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薄膜快速定型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922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薄膜快速定型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工业薄膜输送过程中的均匀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性能薄膜快速定型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高性能工业薄膜在吹塑加工的过程中,其加工温度高于常温,故在高性能工业薄膜吹塑成型后的输送过程中,其会对用于输送高性能工业薄膜的辊筒传递一定的温度,导致辊筒温度变高,进而导致高性能工业薄膜在输送的过程中与辊筒发生黏连,导致高性能工业薄膜不平整,起皱等问题,影响高性能工业薄膜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

并且,高性能工业薄膜在成形之后的输送过程中,高性能工业薄膜会逐渐冷却,而冷却过程中,高性能工业薄膜会发生一定比例的收缩,而传送高性能工业薄膜的辊筒表面温度不均,将导致高性能工业薄膜收缩不均匀,造成高性能工业薄膜起皱,不平整,影响高性能工业薄膜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

在专利号为cn098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工业薄膜冷却辊筒,包括辊筒与冷却管,通过冷却管,冷水能在辊筒内均匀流转,冷却辊筒,消除辊筒上的温差,进而达到使高性能工业薄膜在辊筒上不会发生变形、起皱,收缩均匀,但是,其仍存在以下问题,冷水进入辊筒后,其前后温度仍存在差别,因此冷水在后段对辊筒的冷却效果不如前段,且该辊筒无法仅只能对高性能工业薄膜的一面进行冷却,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均匀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薄膜快速定型输送设备,通过利用侧风冷机构对冷却辊筒机构进行输送冷风,再通过冷却辊筒机构将冷风均匀输送到高性能工业薄膜的下表面上,同时配合上风冷机构的冷风输出,使高性能工业薄膜在经冷却辊筒机构输送时,其上下表面均能受到均匀的冷却,解决辊筒温度高的问题的同时,同步解决高性能工业薄膜冷却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辊筒温度降低的技术效果,同时保证高性能工业薄膜均匀冷却,确保高性能工业薄膜均匀收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薄膜快速定型输送设备,包括机架,还包括:

冷却辊筒机构,所述冷却辊筒机构的两端固定设置于机架上,其筒身部位自

由转动;

上风冷机构,所述上风冷机构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的上方,其两端与机架固定连接;

侧风冷机构,所述侧风冷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的一侧,其对该冷却辊筒机构的内部进行送风;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的一侧,其带动所述冷却辊筒机构进行运转。

作为改进,所述冷却辊筒机构包括:

主辊,所述主辊为圆柱形设置,其中部空腔设置,且其两端为开口设置;

第一移动冷却板,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为半圆弧形设置,其对称滑动设置于所述主辊的圆弧外壁上,且其与所述主辊同心设置;

第二移动冷却板,所述第二移动冷却板为半圆弧形设置,其对应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设置于所述主辊的圆弧外壁的另一侧,且其对称滑动设置于该主辊的圆弧外壁上,该第二移动冷却板与所述主辊同心设置;

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主辊的一侧,其一端套设于该主辊端部的开口处,且其另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主辊的另一侧,且其为通孔设置,该第二连接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主辊端部的开口处,其另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套接;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悬空设置于所述主辊的中部空腔内,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以及第二移动冷却板铰接,且其还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主辊的中部位置沿其周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出风孔。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与第二移动冷却板均为空腔设置,该第一移动冷却板与第二移动冷却板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孔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且该第一移动冷却板与第二移动冷却板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出风孔。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悬空设置于所述主辊的中空内腔内,其中部空腔设置,

第一铰接臂,所述第一铰接臂对称铰接设置于所述连接头的两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的铰接;

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对应所述第一铰接臂设置于所述连接头的另一侧,其对称铰接设置于该连接头的两端,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冷却板铰接;

悬臂,所述悬臂设置于所述主辊空腔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接头的空腔内。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头中部空腔设置的开口处还设置有限位部,且该限位部为环形设置;所述悬臂插设于所述连接头的中部空腔内的一端设置有圆球部;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圆球部进行限位。

作为改进,所述上风冷机构包括:

上风箱,所述上风箱的下端为半圆弧形设置,其包裹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的上端,且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该上风箱的下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的第三出风孔;

若干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均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上风箱的顶部,该第一风机用于吸取冷风输入所述上风箱内。

作为改进,所述侧风冷机构包括:

侧风箱,所述侧风箱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其与机架固定连接;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侧风箱内,其用于吸取冷风输入该侧风箱内;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侧风箱连接;

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为半圆弧形设置,其与所述主辊同心设置,且其位于该主辊的下部。

