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900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定模板,设置有与模具的成型腔体连通的注胶孔;定模固定板,设置有热流道系统,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板和与热流道板固定连接的热嘴;脱胶板,设置于热流道板和定模板之间,脱胶板包括连通孔,热嘴穿过连通孔并与注胶孔配合,脱胶板具有与热流道板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热流道板分离以使热嘴置于连通孔内的第二状态。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设置脱胶板并使脱胶板具有与热流道板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热流道板分离的第二状态,以通过脱胶板在状态转换过程中将连接在热嘴上的废料水口与热嘴分离,从而能够实现废料水口的自动脱落,节省工作人员手工剪废料水口的工序,从而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达到减小注塑成本的目的。
【专利说明】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小型模具(250吨以下),由于注塑台的限制,不能安装机械手,使得注塑产生的废料水口不能脱落,因此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对上述废料水口进行剪切,以保证注塑操作能够正常进行。但是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剪水口操作会造成人员浪费,增加注塑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模具,以达到减小注塑成本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定模板,设置有与模具的成型腔体连通的注胶孔;定模固定板,设置有热流道系统,热流道系统包括热流道板和与热流道板固定连接的热嘴;脱胶板,设置于热流道板和定模板之间,脱胶板包括连通孔,热嘴穿过连通孔并与注胶孔配合,其中,脱胶板具有与热流道板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热流道板分离以使热嘴置于连通孔内的第二状态。
[0005]进一步地,定模板设置有第一滑动孔,模具还包括第一拉杆,第一拉杆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孔内并与脱胶板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地,滑动孔为阶梯孔,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以及连接大径段和小径段的阶梯面,第一拉杆的第一端穿过小径段与脱胶板固定,第一拉杆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置于大径段内,且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拉杆的第二端与阶梯面卡接配合,以使脱胶板和热流道板分离。
[0007]进一步地,脱胶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孔,定模板上设置有与第二滑动孔相对的配合孔,模具还包括第二拉杆,第二拉杆的第一端与热流道板固定连接,第二拉杆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二滑动孔和配合孔并与定模板的下表面具有卡接位置。
[0008]进一步地,第一拉杆的第二端与阶梯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A,第二拉杆的第二端与定模板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B,其中,A < B。
[0009]进一步地,5mm<(B-A) ^ 15mm。
[0010]进一步地,模具还包括拉料针,拉料针的第一端固定于热流道板上,拉料针的第二端穿过脱胶板并延伸至脱胶板的下表面。
[0011]进一步地,在第二状态时,脱胶板沿远离热流道板方向运动,使拉料针的第二端置于脱胶板内。
[0012]进一步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热嘴套,套设于热嘴的外表面。
[0013]进一步地,模具还包括动模板,设置于定模板的下方,且动模板与定模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
[001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模具,设置脱胶板并使脱胶板具有与热流道板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热流道板分离的第二状态,可以通过脱胶板在状态转换过程中将连接在热嘴上的废料水口与热嘴分离,从而能够实现废料水口的自动脱落,节省工作人员手工剪废料水口的工序,从而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达到减小注塑成本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具在合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具在开模状态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附图标记:10、定模板;11、注胶孔;12、滑动孔;13、分料板;20、热流道系统;21、热流道板;22、热嘴;23、热嘴套;30、脱胶板;31、连通孔;32、第二滑动孔;33、润滑组件;34、拉料针;41、第一拉杆;42、第二拉杆;50、动模板;60、定模固定板;70、连接组件;80、限位螺钉;90、废料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定模板10、定模固定板60和脱胶板30。定模板10设置有与成型腔体连通的注胶孔11。定模固定板60设置有热流道系统20,热流道系统20包括热流道板21和与热流道板21固定连接的热嘴22。脱胶板30设置于热流道板21和定模板10之间,脱胶板30包括连通孔31,热嘴22穿过连通孔31并与注胶孔11配合,其中,脱胶板30具有与热流道板21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热流道板21分离以使热嘴22置于连通孔31内的第二状态。
