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142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模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造汽车零件的脱模控制系统。
技术背景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当前许多新材料的某些物理性能已经接近或超过金属,同时,在耐酸碱、耐腐蚀等方面更远远超过了金属,前述新材料中,常见的塑料由于可塑性强、耐化学腐蚀能力强、并且绝缘性好等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有广泛应用。目前,针对形状较复杂的塑料产品,多采用注射成型以及后续的顶出脱模结合的方式来制备,但在制备过程中,模具耗损严重,同时,对成型塑件采用多次顶出以使得塑件脱离模具型腔,使得产品的品质和精度很难保证,造成废品率一直居高不下,很难适应现在消费者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克服了现有脱模控制系统脱模时形成的零件的边缘不规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包括动模、及与所述动模相配合的定模,所述动模还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若干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定位件,每个第一定位件两侧设有提取装置,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提取部、及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弹片,所述弹片扣合于所述提取部的两侧,并可沿所述提取部的表面移动,且所述弹片与所述提取部接触处的表面为斜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本体、及自本体两侧凸出的阻挡部,所述弹片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阻挡部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取部上凸设有至少部分截面呈倒梯形的第一凸起,所述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的配合扣合于所述提取部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取部与所述弹片接触处的表面上还凸设有圆柱状的第二凸起,所述弹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通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上层定位装置及下层固定装置,所述上层定位装置和下层固定装置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下层固定装置上开设有数量与提取装置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取装置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提取装置通过一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杆与所述下层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定位装置为一圆环,自所述圆环形的上层定位装置的内壁上凸伸出有若干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定位件相对应,所述提取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两侧。[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层固定装置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第一主体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柱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主体部通过所述安装柱与所述通孔的配合,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固定在一起。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主体部还包括两个安装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安装部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件均匀分布于所述两个安装部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脱模时,形成的零件的边缘规则整齐,提高了零件的精密度,而且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制造零件时成品率高,成本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俯视图;图2为图I所示脱模控制系统中动模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定位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I中提取装置的立体放大图;图5为图4中提取部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中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参图I所示,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脱模控制系统100包括动模10、及与动模10相配合的定模20。其中,上述动模10定义一安装空间30,定模20位于该安装空间30内。待加工的熔融的塑料液被置于定模20内,定模20空间位置保持固定,其外部的与其相配合的动模10在动力驱动装置(未图示)的带动下对熔融的塑料液进行加工。配合参照图2、图3所示,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动模10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一定位件110的立体局部放大图。具体地,动模10包括第一主体部11和第二主体部12。第一主体部11包括若干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定位件110、及两个安装部111。上述第一定位件110均匀分布于两个安装部111之间,且第一定位件110包括本体110A、及自本体IIOA两侧凸出的阻挡部110a。上述本体IlOA沿第一主体部11底面方向的截面大致呈一三角形。如图4所示,图4为图I中提取装置13的立体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若干第一定位件110两侧设置有用于提取熔融塑料液的提取装置13,其包括提取部131、及扣合于所述提取部131两侧的弹片132。提取部131包括本体131A、自本体131A上凸伸出与熔融塑料液相接触的提取头131a、及与提取头131a相对的自本体131A上凸伸出的安装座131b。提取部131呈一“Z”字型。配合参照图5、图6所示,图5为图4所示的提取装置中提取部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提取装置中弹片的立体示意图。提取头131a的两侧设有至少部分截面呈倒梯形的第一凸起131aa,弹片132上设置有与第一凸起131aa相配合的凹槽132aa。提取部131与弹片132配合时,当施加垂直于二者接触表面方向的作用力时,由于截面为倒梯形的第一凸起131aa的阻挡作用,二者不会分离。进一步地,提取头131a与弹片132相接触的表面上,还凸设有圆柱形的第二凸起131ab,弹片131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二凸起131ab相配合的通槽132ab。