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8734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包括带左模腔的第一动模,以及带右模腔的第二动模,左模腔和右模腔围成注塑模腔,所述第二动模滑动定位安装在定模上,所述第二动模上活动安装有注塑块,所述定模上设有用于挤压注塑块的引导块,该注塑块与引导块均为楔形,且通过各自的楔形面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中注塑块和引导块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为各自的楔形面,不仅增大了摩擦面积,并且楔形面受损后经过简单的打磨焊接即可恢复,大大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这种蓄电池由于是全密封的,不会漏酸,而且在充放电时不会像老式铅酸蓄电池那样会有酸雾释放出来而腐蚀设备,以致污染环境;所以从结构特性上,人们又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称为密闭(封)铅酸蓄电池。为便于区分,又把老式铅酸蓄电池称为开口铅酸蓄电池。并且,这种密封铅酸蓄电池不仅是全密封的,还具有一个可以控制电池内部气体压力的阀门,因此被称为“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0003]随着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广泛应用,各种规格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也被生产加工。其中很多用于大型机器中的蓄电池由于重量较大,一般都在电池盒盖上安装有提手。盒盖顶面设有容置提手的凹槽,凹槽的侧壁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提手安装孔,提手的两个钩状端部嵌装在相应的提手安装孔内。
[0004]现有技术中用于注塑蓄电池盒盖的模具如图3所示,带左模腔的第一动模101,以及带右模腔211的第二动模202,所述第二动模202通过导向杆活动安装在定模303上。所述第二动模202上设有关于右模腔211对称分布的两个滑块212,所述左模腔101的开口处设有滑块容置槽111,左模腔、右模腔211和位于滑块容置槽111内的滑块212围成注塑模腔;该滑块212朝向右模腔的一侧带有凸柱,所述右模腔211内设有抵靠该凸柱的限位片;所述定模303上设有斜导柱311,所述滑块212套设在斜导柱311顶部并与该斜导柱311滑动配合;所述斜导柱311上还设有抵靠滑块212的限位块312。
[0005]注塑时,第一动模右行,与第二动模扣合,使左模腔与右模腔扣合成注塑模腔;第一动模带着第二动模继续右行,滑块脱离第二动模被置入第一动模的滑块容置槽内;第一动模和第二动模继续右行,驱使滑块沿着斜导柱向定模滑动的同时也沿着滑块容置槽向左模腔内移动,当滑块抵靠限位块时,第一动模和第二动模停止右行,注塑完成。
[0006]这种注塑模具的不足之处在于,斜导柱是圆柱形的,滑块在沿斜导柱运动的过程中与斜导柱相摩擦的面是一个线性面,在反复摩擦过程中极易对斜导柱造成损伤,并且造成的损伤无法通过简单的打磨或焊接进行修复,使得斜导柱的使用寿命较短,往往一两个月就要更换一次,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该注塑模具不仅便于维护,且使用寿命长。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包括带左模腔的第一动模,以及带右模腔的第二动模,左模腔和右模腔围成注塑模腔,所述第二动模滑动定位安装在定模上,所述第二动模上活动安装有注塑块,所述定模上设有用于挤压注塑块的引导块,该注塑块与引导块均为楔形,且通过各自的楔形面相互配合。
[0010]本实用新型中,注塑块和引导块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为各自的楔形面,相比现有技术增大了摩擦面积,并且楔形面受损后经过简单的打磨焊接即可恢复,大大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0011]作为优选,注塑块与引导块的楔形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以进一步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面积,减少受损。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楔形面相对于第二动模运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5?60°。倾斜角度过小,难以达到挤压注塑块的目的;倾斜角度过大,注塑块与引导块在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阻力,也会影响引导块对注塑块的挤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磨损楔形面。
[0012]为在蓄电池盒盖上加工提手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注塑块上设有与楔形面相背的凸柱,所述右模腔的侧壁上设有供该凸柱穿过的销孔。注塑块的楔形面受引导块挤压后,位于与楔形面相背一侧的凸柱则经销孔穿入右模腔内,注塑后就会在相应地位置形成提手安装孔。
[0013]为免所述凸柱伸入右模腔的长度过大,作为优选,所述右模腔内设有抵靠该凸柱的挡片。
[0014]为便于注塑完成后的脱模,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柱外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一端与注塑块抵接,另一端与右模腔外壁抵接。当来自引导块的压力消失后,凸柱即随复位弹簧的收缩退出右模腔。两端分别与注塑块、右模腔侧壁抵接的复位弹簧还起到使凸柱对准销孔的作用。