[0022]设置脱胶板30并使脱胶板30具有与热流道板21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热流道板21分离的第二状态,可以通过脱胶板30在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的过程中将连接在热嘴22上的废料水口 90与热嘴22分离,从而能够实现废料水口 90的自动脱落,节省工作人员手工剪废料水口 90的工序,从而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达到减小注塑成本的目的。
[0023]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开模时,脱胶板30与热流道板21保持静止,定模板10向下运动,此时,脱胶板30和热流道板21处于第一状态。随着定模板10继续运动,从而使拉动脱胶板30运动,使热流道板21和脱胶板30彼此分离。由于热嘴22产生的废料水口 90与热嘴粘贴,在上述运动过程中,热嘴22与热流道板21 —起保持静止,但是脱胶板30向远离热流道板21的方向向下运动,使废料水口 90被拉断,达到剪切废料水口 90的目的。
[0024]优选地,可以在定模板10设置有第一滑动孔12,模具还包括第一拉杆41,第一拉杆4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动孔12内并与脱胶板30固定连接。设置第一拉杆41和第一滑动孔12可以实现对脱胶板30进行滑动导向,从而防止脱胶板30脱离设定运动轨迹。
[002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滑动孔12为阶梯孔,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以及连接大径段和小径段的阶梯面,第一拉杆41的第一端穿过小径段与脱胶板30固定,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置于大径段内,且在第二状态时,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与阶梯面卡接配合,以使脱胶板30和热流道板21分离。
[0026]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具有与阶梯面卡接配合的状态,可以通过上述第一拉杆41对脱胶板30的竖直方向位移进行限定(该竖直方向位移与第一拉杆41的延伸方向相同),使脱胶板30能够通过第一拉杆41完成与热流道板21的分离操作,即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的转变,使脱胶板30能够完成剪切废料水口 90的目的。
[002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胶板30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孔32,定模板10上设置有与第二滑动孔32相对的配合孔,模具还包括第二拉杆42,第二拉杆42的第一端与热流道板21固定连接,第二拉杆42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二滑动孔32和配合孔并延伸至定模板10的下方。设置第二拉杆42对热流道板21、脱胶板30和定模板10起滑动导向作用,能够使开模和闭模操作更加流畅。
[0028]需要说明的是,脱胶板30上的第二滑动孔32内设置有润滑组件33,与第二拉杆42配合设置,以减少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0029]为了更好地实现脱胶板30与热流道板21的分离操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拉杆41和第二拉杆42的尺寸进行限定。具体如下: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与阶梯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A,第二拉杆42的第二端与定模板10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B,其中,A< B。
[0030]将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与阶梯面之间的最大间距设置成小于第二拉杆42的第二端与定模板10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的结构,使脱胶板30在受到第一拉杆41的限制时,第二拉杆42不会对定模板10产生干涉或干扰,从而能够保证脱胶板30能够正常开模,进而保证废料水口 90能够被正常剪切。
[0031]优选地,可以对上述B与A之间的差值进行限定,例如:5mm < (B-A) ( 15mm。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B与A之间的差值为10_。
[0032]当然,上述数值范围仅是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模具计算得出,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凡是满足上述开模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模具还包括拉料针34,拉料针34的第一端固定于热流道板21上,拉料针34的第二端穿过脱胶板30并延伸至脱胶板30的下表面。在第二状态时,脱胶板30向远离热流道板21的方向运动,使拉料针34的第二端置于脱胶板30内。
[0034]设置拉料针34,可以在注塑操作时将拉料针34的第二端伸入至定模板10上部设置的分料板13的上表面,使拉料针34的第二端与废料水口 90浇注在一起。在开模过程中,拉料针34可以与热流道板21 —起保持静止,从而在定模板10向下运动时使废料水口 90脱离分料板13。在定模板10运动到设定位置时,拉动脱胶板30向下运动,拉料针34与热流道板21继续保持静止,从而能够将废料水口 90通过脱胶板30的作用拉断。以实现水口自动脱离的目的。
[00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热嘴套23,套设于热嘴22的外表面。设置热嘴套23可以对热嘴22进行保护,以防止热嘴22在注塑操作过程中受到损伤。
[003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具还包括动模板50,设置于定模板10的下方,且动模板50与定模板10通过连接组件70连接。具体地,上述连接组件70可以为尼龙拉钉,以保证尼龙拉钉在开模过程中能够对定模板10进行限位,且在定模板10开模时,尼龙拉钉又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限位螺钉80设置于热流道板21上并与脱胶板30连接,以对脱胶板30与热流道板21之间的开模距离进行限定。
