不到充分密封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一次成形部2成形壳体100。因此,在二次成形部 3,当为了成形密封部件101而充填弹性体时,由ABS树脂等比较硬质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壳体100不容易因压力而变形。由此,在二次成形部3的成形时,可以抑制在壳体100与可动侧模具之间产生间隙而造成弹性体流入此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0的内周面是以通过第一固定侧模具10成形的方式构成的。通过如此构成,可以容易地设定密封部件101的浇口和壳体100的浇口在壳体 100的内周面。其结果,如图2所示,密封部件101的浇口痕M2、壳体100的浇口痕M3在人眼看不到的壳体100的内周部,可以抑制对完成品外观的损害。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完成品保持在第二固定侧模具,在第二固定侧部恥设置取出手段的推顶机构7b来把完成品从第二固定侧模具20取出。由此,如图2所示,可以在壳体内周面产生推顶钉痕M1,而不使人眼看到推顶钉痕,不损害制品的外观。而且,当壳体100的内周面是以通过第一固定侧模具10成形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在一次成形部2流入树脂材料,一旦树脂材料冷却硬化,则树脂材料收缩,壳体100靠紧第一固定侧模具10。其结果,在壳体成形的开模时,壳体100有可能不是保持在可动侧模具 12而是保持在第一固定侧模具10。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把作为保持手段、按压手段的按压机构7a设置在第一固定侧部4a,在一次成形部2,壳体100成形后开模时用按压钉72a 把壳体100按压到可动侧模具12。由此,可以使壳体100确实保持在可动侧模具12。图7是双色注塑机的控制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控制部200在一次成形部2和二次成形部3使模具板6a、6b向可动侧部5ajb侧移动,进行闭模(Si)。接着控制部200从第一射出机203a和第二射出机 20 分别射出材料,在各成形部2、3成形成形品(S》。接着控制部200控制按压机构驱动部20 并切换气压气缸73a的气压(S; )。接着控制部200控制第一、第二板驱动部201a、 201b,在各成形部2、3进行开模动作(S4)。此时,按压机构7a的气缸73a的气压从把按压板71a向流道板8a侧按压的气压切换到把按压板71a拉向第一固定侧模具10侧的气压。 由此,按压钉7 因多个弹簧16a的按压力和气缸73a的气压而从第一固定侧模具10突出, 壳体100被向第一可动侧模具1 按压。因此,壳体100保持在可动侧模具12。接着控制部200控制推顶机构驱动部202b,切换气压气缸7 的气压使推顶钉71b突出,并从第二固定侧模具20取出完成品(S5)。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机构7a具有气压式气缸73a,但也可以是没有气压式气缸 73a的结构。此情况下,在按压板71设置贯通第一固定侧模具10并触接可动侧模具12分模线(可动侧模具12的与第一固定侧模具10的相对面中壳体成形部以外的面)的回程销。 闭模时,回程销被可动侧模具12压向流道板8a而因此按压板71a触接流道板8a。由此, 按压钉72a的前端可以不触接可动侧模具12的壳体成形部而面向第一固定侧模具10的壳体成形部。壳体成形后,模具板6a移动,第一固定侧模具10开始从第一可动侧模具1 离开,因多个弹簧16a的按压力按压钉7 和回程销从第一固定侧模具10突出,由按压钉72a 把壳体100按压到第一可动侧模具12a。即使这样的结构,在使可动侧模具12与第一固定侧模具10离开时,也可以由按压钉7 把壳体100按压到可动模具12侧。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图8是具备用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成形的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的平面图。图 9是在一次成形部2成形的一次成形品(壳体100)的平面图。图10是在二次成形部3成形的二次成形品(密封部件101)的平面图。