[0015]将注塑块安装在第二动模内的方式多样,作为优选,所述注塑块的顶部螺纹安装有吊杆,所述第二动模上设有长条状的导向孔,该导向孔的延伸方向与凸柱一致,所述吊杆与导向孔滑动配合。受引导块挤压时,注塑块整体沿着该导向孔移动,同时也使凸柱伸入右模腔中。
[0016]注塑时,第一动模右行,与第二动模扣合,左模腔与右模腔围成注塑模腔;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继续右行,定模上的引导块挤压注塑块,使注塑块沿着导向孔移动,同时也使凸柱穿过销孔伸入右模腔中;待凸柱抵靠挡片时,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停止右行,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第一动模与第二动模左行,引导块与注塑块分开,凸柱受复位弹簧的作用退出右模腔,注塑块回复原位;第二动模停止左行,第一动模继续左行,左模腔与右模腔分开,即可取出完成注塑的蓄电池盒盖,进行下一轮注塑。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本实用新型中注塑块和引导块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为各自的楔形面,不仅增大了摩擦面积,并且楔形面受损后经过简单的打磨焊接即可恢复,大大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省略图1中导向孔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现有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2]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包括带左模腔11的第一动模1,带右模腔21的第二动模2,左模腔11和右模腔21围成注塑模腔。第二动模2通过导向杆(图中省略)与定模3滑动连接。
[0023]由图1、图2可见,第二动模2上安装有楔形的注塑块22,注塑块22的顶部螺纹安装有吊杆27,第二动模2上设有条形的导向孔28,吊杆27滑动安装在导向孔28内。
[0024]由图2可见,注塑块22朝向右模腔21的一侧设有凸柱23,右模腔21的侧壁设有供凸柱23穿过的销孔24,右模腔21内设有抵靠凸柱23的挡片25。凸柱23外还套设有复位弹簧26,复位弹簧26的一端抵接注塑块22,另一端抵接右模腔21的外壁。
[0025]定模3上安装有楔形的引导块31,引导块31的楔形面与注塑块22的楔形面相互配合,用于挤压注塑块22。并且,引导块31与注塑块22的楔形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楔形面的倾斜角度为45° (相对于第一动模I和第二动模2的运动方向)。
[0026]注塑时,第一动模I右行,与第二动模2扣合,左模腔11与右模腔21围成注塑模腔;第一动模I与第二动模2继续右行,定模3上的引导块31挤压注塑块22,使注塑块22的吊杆27沿着导向孔28移动,同时也使凸柱23穿过销孔24伸入右模腔21中;待凸柱23抵靠挡片25时,第一动模与I第二动模2停止右行,进行注塑;注塑完成后,第一动模I与第二动模2左行,引导块31与注塑块22分开,凸柱23受复位弹簧26的作用退出右模腔21,注塑块22回复原位;第二动模2停止左行,第一动模I继续左行,左模腔11与右模腔21分开,即可取出完成注塑的蓄电池盒盖,进行下一轮注塑。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包括带左模腔的第一动模,以及带右模腔的第二动模,左模腔和右模腔围成注塑模腔,所述第二动模滑动定位安装在定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模上活动安装有注塑块,所述定模上设有用于挤压注塑块的引导块,该注塑块与引导块均为楔形,且通过各自的楔形面相互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注塑块与引导块的楔形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面相对于第二动模运动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5?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块上设有与楔形面相背的凸柱,所述右模腔的侧壁上设有供该凸柱穿过的销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腔内设有抵靠该凸柱的挡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外套设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一端与注塑块抵接,另一端与右模腔外壁抵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盒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块的顶部螺纹安装有吊杆,所述第二动模上设有长条状的导向孔,该导向孔的延伸方向与凸柱一致,所述吊杆与导向孔滑动配合。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3680676SQ20132076636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柴方荣, 徐卫富 申请人: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