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及其进胶口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85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及其进胶口改进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及其进胶口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该类模具为注塑用途,其内部的浇注口结构必不可少,其详细结构如公告号为CN267361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点浇口塑料模具,结合该专利的附图1所示,该模具内部设有主流道衬套,主流道衬套内设有浇注口,融化状态的塑料熔液依次注入到主流道衬套并经过浇注口进入到型腔内,最终形成的塑料制品上会残留料柄,该料柄是由位于浇注口内的塑料熔液冷却而成,料柄与塑料制品之间还会存在浇口,由于料柄的体积较大,必须在后期产品处理时,首先对料柄与塑料制品进行手工掰离。

但是在实际掰动料柄的过程中,会发现连接于料柄与塑料制品之间的浇口断点不一,甚至严重时,断点会直接存在于塑料制品上,从而会提升塑料制品的报废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胶口改进结构,其能大幅度降低在掰料柄过程中对塑料制品产生破损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进胶口改进结构,包括上模、能与上模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下模,所述上模上设有上分型面,所述下模上设有下分型面,所述上分型面与下分型面相对,所述上分型面上设有浇注口以及型腔,所述浇注口与型腔之间连通有浇注通道,所述浇注通道的通道壁上设有向下分型面一侧凸起的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凸块设置在浇注通道的通道壁上,并且向下分型面一侧凸起,由此类的模具注塑出来的塑料成品,其料柄与塑料制品之间的浇口上会存在一缺口,只需对料柄进行侧向掰动,缺口的存在,会使浇口的应力集中点会集中位于缺口上,料柄发生弯折之后,整个浇口上的断点会固定位于缺口上,能大幅度减少断点位于塑料制品的几率,甚至不会出现该情况,最终大幅度降低在掰料柄过程中对塑料制品产生破损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浇注通道的横向宽度大小从靠近浇注口一侧向型腔一侧逐渐变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浇注通道形成的浇口其横向宽度大小与浇注通道的横向大小保持一致,即浇口靠近料柄的端部尺寸较大,而浇口背离料柄的端部尺寸较小,当料柄受到侧向掰力时,浇口越背离料柄的一侧越容易断裂,进而使整个浇口的断点尽量靠近塑料制品一侧,从而减少靠近塑料制品一侧的断口长度。

优选的,所述浇注通道的通道壁包括与上分型面相邻的相邻壁、连接壁,所述连接壁连接于两个相邻壁之间,所述凸块外侧壁分别一体设置于两个相邻壁以及连接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整个凸块固定于浇注通道背离下分型面的侧壁上缺口处所形成的缺口则统一朝向型腔一侧,在实际掰离时,塑料制品所形成的正面朝上,使用者对料柄施加朝下的压力,即可轻松掰断整个料柄,且更加省力。

优选的,所述凸块外侧壁设有靠近于浇注口一侧的第一形成面、靠近于型腔一侧的第二形成面、中部形成面,所述中部形成面位于第一形成面与第二形成面之间,所述第一形成面与中部形成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a,所述第二形成面与中部形成面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为b,其中a大于b。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形成面、第二形成面两者与中部形成面之间的夹角关系,存在以下效果:

首先,第一形成面相对于中部形成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形成面相对于中部形成面之间的夹角,当浇注口留入塑料熔液,塑料熔液会首先与第一形成面发生撞击,由于第一形成面的夹角较大,从而对塑料熔液的冲击阻碍力较小,使塑料熔液的注入更加容易;

其次,注塑完成之后,第一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相对于中部形成面所形成的浇口侧壁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大于第二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相对于中部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当施力于料柄时,其断点会稳定位于第二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与中部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之间,而该断点更加靠近于塑料制品一侧,从而大幅度减少了残留于塑料制品侧壁上的浇口长度;