图11是具备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的剖面立体图。如图8、9所示,在壳体100有用于组装部品的多个框部10 和用于螺丝固定电路基板等的多个螺丝部102c等。如图8、图11所示,沿壳体100外框的内壁面形成有无端状的密封部件101。而且,如图11所示,从密封部件101的顶部外侧的倾斜面成为与安装到此壳体100的未图示的另一方的壳体触接而发挥密封性用的密封部101c。并且,在密封部件 101的密封部IOlc以外的地方即密封部件的内周壁IOld形成有4处浇口部IOla和4处第二材料(弹性体)最后流入的溢流部101b。此溢流部IOlb如图8所示是形成在从4处浇口部IOla流入的第二材料相交之处。接着说明变形例双色注塑机。图12是说明变形例2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2的工序的图。图13是说明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3的工序的图。如图12、图13所示,在此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各固定侧部^、4b具备把模具板6 固定在可动侧部5用的开闭器19。开闭器19安装在流道板8。如图12A、图13A所示,闭模时开闭器19的前端插入到在可动侧部5的可动侧模具板M设置的凹形状的被锁部,把固定侧的模具板6固定在可动侧的模具板24。而且,在设置于第一固定侧部如的固定侧按压机构7的固定侧按压板71设置有固定侧按压钉72以及固定侧按压回程销73。固定侧按压回程销73贯通固定侧的模具板6a,与可动侧部5的可动侧模具板M相对。固定侧按压板71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侧模具板内,固定侧按压板71连接使固定侧按压板移动的气压缸或液压缸等的固定侧按压机构驱动部20加(参照图15)。固定侧按压回程销73具有以下 3个功能。即,第一个是当按压板71a卡住等未回到流道板8侧时,在闭模时触接可动侧模具板M使按压板71返回流道板8侧的功能。第二个是引导按压板71不倾斜移动的功能。第三个是如后述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离开可动侧模具12的功能。设置于第二固定侧部4b的推顶机构700的推顶板701的结构是与第一固定侧部 4b的固定侧按压机构7同样的结构。即在推顶板701设置有推顶钉702和回程销703。回程销703与可动侧部5的可动侧模具板M相对。推顶板701可移动地设置在固定侧模具板内。推顶板701连接使推顶板701移动的气压式或液压式的泵缸等的推顶机构驱动部 202b(参照图15)。推顶机构700的回程销703具有以下2个功能。S卩,当推顶板701卡住等未回到流道板8侧时,在闭模时触接可动侧模具板M使推顶板701返回流道板8侧的功能。第二个是引导推顶板701不倾斜移动的功能。各可动侧部5ajb在内部具有可动侧按压机构25的可动侧按压板251以及有使后述滑块机构210的角板沈移动用空间的间隔块110。间隔块110保持有保持可动侧模具 12的可动侧模具板24。可动侧按压机构25具有与上述在固定侧部设置的固定侧按压机构 7同样的结构。即,在可动侧按压板251设置有可动侧按压钉252和可动侧回程销253。可动侧按压机构25的可动侧按压钉252贯通可动侧模具板M、可动侧模具12,前端面向可动侧模具12的壳体成形部。可动侧按压机构25的可动侧回程销253贯通可动侧模具板M, 前端面向可动侧模具板M的分模线(与固定侧部相对面)。此可动侧回程销253也具有在闭模时使可动侧按压板251返回原位置的功能;引导可动侧按压板的功能;如后述使第二固定侧模具20离开可动侧模具12的功能。而且,在各可动侧部5ajb设置有作为保持手段、相对部件的板状的滑块21、用于使滑块滑动的滑块机构210。此滑块21滑动自由地安装在设置于可动侧模具板M的分模线(与第一固定侧部相对面)的矩形状凹部。滑块机构210具备角销22、角板沈、使角板 26移动的滑块驱动部205(参照图15)。如图12所示,在此滑块21设置有矩形状贯通孔 21a,角销22的前端部分贯通此贯通孔21a。角销22安装在可移动地设置于间隔块110内部的角板26,贯通可动侧模具板M。滑块21的贯通孔21a外侧的面成为随着从图中下方至上方渐近内侧(可动模具)的锥面。滑销22前端的与贯通孔21a的锥面相对的部分也成为随着从图中下方至上方渐近内侧(可动模具)的锥面。而且,在各固定侧部^、4b设置有用于锁定滑块21滑动的锁定块23。第一固定侧部如的锁定块23如图12所示安装在模具板6,闭模时前端与滑块21的外侧端部触接。 