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704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具体来说,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目前现有的注塑机注塑方式不灵活,更换不同大小配套模具时,注塑装置适应性差,部分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注塑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注塑机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机。

一种注塑机,包括进料斗、伺服电机、纵向进给装置、注塑机构、溜板、底座、导轨、丝杠、动模、定模、圆柱导轨和滑板;所述底座两侧分别安装有一所述丝杠,两所述丝杠上端分别套装有一所述溜板,所述溜板上端安装有一所述纵向进给装置,所述纵向进给装置上端安装有一所述注塑机构,所述注塑机构上设有一所述进料斗,所述底座上固接有一所述导轨、滑板,所述动模卡箍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动模、定模分别套装在所述滑板上,所述丝杠的一端固接有一所述伺服电机。

所述溜板上设有一个所述纵向进给装置。

所述纵向进给装置利用手轮旋转使丝杠带动所述注塑机构纵向移动。

所述底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所述注塑机构。

所述注塑机构注塑口与所述动模、定模上的浇注口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溜板一侧卡在所述圆柱导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伺服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溜板左右移动,利用纵向进击装置带动注塑机构纵向移动,从而实现注塑机构的双轴移动,且注塑机机体采用两侧双向浇注,注塑机构移动灵活可靠,便于不同模具实现注塑需求,且使用省力方便,浇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图。

图中:

1-进料斗、2-伺服电机、3-纵向进给装置、4-注塑机构、5-溜板、6-底座、7-导轨、8-丝杠、9-动模、10-定模、11-圆柱导轨、12-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机,包括进料斗1、伺服电机2、纵向进给装置3、注塑机构4、溜板5、底座6、导轨7、丝杠8、动模9、定模10、圆柱导轨11和滑板12;底座6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丝杠8,两丝杠8上端分别套装有一溜板5,溜板5上端安装有一纵向进给装置3,纵向进给装置3上端安装有一注塑机构4,注塑机构4上设有一进料斗1,底座6上固接有一导轨7、滑板12,动模9卡箍在导轨7上,动模9、定模10分别套装在滑板12上,丝杠8的一端固接有一伺服电机2,溜板5上设有一个纵向进给装置3,纵向进给装置3利用手轮旋转使丝杠带动注塑机构4纵向移动,底座6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注塑机构4,注塑机构4注塑口与动模9、定模10上的浇注口在同一水平面上,溜板5一侧卡在圆柱导轨11上。

工作原理: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动模9、定模10合模后,打开伺服电机2,利用伺服电机2带动丝杠8转动,丝杠8上的溜板5沿圆柱导轨11左右移动,使两个溜板5分别移动到动模9、定模10的两侧,然后溜板5上的纵向进给装置3,纵向进给装置3利用手轮旋转使丝杠带动注塑机构4纵向移动,使注塑机构4到达浇注口的位置,进行双向浇注,浇筑效率高,且注塑机构位置调节方便省力,动作灵活可靠,适用性强。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