作为改进,还包括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冷却辊筒机构运转,该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7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的下方一侧;

大皮带轮,所述皮带轮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上;

小皮带轮,所述小皮带轮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上;

皮带,所述皮带用于连接所述大皮带轮以及小皮带轮。

作为改进,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风箱前后两侧的导向辊,该导向辊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上风箱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通过利用侧风冷机构对冷却辊筒机构进行输送冷风,再通过冷却辊筒机构将冷风均匀输送到高性能工业薄膜的下表面上,同时配合上风冷机构的冷风输出,使高性能工业薄膜在经冷却辊筒机构输送时,其上下表面均能受到均匀的冷却,同时上冷风机构与侧冷风机构还能同步对冷却辊筒机构进行降温;

(2)本发明在设置冷却辊筒机构时,在主辊的中部设置第一出风孔,通过第一出风孔将侧风冷机构的冷风输出,同时配合高性能工业薄膜覆盖住冷却辊筒机构形成密封风道,使输出的冷风进入到第一移动冷却板与第二移动冷却板的空腔内,再经第二出风孔输出,实现对高性能工业薄膜下表面的均匀冷却;

(3)本发明设置冷却辊筒机构时,通过连接组件,使主辊在转动过程中,可以改变第一铰接臂的夹角以及第二铰接臂的夹角,控制第一移动冷却板与第二移动冷却板交替延展与合拢,同时配合上风冷机构出风,将高性能工业薄膜紧贴冷却辊筒机构的表面,实现高性能工业薄膜在输送过程中的延展定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冷却均匀、有效降低温差、提升高性能工业薄膜生产质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性能工业薄膜输送过程中的冷却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却辊筒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却辊筒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移动冷却板及第二移动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上风箱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高性能薄膜快速定型输送设备,包括机架1,还包括:

冷却辊筒机构2,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的两端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其筒身部位自由转动;

上风冷机构3,所述上风冷机构3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的上方,其两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

侧风冷机构4,所述侧风冷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的一侧,其对该冷却辊筒机构2的内部进行送风;

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的一侧,其带动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进行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侧风冷机构4对冷却辊筒机构2进行输送冷风,再通过冷却辊筒机构2将冷风均匀输送到高性能工业薄膜的下表面上,同时配合上风冷机构3的冷风输出,使高性能工业薄膜在经冷却辊筒机构2输送时,其上下表面均能受到均匀的冷却,同时上冷风机构3与侧冷风机构4还能同步对冷却辊筒机构2进行降温。

如图2与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包括:

主辊21,所述主辊21为圆柱形设置,其中部空腔设置,且其两端为开口设置;

第一移动冷却板22,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为半圆弧形设置,其对称滑动设置于所述主辊21的圆弧外壁上,且其与所述主辊21同心设置;

第二移动冷却板23,所述第二移动冷却板23为半圆弧形设置,其对应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22设置于所述主辊21的圆弧外壁的另一侧,且其对称滑动设置于该主辊21的圆弧外壁上,该第二移动冷却板23与所述主辊21同心设置;

第一连接座24,所述第一连接座24设置于所述主辊21的一侧,其一端套设于该主辊21端部的开口处,且其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座25,所述第二连接座25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座24设置于所述主辊21的另一侧,且其为通孔设置,该第二连接座25的一端套设于所述主辊21端部的开口处,其另一端与所述机架1固定套接;

连接组件26,所述连接组件26悬空设置于所述主辊21的中部空腔内,其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22以及第二移动冷却板23铰接,且其还与所述第一连接座24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辊21的中部位置沿其周向等距设置有若干的第一出风孔211。

如图5所示,更进一步,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均为空腔设置,该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对应所述第一出风孔211的一侧为开口设置,且该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第二出风孔221。

如图9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主辊21的中部设置第一出风孔211,通过第一出风孔211将侧风冷机构4的冷风输出,同时配合高性能工业薄膜覆盖住冷却辊筒机构2形成密封风道,使输出的冷风进入到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的空腔内,再经第二出风221孔输出,实现对高性能工业薄膜下表面的均匀冷却。

如图2或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组件26包括:

连接头261,所述连接头261悬空设置于所述主辊21的中空内腔内,其中部空腔设置;

第一铰接臂262,所述第一铰接臂262对称铰接设置于所述连接头261的两端,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冷却板22的铰接;

第二铰接臂263,所述第二铰接臂263对应所述第一铰接臂262设置于所述连接头261的另一侧,其对称铰接设置于该连接头261的两端,且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冷却板23铰接;