另一方面,第二固定侧部4b的锁定块23如图13所示安装在流道板8,贯通模具板6,闭模时前端与滑块21的外侧端部触接。滑块21的外侧端部成为随着从图中下方至上方渐近内侧(可动模具侧)的锥面。而且,锁定块23前端的与滑块外侧端部触接部分也成为随着从图中下方至上方渐近内侧(可动模具侧)的锥面。图14是第二固定侧模具20周边的部分放大剖面图。如图14所示,在从第二固定侧模具20的喷嘴射出的第二材料相交之处设置有溢流成形部20a。在此溢流成形部20a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气阀。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电路的一部分的框图。在此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控制部200还连接着可动侧按压机构驱动部206及滑块驱动部205等。接着利用图12和图16A对此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一次成形部工序进行说明。首先,控制部200在进行了闭模动作之后(Sll),如图12A所示,从第一射出机203a的未图示喷嘴射出第一材料,成形一次成形品的壳体IOO(SU)。此时滑块21使滑块 21的一部分位于与壳体100相对的相对位置。接着控制部200控制第一板驱动部201a,如图12B所示,使浇道板9向离开流道板8的方向移动,并使浇道流道部Sl露出(S13)。接着,如图12C所示,使浇道板9的第二板92离开第一板91,易于除去浇道流道部Si。接着,控制部200解除开闭器19的锁定(S14),控制固定侧按压机构驱动部20加, 如图12D所示,使按压板71向第一固定侧模具10侧移动(S15)。如此一来,固定侧回程销 73从模具板6突出并使模具板6和流道板8向离开可动侧模具12的方向移动。而且,与此同时固定侧按压钉72突出,把作为一次成形品的壳体100按压到可动侧模具12。而且,此时滑块21的一部分与壳体100的一部分相对,阻止壳体100被保持在第一固定侧模具10 并与第一固定侧模具10—起移动。这样,在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中,用滑块21和固定侧按压钉72使壳体100保持在可动侧模具12。而且,在此变形例中,用设置于固定侧按压板71 的固定侧回程销73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与可动侧模具12离开。因此,可以用简单的结构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的离开时机与固定侧按压钉72的突出时机同步。由此,可以用固定侧按压钉72确实把壳体100按压在可动侧模具12。然后,由固定侧回程销73开了规定量模具后,控制部200控制第一板驱动部201a, 如图12E所示,使模具板6和流道板8向离开可动侧模具12的方向移动(S16)。由此,第一固定侧模具10完全离开可动侧模具12。接着利用图13和图16B对此变形例的双色注塑机的二次成形部3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控制部200在进行了闭模动作之后(S21),如图13A所示,与在一次成形部2 溶融的第一材料射出基本同步,从第二射出机20 的未图示喷嘴射出溶融的第二材料(热塑性弹性体)(S22)。这样一来,第二材料充填到由保持在可动侧模具12的壳体100和第二固定侧模具20的密封部件成形部构成的空间,在壳体100的规定位置成形密封部件101。 此时,从4个浇口射出到由壳体100和第二固定侧模具的密封部件成形部形成的空间的第二材料通过图10所示的经路,最后充填到图14所示的溢流成形部20a。此时,从射出到上述空间内的第二材料产生的气体流向溢流成形部20a,并从设置于溢流成形部20a的未图示排气阀排出。通过设置溢流成形部20a可以得到以下效果。也就是说即使气体未完全排除而滞留在上述空间内产生充填不良等,其充填不良的发生位置是产生在最后充填第二材料并成形的溢流部IOlb (参照图10)。由此,有可以抑制因充填不良引起的局部未充填等在密封部件101的密封部IOlc发生的效果。而且,由于在溢流成形部20a设置未图示的排气阀,在溢流部IOlc生成排气阀痕,不会对密封性产生影响。在壳体100密封部件101成形后,控制部200控制第二板驱动部201b,如图1 所示,使浇道板9和流道板8向离开可动侧模具12的方向移动(S23)。由此,锁定块23离开滑块21的外侧端部。