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工全包覆型材的一模多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825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工全包覆型材的一模多腔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型材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全包覆型材的一模多腔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加工型材时,大都采用挤出机将物料灌注到成型模具内,从而形成型材形状,现有的模具大都为一出一、一出二的样式,模具内流道直径较小,生产效率较低,在需要增大产量时只能靠增加设备的投入,通过多台设备同时加工来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了成本的投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市面上现有的包覆型材大都只是在型材的对外面上进行包覆,而不是进行全包覆,所以生产包覆型材的模具也是仅在型材的一侧设有包覆层流道,但是非全包覆的型材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由于光照、下雨等原因,未包覆的型材表面会腐蚀、氧化变黄等等,从而影响美观和质量。

所以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生产效率高且能够生产全包覆型材的一模多腔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全包覆型材的一模多腔模具,有效的解决了市场上现有模具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模板,其特征在于,模板依次设置为第一合流板、第二合流板、第三合流板、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第三分流板、第四分流板、平直板、后支架、前支架、会流板、第一口模板和第二口模板,第一合流板为圆柱形结构,第一合流板一端开设有进料口,第一合流板内设有喇叭状的扁平流道,第二合流板上设有连通扁平流道的两条第一流道,第三合流板上设有连通斜向流道的四条第二流道,第一分流板、第二分流板、第三分流板和第四分流板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的多条第三流道,第一口模板和第二口模板上端各开设有半圆形的斜向的上侧进料口,第一口模板内设有连通上侧进料口和第三流道的芯料流道,芯料流道在会流板的第三流道处连接,会流板的第三流道外侧设有包覆道,第二口模板开设有多个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增大模具的尺寸和模具内流道的直径,实现多流道同时工作且能够生产出全包覆型材的目的,一模多腔的模具加工方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生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合流板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口模板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口模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模板,其特征在于,模板依次设置为第一合流板13、第二合流板12、第三合流板11、第一分流板10、第二分流板9、第三分流板8、第四分流板7、平直板6、后支架5、前支架4、会流板3、第一口模板2和第二口模板1,第一合流板13为圆柱形结构,第一合流板13一端开设有进料口14,第一合流板13内设有喇叭状的扁平流道15,第二合流板12上设有连通扁平流道15的两条第一流道16,第三合流板10上设有连通第一流道16的四条第二流道17,第一分流板10、第二分流板9、第三分流板8和第四分流板7上设有连通第二流道17的多条第三流道18,第一口模板2和第二口模板1上端各开设有半圆形的斜向的上侧进料口20,第一口模板2内设有连通上侧进料口20和第三流道18的芯料流道21,芯料流道21在会流板3的第三流道18处连接,会流板3的第三流道18外侧设有包覆道24,第二口模板1开设有多个出料口23。

所述的包覆道24环绕第三流道18外侧一周。

所述的模板经定位销定位,模板经螺钉连接。

所述的模板尺寸为600mm*400mm,模板厚度25-50mm。

所述的第一合流板13上设有多个螺钉孔,第一合流板13经螺钉穿过螺钉孔固定在第二合流板12上。

所述的后支架5两端安装有固定架22。

所述的第三流道18为6条或8条。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挤出机前端,使进料口14连接芯层材料挤出机的出料口,上侧进料口20连接表层料浆挤出机的出料口,两个进料口同时进行料浆灌注,进料口14内灌注的是芯层料浆,芯层料浆流经扁平流道15、第一流道16、第二流道17和第三流道18形成型材的外形,表层料浆经上侧进料口22进入芯料流道23,再经第三流道18进入会流板3,在会流板3的第三流道18内,表层料浆和芯层料浆进行会流,芯层料浆在包覆道24内对芯层料浆进行包覆处理,从而形成包覆型材,然后经第一口模板2的第三流道18和第二口模板1的出料口23挤出模具成型。

原有的模具尺寸为180*240mm,厚度25-30mm,本实用新型尺寸为600mm*400mm,模板厚度25-50mm,为现有模具的两倍多,模具内流道直径增大,从而使得进入模具内的料浆能够满足多个出料口23的型材的成型要求。

包覆道24设计为环绕第三流道18外侧一周,从而在进行生产时,进入包覆道24内的表层料浆能够将位于第三流道18内的型材外侧面进行全包覆,从而生产出全包覆型材。

模具之间经定位销进行定位,保证装配精度,并使用螺钉进行连接,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模具的位移。

后支架5两端安装有固定架22,可以对模具进行固定操作,保证在加工时的稳定。

模具内第三流道18可以为6条,也可以为8条,甚至更多,做到一模多腔,从而实现模具一出多的操作,只要灌注的料浆能够满足要求,就可以实现同时生产多条型材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增大模具的尺寸和模具内流道的直径,实现多流道同时工作且能够生产出全包覆型材的目的,一模多腔的模具加工方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生产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