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机械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290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模具,具体为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机械模具,属于模具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要不断增加,模具是一种有一定形状与尺寸的型腔工具与模具内各种系统或辅助机构配合使用,将各种高温液态的材料填充至模具型腔内,即可生产出具有特定的形状、尺寸、功能和质量的工业零件,对于模具的精度、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模具逐渐成为了制造业的核心,当前使用的模具存在着导向机构存在欠缺,导向能力差,成型件取出不方便,装置运行时震动大,寿命短等缺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机械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机械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机械模具,包括上模体以及所述上模体内部设置上成型模块,且上成型模表面设置手动旋钮;所述上成型模块底部设置进料槽,且进料槽底部设置下成型模块;所述下成型模块连接导向机构,且下成型模块一侧设置型芯;所述型芯外部设置摆块滚轮,且摆块滚轮连接摆块;所述摆块一侧设置定位柱,且定位柱连接调节螺钉;所述下模体底部设置弹顶器。

优选的,还包括导向轮、杠杆,所述导向机构内部设置导向轮、杠杆。

优选的,所述进料槽呈圆柱形,且进料槽是一种直径可自由调节的进料槽。

优选的,所述定位柱有两个,且定位柱与调节螺钉之间的夹角为0°-90°。

优选的,所述弹顶器位于所述下成型模块中部,且弹顶器与下成型模块内部之间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机械模具设有由导向轮和杠杆组成的导向架构,在工作过程中,导向机构能够对上下模体进行导向,使得模具合模时能准确对合,大大提高了模具制造的效率和工作时的稳定性,且滑轮运动过程平稳、可控,设有左右两个导向机构控制上成型模体和下成型模体,提高成型效率,增加有弹顶器可顶出成型件,使得取件更为简单快捷,进料槽可通过手动旋钮调节进料直径,从而控制加工速度,适应各种物料尺寸,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槽,2、下成型模块,3、导向机构,4、下模体,5、弹顶器,6、手动旋钮,7、上成型模块,8、上模体,9、调节螺钉,10、定位柱,11、导向轮,12、杠杆,13、摆块,14、摆块滚轮,15、型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带有导向结构的机械模具,包括上模体8以及所述上模体8内部设置上成型模块7,且上成型模7表面设置手动旋钮6;所述上成型模块7底部设置进料槽1,且进料槽1底部设置下成型模块2;所述下成型模块2连接导向机构3,且下成型模块2一侧设置型芯15;所述型芯15外部设置摆块滚轮14,且摆块滚轮14连接摆块13;所述摆块13一侧设置定位柱10,且定位柱10连接调节螺钉9;所述下模体4底部设置弹顶器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还包括导向轮11、杠杆12,所述导向机构3内部设置导向轮11、杠杆12,增加导向结构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进料槽1呈圆柱形,且进料槽1是一种直径可自由调节的进料槽1,可适应多种尺寸的物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定位柱10有两个,且定位柱10与调节螺钉9之间的夹角为0°-90°,使模具体更为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弹顶器5位于所述下成型模块2中部,且弹顶器5与下成型模块2内部之间紧密连接,方便取下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开始注塑时,摆块滚轮14从起始位置下压,同时型芯15在摆块13作用下,伸出上成型模块7表面,并超出成形工件中心,为头部向内弯曲准备了成形内圆的型芯15,此时下成型模块2和上成型模块7接触,使上模体8与下模体4相对静止,摆块13在导向轮11和杠杆12作用下运动,定位柱10支撑架构稳定作业,调节螺钉9可以调节上模体8位置,注塑结束后,弹顶器5推出成型件。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