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2960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塑料件成形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注塑料件的成形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件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车身轻量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组成汽车的诸多零件中,有越来越多的塑料零件应用其中,通常汽车上用的塑料件对件的质量要求往往较高。

现有技术条件下,塑料件的推出机构,只能完成可以直接推出的塑料件退料,当产品中存在螺纹时,目前技术只能采用手工取件,或者采用外部动力源来驱动推出机构,手工取件方式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效率低下,当采用外部动力源的情况下需要单独增设电机配合退料,这样增加了模具制造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模具使用过程的难度,需要单独操作电机,保证不了开模同时对零件的取出,降低了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件成形模具,以期解决现有的塑料成形模具采用手工取料效率低,而采用外部动力源时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件成形模具,包括动模板、型腔、定模板,还包括设在动模板和定模板间的推出机构,推出机构包括:齿条,其沿动模板的运动方向固定在所述动模板的侧边,所述齿条的底端为向所述定模板方向延伸的活动端;第一齿轮轴固定架,其固定在定模板上,在所述第一齿轮固定架的中部横向的设有导孔;第一齿轮轴,其中部活动安装于导孔内,所述第一齿轮轴的一端设有驱动齿,所述驱动齿与齿条相啮合并随动模板的运动而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齿轮轴,其底端沿垂直于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方向活动安装在所述定模板上,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底部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将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横向旋转运动转化为所述第二齿轮轴的纵向旋转运动;所述第二齿轮轴的顶部设有第一直齿轮;托料部,其设在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顶端活动安装于托料部的底侧;第三齿轮轴,其平行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三齿轮轴的底端设有第二直齿轮,所述第二直齿轮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直齿轮的顶端为自由的伸出托料部的伸出端,伸出端上设有与塑料件底端螺纹部相配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伸出端通过与螺纹部的螺纹配合固定于托料部内,所述第二直齿轮悬空并与第一直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螺纹部为螺孔,所述螺孔的顶端具有阻挡平面。

优选地,合模时,齿条的底端与定模板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托料部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轴承挡板、轴承保持架以及固定板,在所述轴承保持架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二齿轮轴的顶端活动安装在轴承挡板内;所述伸出端依次穿过所述轴承挡板、所述轴承和所述固定板。

优选地,在动模板与型腔内设有相连通的浇铸通道,所述浇铸通道沿垂直于固定板的方向开设,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正对所述浇铸通道的圆心处设有分流销,所述分流销的顶端为伸入浇铸通道内的锥形导流面。

优选地,所述伸出端的最大行程为第二直齿轮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在导孔内设置轴套,第一齿轮轴的中部活动安装在轴套内。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本发明利用模具开模的动力驱动齿轮齿条机构从而完成螺纹塑料件的推出,能够完成模具开模的同时塑料件被推出,保证了生产速度的同时降低了模具使用难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塑料件成形模具的轴测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塑料件顶出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齿轮轴的轴测图。

图6为第二齿轮轴的轴测图。

图7为第三齿轮轴的轴测图。

本发明图中:1-齿条固定螺栓2-齿条3-第一齿轮轴4-轴套5-第一齿轮轴固定架6-定模板7-第一锥形齿8-第二锥形齿9-第二齿轮轴10-第一直齿轮11-第二直齿轮12-第三齿轮轴13-轴承挡板14-轴承15-轴承保持架16-固定螺栓17-分流销18-型腔19-动模板20-动模板固定螺栓21-浇口套22-塑料件23-键24-固定板25-伸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到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塑料件成形模具,包括动模板19、型腔18、定模板6以及设在动模板19和定模板6间的推出机构,在本方案中,推出机构包括:

齿条2,其沿动模板19的运动方向固定在动模板19的侧边,齿条2的底端为向定模板6方向延伸的活动端;齿条2作为驱动部,随动模板19的运动而运动,进而提供驱动力,其通过齿条固定螺栓1固定在动模板上。

第一齿轮轴固定架5,其用于固定支撑第一齿轮轴3,确保第一齿轮轴3的转动平稳,在第一齿轮固定架5的中部横向的设有导孔。

第一齿轮轴3,如图5所示,其中部活动安装于导孔内,第一齿轮轴3的一端设有驱动齿,驱动齿与齿条2相啮合并随动模板19的运动而转动;第一齿轮轴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锥齿轮7,驱动齿2带动第一锥齿轮7转动,进而驱动与第一锥齿轮轮7相连的第二齿轮轴8,第一锥齿轮7在本方案通过键23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齿轮轴3上。