当弹片132在提取头131a的表面运动时,当通槽132ab的内壁抵靠在第二凸起131ab上,可阻止弹片132相对于提取头131a做进一步的运动。进一步地,提取头131a与弹片132相接触的表面为斜面。同时,上述弹片132至少部分抵持于第一定位件110的阻挡部IlOa上。提取装置13提取熔融的塑料液的工作过程如下提取装置13的提取头131a与定模20内熔融的塑料液发生接触,提取装置13在驱动力的驱动下向远离熔融的塑料液的方向运动,由于应力的作用,部分塑料液会被提取头131a拉出。与此同时,由于弹片132被第一定位件110的阻挡部IlOa所阻挡,所以提取头131a沿着与弹片132接触面发生移动,且提取头131a与弹片132的接触面为斜面,则提取头131a两侧的弹片132会相互彼此作相向运动。从而,弹片132与提取头131a形成一开口逐渐缩小提取腔。当弹片132运动至脱离阻挡部IlOa的位置,且提取头131a上的第二凸起131ab抵靠在通槽131ab的内壁上时,弹片132会随着提取头131a的移动向远离定模20中熔融的塑料液的方向运动,从而将提取头131a上的塑料液完全拉出,形成所需的零件。目前,常用的模具系统多为国外采购的标准件,若有零件受损,则整个系统报废,更换成本高,并且如需要针对不同产品对模具系统进行适应性调整,定制零件的交期较长,导致无法满足现代快节奏的国际业务。而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100,提取装置13提取熔融的塑料液时,被提取的塑料液与原塑料液分离后,形成的通孔边缘规则整齐,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所制造的汽车零件的成品率。第二主体部12包括上层定位装置121及下层固定装置122,它们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在一起。上层定位装置121为一圆环,自圆环形的上层定位装置121的内壁凸设有若干第二定位件1211,第二定位件1211的数量与位置与第一定位件110相应。位于第一定位件110两侧的提取装置13同时也位于第二定位件1211的两侧。在下层固定装置122上设置有数量与提取装置13向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221 ;提取部131的安装座131b设有第二安装孔131ba。提取装置13通过穿过上述第一安装孔1221和第二安装孔131ba的连接杆130与下层固定装置122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第二主体部12发生运动时,可带动提取装置13 —起运动。同时,在下层固定装置122上还设置有安装柱1222 ;上述第一主体部11的安装部111上开设有与安装柱1222相配合的通孔1111。从而,第一主体部11通过安装柱1222和通孔1111的配合,与第二主体部12组装在一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 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1.ー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包括动模、及与所述动模相配合的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还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若干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定位件,每个第一定位件两侧设有提取装置,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提取部、及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弾片,所述弹片扣合于所述提取部的两侧,并可沿所述提取部的表面移动,且所述弹片与所述提取部接触处的表面为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本体、及自本体两侧凸出的阻挡部,所述弹片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阻挡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部上凸设有至少部分截面呈倒梯形的第一凸起,所述弹片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弹片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凸起的配合扣合于所述提取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部与所述弹片接触处的表面上还凸设有圆柱状的第二凸起,所述弹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包括上层定位装置及下层固定装置,所述上层定位装置和下层固定装置通过螺接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下层固定装置上开设有数量与提取装置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装置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提取装置通过ー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连接杆与所述下层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定位装置为ー圆环,自所述圆环形的上层定位装置的内壁上凸伸出有若干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定位件相对应,所述提取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固定装置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第一主体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柱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主体部通过所述安装柱与所述通孔的配合,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还包括两个安装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安装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均匀分布于所述两个安装部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模控制系统,其包括动模、及与所述动模相配合的定模,所述动模还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包括若干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定位件,每个第一定位件两侧设有提取装置,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提取部、及至少部分抵持于所述第一定位件上的弹片,所述弹片扣合于所述提取部的两侧,并可沿所述提取部的表面移动,且所述弹片与所述提取部接触处的表面为斜面。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脱模时,形成的零件的边缘规则整齐,提高了零件的精密度,而且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脱模控制系统制造零件时成品率高,成本低。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2572888SQ20122020703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0日
发明者叶茂, 刘荣亮 申请人:苏州星诺奇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