再次,也是最为值得说明的一点,上述角度的设置结合浇注通道的横向宽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断点基本能达到百分百位于靠近塑料制品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形成面与中部形成面之间的交界处设有弧形过渡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弧形过渡界的设置,能减少第一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与中部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之间产生断裂的几率;反之,则提升了第二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与中部形成面所形成的缺口侧壁之间产生断裂的几率,最终达到大幅度减少残留于塑料制品侧壁上的浇口长度。

优选的,所述上分型面上设有主缓冲流道、若干副缓冲流道,所述浇注口垂直于上分型面,所述主缓冲流道连通于浇注口与浇注通道之间,若干副缓冲流道以浇注口为中心呈周向分布,且每个副缓冲流道均与浇注口内部相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熔融状态下的塑料熔液会从浇注口进入,然后与下分型面产生撞击,之后再流到浇注通道内;若干副缓冲流道以浇注口为中心呈圆周分布,当塑料熔液从浇注口进入之后,与下分型面产生撞击之后,会直接分散到若干副缓冲流道内以及主缓冲流道内,而副缓冲流道能对塑料熔液产生较强的缓冲作用,防止出现因塑料熔液的瞬间冲力过大而影响后期的塑料制品质量。

优选的,每个副缓冲流道背离浇注口的端部为圆顶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副缓冲流道内瞬间留入塑料熔液后,圆顶部的设置,能大幅度减少副缓冲流道端部的应力集中点,当塑料熔液与副缓冲流道端部发生撞击时,能最大程度减少副缓冲流道端部因应力集中而发生破损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其能有效提升塑料制品的成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具,包括上述进胶口改进结构,所述上模背离下模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外置注塑机注塑口相配合的注塑部,所述注塑部包括与上模相连的定位环、位于定位环内的分流块,所述分流块内设有若干分流通道,每个分流通道的两端分别用于连通上模背离下模一侧、浇注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置注塑机的注塑口直接顶入到定位环内,注塑口注出熔融的塑料熔液,塑料熔液会经过若干分流通道,分流通道能对塑料溶液进行分流处理,从而降低因单股塑料熔液过多而对后期塑料制品成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几率;结合进胶口改进结构,能大幅度提升后期塑料制品的成品质量。

优选的,若干分流通道以定位环的环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每个分流通道内均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孔径大小从定位环一侧向下模一侧逐渐变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分流通道内设置台阶孔,经过台阶孔的塑料熔液会随着台阶孔的孔径逐渐变小,同样的注塑压力作用下,孔径越小,其内部塑料熔液流动速率越快,流动性能越强,其后期塑料制品成品内部产生气泡的几率越小,成品的合格率越高。

优选的,所述分流块靠近定位环的端部设有球面凹陷部,所述球面凹陷部与定位环中心呈同心设置,若干分流通道以球面凹陷部中部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置注塑机注塑口喷射出的塑料熔液,会首先与球面凹陷部进行直接抵触,然后塑料熔液往四周进行扩散,并进入到各个分流通道内,实现较为完整的缓冲扩散动作,整体缓冲效果佳,运行平稳顺畅,后期成品的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局部剖面图,用于展现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上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现上模的内部结构;

图6为图5的C部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现定位环、分流环、上模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8为分流环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现分流环的内部结构;

图9为由实施例二生产出的料柄、浇口以及缺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上分型面;4、浇注口;5、型腔;6、浇注通道;61、相邻壁;62、连接壁;7、凸块;71、第一形成面;72、第二形成面;73、中部形成面;8、弧形过渡界;9、主缓冲流道;10、副缓冲流道;11、圆顶部;12、注塑部;121、定位环;122、分流块;13、分流通道;14、台阶孔;15、球面凹陷部;16、下分型面;17、料柄;18、浇口;19、缺口;20、塑料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进胶口改进结构,参见图1、图2以及图9所示,包括上模1以及下模2,上模1与下模2之间能实现相互靠近以及相互远离,在上模1靠近下模2的一侧设有上分型面3,在下模2靠近上模1的一侧设有下分型面16,下模2与下模2之间相互靠近时,上分型面3与下分型面16能相互重合;在上分型面3上设有浇注口4以及用于形成塑料制品20成品的型腔5,浇注口4用于形成塑料制品20外侧的料柄17且垂直于上分型面3所在平面,浇注口4与型腔5之间连接有浇注通道6,该浇注通道6用于形成塑料制品20外侧的浇口18,该浇注通道6的通道壁上设有向下分型面16一侧凸起的凸块7;最终形成塑料制品20上的浇口18上会存在由该凸块7形成缺口19,掰动料柄17,浇口18上断点会存在于缺口19上。

