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取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1110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机取出机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的取出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注塑机在成型之后需要对成型产品进行取出操作,一般的注塑机取出装置采用圆柱挡板直接对注塑产品进行挤压排出,但是在挤压过程中容易因挤压压力过大而造成对注塑产品的磕碰损伤,进而提高了注塑产品的次品率,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机的取出机,该注塑机的取出机采用阶梯状挤压杆,能够对注塑成型后的笔壳进行取出,在挤压过程中能够对笔壳的内壁进行有效固定,提高了笔壳的取出效率,并且降低了次品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塑机的取出机,包括挤压装置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一对接头、过渡挡块、挤压杆、挤压杆驱动轮和挤压杆驱动器,所述第一对接头通过所述过渡挡块与所述挤压杆相连,所述挤压杆通过所述挤压杆驱动轮与所述挤压杆驱动器相连,所述挤压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对接头与所述固定装置相连,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注塑成型壳、注塑成型仓、注塑仓振动器、注塑密封挡板、密封挡板伸缩杆、伸缩驱动器、准直杆和准直杆固定块,所述注塑成型仓设置在所述注塑成型壳内,所述注塑仓振动器设置在所述注塑成型仓的侧壁上,所述注塑密封挡板设置在所述注塑成型仓底端,所述注塑密封挡板通过所述密封挡板伸缩杆与所述伸缩驱动器相连,所述伸缩驱动器与所述注塑成型壳的侧壁相连,所述准直杆通过所述准直杆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注塑成型壳顶端。

优选地,所述挤压装置的所述挤压杆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挡板,所述第一对接头直径小于所述过渡挡板直径,所述过渡挡板直径小于所述挤压杆直径。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的所述注塑成型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挤压杆侧壁上的限位挡板相匹配的限位挡块,两个所述准直杆上均设置有距离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取出机的挤压杆为阶梯状结构,能够对多种尺寸的笔壳的内径进行固定,进而有效提高了取出机的适用范围,而且该取出机具有距离探测器,能够对挤压杆的挤压形成进行准直,能够有效提高挤压力的准确性,并且通过注塑仓振动器能够便于注塑成品与注塑成型仓的脱离,避免因挤压力偏离和过大而造成对注塑成品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挤压装置;1-1、第一对接头;1-2、过渡挡块;1-3、挤压杆;1-4、挤压杆驱动轮;1-5、挤压杆驱动器;2、固定装置;2-1、注塑成型壳;2-2、注塑成型仓;2-3、注塑仓振动器;2-4、注塑密封挡板;2-5、密封挡板伸缩杆;2-6、伸缩驱动器;2-7、准直杆;2-8、准直杆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机的取出机,包括挤压装置1和固定装置2,挤压装置1包括第一对接头1-1、过渡挡块1-2、挤压杆1-3、挤压杆驱动轮1-4和挤压杆驱动器1-5,第一对接头1-1通过过渡挡块1-2与挤压杆1-3相连,挤压杆1-3通过挤压杆驱动轮1-4与挤压杆驱动器1-5相连,挤压装置1通过第一对接头1-1与固定装置2相连,固定装置2包括注塑成型壳2-1、注塑成型仓2-2、注塑仓振动器2-3、注塑密封挡板2-4、密封挡板伸缩杆2-5、伸缩驱动器2-6、准直杆2-7和准直杆固定块2-8,注塑成型仓2-2设置在注塑成型壳2-1内,注塑仓振动器2-3设置在注塑成型仓2-2的侧壁上,注塑密封挡板2-4设置在注塑成型仓2-2底端,注塑密封挡板2-4通过密封挡板伸缩杆2-5与伸缩驱动器2-6相连,伸缩驱动器2-6与注塑成型壳2-1的侧壁相连,准直杆2-7通过准直杆固定块2-8固定在注塑成型壳2-1顶端。

优选地,挤压装置1的挤压杆1-3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挡板,第一对接头1-1直径小于过渡挡板1-2直径,过渡挡板1-2直径小于挤压杆1-3直径。

优选地,固定装置2的注塑成型壳2-1上设置有与挤压杆1-3侧壁上的限位挡板相匹配的限位挡块,两个准直杆2-7上均设置有距离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取出机的挤压杆为阶梯状结构,能够对多种尺寸的笔壳的内径进行固定,进而有效提高了取出机的适用范围,而且该取出机具有距离探测器,能够对挤压杆的挤压形成进行准直,能够有效提高挤压力的准确性,并且通过注塑仓振动器能够便于注塑成品与注塑成型仓的脱离,避免因挤压力偏离和过大而造成对注塑成品的损伤。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