[0038]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模具开模时,由于定模板10通过尼龙拉钉连接在动模板50上,所以在第一次开模过程中,脱胶板30与定模板10分离,废料水口 90随拉料针34 一起保持静止并脱离分料板13。此时,脱胶板30与热流道板21处于第一状态。
[0039]在定模板10向下运行设定距离A时,脱胶板30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转换,即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与阶梯面卡接,使脱胶板30随定模板10 —起向下运动。此时,热流道板21和拉料针34继续保持静止。因此,废料水口 90在脱胶板30的作用下被扯断,从而实现废料水口 90的自动脱落。
[0040]在定模板10继续向下运动(B-A)距离后,第二拉杆42的第二端与定模板10的下表面配合,使定模板10和动模板50彼此脱离,此时尼龙拉钉的摩擦力小于开模拉力,故上述结构可以完成开模操作。
[004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设置脱胶板并使脱胶板具有与热流道板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热流道板分离的第二状态,可以通过脱胶板在状态转换过程中将连接在热嘴上的废料水口与热嘴分离,从而能够实现废料水口的自动脱落,节省工作人员手工剪废料水口的工序,从而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达到减小注塑成本的目的。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模板(10),设置有与所述模具的成型腔体连通的注胶孔(11); 定模固定板(60 ),设置有热流道系统(20 ),所述热流道系统(20 )包括热流道板(21)和与所述热流道板(21)固定连接的热嘴(22); 脱胶板(30),设置于所述热流道板(21)和所述定模板(10)之间,所述脱胶板(30)包括连通孔(31),所述热嘴(22)穿过所述连通孔(31)并与所述注胶孔(11)配合,其中, 所述脱胶板(30 )具有与所述热流道板(21)抵接的第一状态和与所述热流道板(21)分离以使所述热嘴(22)置于所述连通孔(31)内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10)设置有第一滑动孔(12),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一拉杆(41),所述第一拉杆(41)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孔(12)内并与所述脱胶板(3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孔(12)为阶梯孔,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以及连接所述大径段和所述小径段的阶梯面,所述第一拉杆(4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小径段与所述脱胶板(30)固定,所述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可滑动地置于所述大径段内,且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与所述阶梯面卡接配合,以使所述脱胶板(30)和所述热流道板(21)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胶板(30)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孔(32),所述定模板(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动孔(32)相对的配合孔,所述模具还包括第二拉杆(42),所述第二拉杆(42)的第一端与所述热流道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42)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滑动孔(32)和所述配合孔并与所述定模板(10)的下表面具有卡接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41)的第二端与所述阶梯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A,所述第二拉杆(42)的第二端与所述定模板(10)的下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B,其中,A < 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5mm≤(B-A)≤ 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拉料针(34),所述拉料针(34)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热流道板(21)上,所述拉料针(34)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脱胶板(30)并延伸至所述脱胶板(30)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脱胶板(30)沿远离所述热流道板(21)方向运动,使所述拉料针(34)的第二端置于所述脱胶板(30)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热嘴套(23),套设于所述热嘴(22)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动模板(50),设置于所述定模板(10 )的下方,且所述动模板(50 )与所述定模板(10 )通过连接组件(70 )连接。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3580020SQ201320800406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王双华, 龙云钲, 柯晓义, 王巧华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