以下针对浇注通道6的内部形状作详细介绍:

从整体而言,参见图5以及图6所示,整个浇注通道6的横向宽度大小从靠近浇注口4一侧向型腔5一侧逐渐变小,其中的浇注通道6的横向宽度方向与上分型面3齐平;

从分体而言,参见图2所示,浇注通道6的通道壁可拆分成两个相邻壁61以及一个连接壁62,连接壁62连接于两个相邻壁61之间,两个相邻壁61相对设置且均与上分型面3相邻,凸块7的外侧壁分别一体设置于两个相邻壁61以及连接壁62上,以最终实现固定。

以下针对凸块7的具体形状作详细介绍:

参见图3以及图4,凸块7的外侧壁可分为第一形成面71、第二形成面72、中部形成面73,第一形成面71位于靠近浇注口4一侧,第二形成面72位于靠近型腔5一侧,中部形成面73则位于第一形成面71与第二形成面72之间,其中,第一形成面71所在平面与中部形成面73所在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第二形成面72所在平面与中部形成面73之间形成的夹角为b,a大于b;在第一形成面71与中部形成面73之间的交界处设有弧形过渡界8,以减少第一形成面71与中部形成面73之间的应力集中。

另外,参见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上分型面3上还设置了主缓冲流道9、若干副缓冲流道10,每个副缓冲流道10背离浇注口4的端部为圆顶部11,主缓冲流道9连通于浇注口4与浇注通道6之间,若干副缓冲流道10以浇注口4为中心呈周向分布,且每个副缓冲流道10均与浇注口4内部相通。

实施例一中的内部塑料熔液流动情况:

上模1和下模2相互靠近,上分型面3与下分型面16相互贴合,塑料溶液从浇注口4内进入,并进入到副缓冲流道10、主缓冲流道9,然后通过主缓冲流道9进入到浇注通道6内,与第一形成面71发生撞击,并依次经过弧形过渡界8、中部形成面73、第二形成面72,最终进入到型腔5内。

实施例二:

一种模具,参见图7以及图8所示,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进胶口改进结构,在上模1背离下模2的一侧设有用于与外置注塑机注塑口相配合的注塑部12,注塑部12包括与上模1相连的定位环121、分流块122,分流块122位于定位环121内,且分流块122与定位环121之间呈同心设置,在分流块122内设有若干分流通道13,每个分流通道13的两端分别用于连通上模1背离下模2一侧、浇注口4,塑料溶液可通过不同分流通道13实现分流作用;若干分流通道13以定位环121的环心线为中心呈圆周阵列,每个分流通道13内均设有台阶孔14,台阶孔14的孔径大小从定位环121一侧向下模2一侧逐渐变小,分流块122靠近定位环121的端部设有球面凹陷部15,球面凹陷部15与定位环121中心呈同心设置,若干分流通道13以球面凹陷部15中部为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

实施例二中的内部塑料熔液流动情况:

上模1和下模2相互靠近,上分型面3与下分型面16相互贴合,塑料熔液直接注入到定位环121内,并与球面凹陷部15相撞击,并向四周同时散开,并从每个分流通道13中流入到浇注口4内。

另外,参见图2以及图9所示,实施例二中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20与料柄17,塑料制品20与料柄17之间连接有浇口18,浇口18上设有缺口19,其中的缺口19是由凸块7来对应形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