接着,控制部200控制滑块驱动部205,如图13C所示,使角板沈向可动侧模具侧移动,使角销22移动。这样一来,角销前端的锥面与滑块21的贯通孔21a的锥面触接,使滑块21向图中左侧移动(S24)。由此,滑块21的与壳体100的一部分相对的部分退避。接着,控制部200解除开闭器19的锁定(S25),如图13D所示,控制可动侧按压机构驱动部206,使可动侧按压板251向可动侧模具侧移动。如此一来,可动侧回程销253从可动侧模具板M突出并使固定侧的模具板6移动。而且,与此同时可动侧按压钉252突出,把完成品按压到第二固定侧模具20。此时,如上所述,滑块21退避,由于不与壳体100 相对,完成品不会被滑块21阻止移动而被第二固定侧模具20保持,并与第二固定侧模具20 一起移动。此变形例在第二固定侧模具20与可动模具12离开时,用可动侧按压钉252把完成品向第二固定侧模具20按压。由此,确实可以使完成品保持在第二固定侧模具20。接下来,控制部200控制第二板驱动部201b,如图13E所示,使浇道板9向离开流道板8的方向移动(S^)。这样一来,浇道板9与流道板8离开,浇道流道部S2露出。接着如图13F所示,使浇道板9的第二板92离开第一板91,使浇道流道部S2容易去除。接着, 控制部200控制第二板驱动部201b,如图13G所示,使模具板6和流道板8向离开可动侧模具12的方向移动,使第二固定侧模具20完全离开可动侧模具。接下来,把用于保持完成品的未图示的夹具插入到第二固定侧部4b与第二可动侧部恥之间。然后,控制部 200控制推顶机构驱动部202b,如图13H所示,使推顶板71向第二固定侧模具20侧移动。 这样一来,完成品由推顶钉72从第二固定侧模具20取下并被夹具保持。在此变形例中,在一次成形部2,设置了保持手段,该保持手段用于当作为第一模具的第一固定侧模具10与作为移动侧模具的可动侧模具12离开时,使壳体100保持在可动侧模具12。具体讲,作为保持手段具有以下2个结构。即,第一个保持手段是设置在第一模具侧的第一固定侧部4,当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离开可动侧模具12时把壳体100向可动侧模具侧按压的作为按压手段的固定侧按压机构7。第二个保持手段是滑动自由地设置在作为移动模具侧的可动侧部5的与第一固定侧部4相对面,至少当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离开可动侧模具12时与壳体100的一部分相对的作为相对部件的滑块21。当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离开可动侧模具12时,由固定侧按压机构7的按压钉71把壳体100按压在可动侧模具12。而且,此时使滑块21的一部分与壳体100相对,阻止壳体100与第一固定侧模具 10 一起移动。由此,可以使壳体100确实保持在可动侧模具12。而且,在此变形例中,为了在密封部件101的密封部IOlc以外的地方,成形使第二材料最后流入用的溢流部IOlb而在作为第二模具的第二固定侧模具20设置有溢流成形部20a。由此,即使发生第二材料的充填不良,其影响也发生在第二材料最后流入的溢流部 IOlb0其结果,可以抑制局部未充填等在密封部件101的密封部IOlc发生,可以成形具备能得到良好密封性的密封部件101的壳体100。而且,在此变形例,由于也在第一固定侧模具12成形壳体100的内周面,因此可以容易地在壳体100的内周面设定浇口。由此,不会在壳体100的外周面产生浇口痕,所以能抑制对制品外观的损害。而且,在上述变形例中,仅在图中左侧设置了滑块21,但如图17所示,可以设置多个滑块21。此图17所示的结构是在可动侧模具板M的与固定侧的模具板相对面的图中左侧和右侧设置矩形的凹部MRJ4L,在这些凹部MR、24L滑动自由地设置有滑块21R、21L。 在第一成形部2成形壳体100,当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与可动模具12离开时,如图17所示,使图中左侧的滑块21L的一部分与壳体100的图中左侧端部相对。而且,使图中右侧的滑块21R的一部分与壳体100的图中右侧端部相对。由此,滑块21L、21R可以阻止壳体100 欲与第一固定侧模具10 —起移动,使壳体100保持在可动侧模具12。然后,在二次成形部 3成形完成品,当使第二固定侧模具20离开可动侧模具12时,如图18所示,使图中左侧的角销22L向固定侧部侧移动,使图中左侧的滑块21L向图中箭头Al方向移动。而且,使图中右侧的角销22R向固定侧部侧移动,使图中右侧的滑块21R向图中箭头A2方向移动。由此,滑块21L、21R退避,不与壳体100相对。