悬臂264,所述悬臂264设置于所述主辊21空腔内,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2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接头261的空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主辊21旋转时,连接座24固定不动,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随主辊21旋转过程中,不断的交替进行延展与合拢。

进一步说明的是,连接头261悬空设置于主辊21内的一侧,并配合设置第一铰接臂262与第二铰接臂263分别铰接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使主辊21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改变第一铰接臂252的夹角以及第二铰接臂253的夹角,控制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交替延展与合拢,实现高性能工业薄膜4在输送过程中的延展定型。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一移动冷却板22或第二移动冷却板23开始与高性能工业薄膜接触时,第一铰接臂262或第二铰接臂263之间的夹角最小,当随着高性能工业薄膜的不断向前输送,第一铰接臂262或第二铰接臂263之间的夹角逐步变大,直至高性能工业薄膜离开第一移动冷却板22或第二移动冷却板23时,第一铰接臂262或第二铰接臂263之间的夹角最大,之后夹角逐步减小至最小,随后又重复循环。

进一步具体说明的是,第一移动冷却板22或第二移动冷却板23在延展时,主辊21从第一出风孔211输出的冷风进入第一移动冷却板22或第二移动冷却板23的空腔内。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261中部空腔设置的开口处还设置有限位部2611,且该限位部2611为环形设置;所述悬臂264插设于所述连接头261的中部空腔内的一端设置有圆球部2641;所述限位部2611对所述圆球部2641进行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主辊21旋转过程中,连接头261同步旋转,但其位置不发生改变,限位部2611与圆球部2641的配合,防止连接头261从悬臂264上脱落。

如图6与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风冷机构3包括:

上风箱31,所述上风箱31的下端为半圆弧形设置,其包裹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的上端,且其与所述机架1固定连接,该上风箱31的下端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的第三出风孔311;

若干第一风机32,所述第一风机32均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上风箱31的顶部,该第一风机32用于吸取冷风输入所述上风箱31内。

需要说明的是,风冷方式较水冷方式更为的快捷,且风冷具有冷却均匀的特点,能迅速包括需要冷却的机构进行冷却,反应速度快。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上风箱31为密封设置,第一风机32吸取外部的空气进入上风箱31内,再由第三出风孔311喷出,对高性能工业薄膜的上表面进行冷却。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上风箱31的下端半圆弧形设置,其与冷却辊筒机构2的外表面配合设置,上风冷机构3输出的冷风将高性能工业薄膜贴紧在冷却辊筒机构2上,便于冷却辊筒机构2上的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交替延展与合拢,对高性能工业薄膜进行延展工作。

如图8所示,如图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风冷机构4包括:

侧风箱41,所述侧风箱41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座25的一侧,其与机架1固定连接;

第二风机42,所述第二风机42设置于所述侧风箱41内,其用于吸取冷风输入该侧风箱41内;

连接管43,所述连接管43的一侧与所第二连接座25连接,其另一侧与所述侧风箱41连接;

密封板44,所述密封板44为半圆弧形设置,其与所述主辊21同心设置,且其位于该主辊21的下部。

需要说明的是,侧风冷机构4通过第二风机42吸取外界空气形成冷风输入到冷却辊筒机构2内。

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驱动机构5,该驱动机构5带动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运转,该驱动机构5包括:

驱动电机51,所述驱动电机71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的下方一侧;

大皮带轮52,所述皮带轮52设置于所述冷却辊筒机构2上;

小皮带轮53,所述小皮带轮53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51上;

皮带54,所述皮带54用于连接所述大皮带轮52以及小皮带轮53。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上风箱31前后两侧的导向辊6,该导向辊6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所述上风箱31上。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辊6用于对高性能工业薄膜进行导向,避免高性能工业薄膜在输送过程中,剐蹭上风箱31,导致高性能工业薄膜撕裂。

工作过程如下:

高性能工业薄膜输送至冷却辊筒机构2时,冷却辊筒机构2上的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交替延展与合拢,在其延展的过程中,侧风冷机构4对冷却辊筒机构2进行输送冷风,再通过冷却辊筒机构2上的第一出风孔211将冷风输送到第一移动冷却板22与第二移动冷却板23的空腔内,再由第二出风孔221均匀输送到高性能工业薄膜的下表面上,同时配合上风冷机构3的冷风输出,使高性能工业薄膜在经冷却辊筒机构2输送时,其上下表面均能受到均匀的冷却,同时上冷风机构3与侧冷风机构4还能同步对冷却辊筒机构2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