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329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塑复合管管端注塑封口顶出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管端采用注塑封口的钢塑复合管,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一般在注塑封口还未完全冷透的情况下就需要在注塑封口位置处采用顶出机构将产品顶出。

而在顶出过程中,因顶出机构本身采用柱状顶针,柱状顶针与注塑封口接触面积少,导致注塑封口被顶部位单位面积受力非常大,在顶出时很容易使产品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该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在顶出产品时与产品接触面积大,不易使产品出现变形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包括板本体,所述的板本体为圆弧状板体,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凹圆弧面与钢塑复合管的管体的外圆柱形面相配合,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圆弧弧长小于或等于钢塑复合管管体的外半圆圆弧长。

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凹圆弧面上粘接有圆弧状弹性垫,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凹圆弧面上设有沿圆弧状板体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凹槽,所述的长条状凹槽的两端与圆弧状板体的两侧部之间留有距离,弹性垫使圆弧状板体与钢塑复合管管体之间形成软接触,有效保护了钢塑复合管,而长条状凹槽的设置使弹性垫粘接得更加牢固可靠。

所述的板本体的底部的中央部位与驱动板本体运动的驱动机构连接,板本体底部中央部位受力,顶出顺畅。

所述的板本体的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少,可有效减少板本体材料且便于板本体与钢塑复合管管体配合贴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因板本体为圆弧状板体,这样在顶出时,圆弧状板体与钢塑复合管的管体的外柱形面接触面积大,钢塑复合管的管体的外柱形面上单位面积受力小,在顶出时不易使产品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安装在驱动机构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已去掉弹性垫)。

如图所示:1板本体,1.1内凹圆弧面,2弹性垫,3长条状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包括板本体1,所述的板本体1为圆弧状板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板本体采用金属制作而成,整体呈圆弧状,至于板本体的宽度,可根据钢塑复合管管体的大小而设计合适的板体宽度。

为使板本体能顺畅顶出产品,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凹圆弧面1.1与钢塑复合管的管体的外圆柱形面相配合,也就是说圆弧状板体的弧度与钢塑复合管的管体上相接触的外柱形面的弧度大致相当。而为便于顶出后产品与圆弧状板体相分离,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圆弧弧长小于或等于钢塑复合管管体的外半圆圆弧长,也就是说在顶出时圆弧状板体包在水平放置的钢塑复合管管体的下半部以下的位置为佳。

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凹圆弧面1.1上粘接有圆弧状弹性垫2,所述的圆弧状板体的内凹圆弧面1.1上设有沿圆弧状板体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凹槽3,所述的长条状凹槽3的两端与圆弧状板体的两侧部之间留有距离。长条状凹槽设置后,凹槽内可填充胶水,使弹性垫粘接得更加牢固可靠。且长条状凹槽的两端与圆弧状板体的两侧部之间留有距离,这样凹槽内的胶水便不会从凹槽的两端流出。

所述的板本体1的底部的中央部位与驱动板本体1运动的驱动机构连接,这样底部中央部位与驱动机构连接后,驱动机构在板本体底部中央部位施力于板本体上,使板本体能顺便顶出产品。

所述的板本体1的两端的厚度逐渐减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板本体的两端的内外壁形成相交的斜壁,这样不但省料,且能使板本体与管体配合贴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塑复合管封口顶出机构的顶板,与管体接触面积大,不易使产品变形,有效保护了产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