第二齿轮轴9,如图6所示,其底端沿垂直于第一齿轮轴3的方向活动安装在定模板上6,第二齿轮轴9的底部设有第二锥齿轮8,第二锥齿轮8与第一锥齿轮7啮合;第二齿轮轴9的顶部设有第一直齿轮10。通过两个锥齿轮配合,实现了运动方向的转变,将第一齿轮轴3的横向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二齿轮轴的纵向旋转运动,实现运动方向的转变。

托料部,其用于支撑塑料件,其配合动模板上的型腔完成对料件的成型。第二齿轮轴9的顶端活动安装于托料部的底侧,托料部为板状结构,其作用为制成塑料件的底部,可在托料部底部设置柱形槽实现其与第二齿轮轴端部的活动连接。

第三齿轮轴12,如图7所示,其平行于第二锥齿轮方向设置,第三齿轮轴12的底端设有第二直齿轮11,第二直齿轮11与第一直齿轮10啮合;第二直齿轮11的顶端为自由的伸出托料部的伸出端25,伸出端25上设有与塑料件22底端螺纹部相配的外螺纹。

制件通过注塑成型完成后,开模时齿条跟随动模板一起运动,由于齿条2与第一齿轮轴3啮合,带动第一齿轮轴3与第一锥齿轮7旋转,又通过第二锥齿轮8带动第二齿轮轴9和第一直齿轮10旋转,由于第一直齿轮10与第二直齿轮11啮合,从而带动第二直齿轮11旋转,第二直齿轮11带动第三齿轮轴12与其另一端的伸出端25在托料部内旋转,从而使伸出端25顶起塑料件22,塑料件22与托料部分离,将塑料件22推出模具外。

本方案中,螺纹部为螺孔,螺孔的顶端具有阻挡平面,以期使得其能阻挡伸出端25,并使得伸出端25通过阻挡平面带动塑料件22运动。当然,阻挡平面也可以为销等其它方式实现其作用。其中,伸出端25通过与螺纹部的螺纹配合固定于托料部内,第二直齿轮11悬空并与第一直齿轮10啮合,确保第二直齿轮11能沿动模板19的运动方向而运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齿条2与第一齿轮轴3的啮合不但起到带动第三齿轮轴12与注塑料件螺孔配合顶料的作用,在模具合模过程中,其还配合齿条2使得第三齿轮轴12下降回位的作用,以避免第三齿轮轴12在合模时,对料件产生干涉。在此过程中,齿条2随动模板19运动而运动,由此,为了避免齿条与定模板产生干涉,设计时,应确保合模时,齿条2的底端与定模板6之间具有间隙。

托料部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轴承挡板13、轴承保持架15以及固定板24,在轴承保持架15内设有轴承14,第二齿轮轴9的顶端活动安装在轴承挡板13内;伸出端依次穿过轴承挡板13、轴承14和固定板24,其中三者采用固定螺栓16连接。

本方案中,在动模板19与型腔18内设有相连通的浇铸通道,浇铸通道沿垂直于固定板24的方向开设,流经浇铸通道内的塑料材料经浇铸通道进入型腔18,型腔18与动模板19通过动模板固定螺栓20连接,其中,为了避免塑料件22浇铸过程中材料直接冲击固定板24,在固定板的顶部正对浇铸通道的圆心处设有分流销17,分流销17的顶端为伸入浇铸通道内的锥形导流面。锥形导流面起到分流的作用。当然,还可在型腔18内设置浇口套21,其中浇口套21位于浇铸通道内,用于提高浇铸通道在型腔18处的强度。

使用过程中,还应确保伸出端25的最大行程为第二直齿轮11长度的一半,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第三齿轮轴12过渡顶起从而与第一直齿轮10啮合处分离。

当然,还可在导孔内设置轴套4,以使得第一齿轮轴的中部活动安装在轴套4内,使第一齿轮轴3能够在其内部自由旋转,确保转动效果。

本发明利用模具开模的动力驱动齿轮齿条机构从而完成螺纹塑料件的推出,能够完成模具开模的同时塑料件被推出,保证了生产速度的同时降低了模具使用难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