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4347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室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



背景技术:

挤出加工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加工方式,但是不少塑胶等材料在挤出过程中,材料容易包入空气,这些空气作为杂质会严重影响挤出材料的强度、韧性等参数,因此,在挤出机往往会设置真空室,以方便对加工环境进行抽真空,以保证最后挤出材料的纯度,提高材料的质量。

但是传统的真空室,材料加工时环境温度较高,由于真空室的壳体温度较低,在抽真空过程中,加工环境中的温度较高的空气水分接触到温度较低的真空室壳体会液化成水滴聚于真空室的壳体上,且水滴受重力影响会下落到加工材料里,造成材料的污染,难以保证最终挤出材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污染材料,实用性强的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连接,并与下壳体围出凹槽,上壳体设有出气口,下壳体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出真空室,结构简单,并利用上壳体出气,下壳体进气,且在抽真空时,并当气体中的水分因触碰到上壳体时而液化成水滴,其水滴可以沿上壳体下流到凹槽内,使得水分不会进入到加工材料中,由此,其能防止材料的污染,保证最终成品材料的质量,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设有凸出端,出气口位于凸出端尾端。凸出端的设置能方便与抽真空设备的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口设于下壳体底部。进气口设在底部,能方便下壳体连接在材料加工装置上方,保证下壳体固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设有观测口。观测口的设置能方便操作人员观测真空室内的情况,防止意外的发生,增强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观测口呈倾斜状。由此,操作人员不仅能更容易地进行观测,并且能增加观测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设有连接孔。连接孔的设置能方便上壳体的密封盖的安装,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壳体的中轴线与下壳体的中轴线重合。由此,能方便进气口的加工,并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可靠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一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挤出机的真空室,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中上壳体1的底部和下壳体2的顶部通过焊接相连接,且下壳体2的顶部略高于上壳体1的底部,使得上壳体1还与下壳体2连接后围出凹槽3,另外,上壳体1的中轴线与下壳体2的中轴线重合。

且上壳体1设有凸出端11,凸出端11的尾端处有出气口111,凸出端11的大小可以与需要连接的抽真空装置的工作端大小相匹配。下壳体2底部设有进气口21,且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均中空,使得进气口21与出气口111相连通。

另一方面,上壳体1的顶端还设有观测口12,观测12呈倾斜状,且为了方便上壳体1的密封,上壳体1上设有连接孔13。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上壳体1可以通过连接孔13安装透明的盖板,并将凸出端11与抽真空装置的工作端连接,将下壳体2安装在挤出机加工台上,使得进气口21与挤出机材料加工环境相连通。

在挤出机的加工过程中,抽真空装置工作,材料的环境空气会从进气口21流入,并从出气口111抽出,而当空气中水分触碰到上壳体1的内壁而液化成水滴,水滴会沿着上壳体1的内壁流入到凹槽3内,而不会滴落到材料中。另一方面,用户还能从观测口12观测到本实用新型内的情况,当出现任何情况时,能及时处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配合设置形成真空室,结构简单, 工作方便,通过凹槽3能较好地防止空气水分污染加工材料,能大大提高最终成品材料的质量,工作可靠性高且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