各滑块21R、21L退避后,使第二固定侧模具20 离开可动侧模具12。此时,各滑块21R、21L在退避位置,未与壳体100相对,所以,完成品被保持在第二固定侧模具20,与第二固定侧模具20 —起移动。符号说明1:双色注塑机2:—次成形部3: 二次成形部4a:第一固定侧部4b:第二固定侧部5a:第一可动侧部5b:第二可动侧部6a、m3:模具板7a:按压机构7b:推顶机构8a、8b:流道板9a、9b:浇道板10:第一固定侧模具IlaUlb 模具保持部12a:第一可动侧模具12b:第二可动侧模具14:浇道部15a、15b:浇道16a、16b:弹簧17a、17b、18a、18b 流道20:第二固定侧模具71a、71b:推顶板72a、72b:推顶钉73a、73b:气紅100 壳体101 密封部件Si、S2:浇道流道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向使移动模具和第一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溶融了的第一材料,来成形壳体的工序;在把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模具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的工序;使上述移动模具移动到与成形密封部件用的第二模具相对的位置的工序;以及向使上述移动模具和上述第二模具重合而形成的空间射出比上述第一材料还软质的溶融了的第二材料,来在被保持于上述移动模具的壳体成形密封部件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第一材料采用非晶材料,作为上述第二材料采用热塑性弹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单元,用于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使上述壳体保持在上述移动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单元具备按压单元,该按压单元设置在上述第一模具侧,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向上述移动模具侧按压上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单元具备相对部件,该相对部件滑动自由地设置在上述移动模具侧的与上述第一模具的相对面,至少当使上述第一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时与上述壳体的一部分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保持于上述移动模具的壳体成形了密封部件之后,在把成形有密封部件的壳体保持于上述第二模具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二模具离开上述移动模具的工序,在上述第二模具侧设置取出单元,该取出单元用于从上述第二模具取出成形有密封部件的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由第一模具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在上述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以外的部分成形使第二材料最后流入用的溢流部的方式形成第二模具。
全文摘要
提供可削减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工序,使生产性提高,并且可抑制模具费增大的具备密封部件的壳体的制造方法。向使可动侧模具和第一固定侧模具10重合而成形的空间射出第一材料,来成形壳体100,在把壳体100保持在可动侧模具的状态下,使第一固定侧模具10离开可动侧模具。接着使保持有壳体100的可动侧模具向与第二固定侧模具相对的位置移动,向使可动侧模具和第二固定侧模具重合而成形的空间射出第二材料,来在被保持于可动侧模具的壳体成形密封部件。
文档编号B29L31/34GK102470584SQ201180002681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佐佐木久雄, 木下敦, 石桥敏寿 申请人:佐佐木株式会社, 工立化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