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气动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363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治具,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气动治具;属于工艺装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三板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模具,通常由定模、中模和动模构成,料道通常设置在定模和中模之间、注塑制品通常位于中模和动模之间。开模时,模具的推出机构将注塑成型的制品及流道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通常是由安装在单臂三轴伺服机械手上的气动爪先抓取凝料,然后再由推出机构将塑料制品从型腔中推出而脱落于输送带上。然而,刚出模的塑胶制品尚未完全冷却、硬化,若直接脱落于输送带上容易导致制品表面发生损伤、变形,产生次品、废品;若采用气动爪抓取制品,则无法将凝料与模具分离,必须通过人工干预才能使凝料与模具分离;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干预动作(如采用工具钳取凝料)的时间节拍很难与模具合模节拍匹配,容易造成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抓取注塑制品和料道凝料的组合式气动治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固定在连接框架上的气动爪、固定在该气动爪上的传感器;在所述气动爪的下方至少有一副抱具,所述抱具由水平固定在连接框架上的两个第二气缸、分别对应固定在各第二气缸活塞杆上的抱块、分别固定在各第二气缸上的另外的传感器构成,所述两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对。

气动爪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二气缸之间,所述气动爪由树直固定在连接框架上的第一气缸、固定在该第一气缸下端的两个夹爪构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气动爪的下方增加了至少有一副抱具,因此能够通过安装在单臂三轴伺服机械手上的气动治具抓取工件制品和料道凝料;彻底避免了采用模具推出机构直接脱料而容易工件制品出现废品、次品的缺陷,或者避免了人工钳取料道凝料劳动强度大、动作准确性差、容易发生事故的弊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连接框架1、第一气缸2、夹爪3、第二气缸4、抱块5、工件制品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气动爪固定在连接框架1上,所述气动爪由固定在连接框架1上的第一气缸2、固定在该第一气缸下端并由该气缸活塞驱动的两个夹爪3、固定在第一气缸2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构成。气动爪的下方有上下排列的两副抱具,各所述抱具由分别位于气动爪两侧且水平固定在连接框架1上的两个第二气缸4、分别对应固定在各第二气缸4活塞杆上的抱块5、分别固定在各第二气缸4上另外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构成,所述抱具的两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对。

在上述实施例中,传感器的作用是感知是否抓取工件制品6、或者是否抓取料道凝料(图中未示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