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6119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设备的部件,具体说是一种树脂补料精度高的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是目前应用日益广泛的三维增材制造设备,立体光固化成型是3D成型技术的一种,其主要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按立体模型的截面形状分层照射至液态的光敏树脂上,并使光敏树脂固化,形成具有立体形状的制品。传统的光固化3D打印设备中,在工作台下方通常会固定有用于容置液态光敏树脂的缸体,并使缸体内部空间形成固化成型的工作腔。而随着制品的不断成型,缸体内的液态树脂也逐渐减少,为了使液态树脂能完全浸没制品,传统的树脂缸体内通常会设置沉块,利用沉块的下移使树脂缸体的液面不断上升,从而实现缸体内制品上方的补料。然而,传统的补料结构存在两个重大的技术缺陷。其一,由于沉块自身具有一定重量和体积,在其下沉时很难实现距离上的精确移动,所以其很难准确控制液态树脂液面的上升距离,导致补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差。其二,由于不同制品成型的树脂种类不同,沉块下移距离的计算需要把树脂的粘度、表面张力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从而在不同的制品成型时需要调整沉块的下沉量,大大提高了制品成型的工作量。因此,现有的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精确补料、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包括设于树脂缸体外侧的中空补料管,补料管上设有可把树脂注入缸体内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料管内设有旋转式补料杆,补料杆的一端与外界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其外沿与补料管内壁相配连接。

进一步说,旋转式补料杆包括设于补料管内腔中并与外界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的杆体,杆体外沿上设有螺旋式导流片,导流片的外沿与补料管内壁相配连接。

更进一步说,导流片螺旋的顶部设有与杆体固定连接的挡流块。

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导流片与杆体为一体加工成型。

进一步说,导流管位于缸体的上方,并伸进缸体内腔中。

根据上述结构进行优化,补料管上位于导流管的上方处设有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式补料杆代替了传统的沉块补料结构。通过外界电机的带动,使补料杆在补料管内转动,并带动补料管内的树脂从导流管中注入至缸体内,实现缸体内液态树脂的补料。该结构可利用电机的驱动使补料杆旋转一定圆周数或角度,从而使树脂在补料杆的带动下在补料管内上升,并经导流管进入缸体内,除了可大幅提升树脂补料的稳定性外,还能通过电机转动的控制而实现树脂的补料量调节,真正实现了缸体内液态树脂的精确补料。

2、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补料杆采用杆体和螺旋式导流片的组合结构,且导流片的外沿与补料管内壁相配连接。该结构可实现树脂在补料管内沿竖直方向的上升,从而改善了树脂补料的可靠性,并使树脂可从导流管中稳定输出,大幅提高了打印设备运行时补料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片螺旋的顶部设有挡流块,挡流块可对持续沿导流片上升的液态树脂起阻挡作用,使液态树脂在到达补料管的某个高度处即停止上升,并强制从导流管中输出。该结构使液态树脂的补料更加稳定,并利用强制输出的手段防止液态树脂从补料管的顶部溢出,有效改善液态树脂补料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示如下:缸体1、补料管401、导流管402、杆体403、导流片404、挡流块405、溢流孔4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主要包括中空的补料管401和导流管402。其中,补料管401设于树脂缸体1外侧处,其与树脂进料端连通,并与缸体1固定连接;导流管402则设于补料管401上,其用于把树脂注入缸体1内。补料管401内设有旋转式补料杆,补料杆的一端与外界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且其外沿与补料管401内壁相配连接。当外界电机接电启动后,补料杆在电机带动下于补料管401内转动,并带动补料管401内的树脂上升,并从导流管402中注入至缸体1内,以实现缸体1内液态树脂的补料。该结构除了可提升树脂补料的稳定性外,还能通过电机转动的控制而实现树脂的补料量调节,实现缸体1内液态树脂的精确补料。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补料杆包括杆体403和螺旋式导流片404。其中,杆体403设于补料管401内腔中,且其与外界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即电机接电后可带动杆体403旋转;而导流片404设于杆体403的外沿上,而导流片404的外沿与补料管401内壁相配连接。导流片404、杆体403在补料管401的内腔中形成相对密封的竖直方向上的输送空间,在杆体403转动时使液态树脂沿导流片404的方向上升,实现液态树脂液面的上升,从而改善了树脂补料的可靠性,并使树脂可从导流管402中稳定输出。

另外,导流片404螺旋的顶部设有挡流块405,该挡流块405与杆体403固定连接。挡流块405可对持续沿导流片404上升的液态树脂起阻挡作用,使液态树脂在到达补料管401的某个高度处即停止上升,并强制从导流管402中输出。该结构使液态树脂的补料更加稳定,并改善了液态树脂补料的可靠性。而为了使导流片404与杆体403的连接更加稳固,以保障树脂输送的稳定性,导流片404与杆体403可以采用一体加工成型。

此外,导流管402位于缸体1的上方,并伸进缸体1内腔中。该结构可确保液态树脂从导流管402输出后能直接进入制品的成型区域,减少了液态树脂的流转时间,以保障树脂性能的稳定性。而补料管401上还可以设置溢流孔406,溢流孔406位于导流管402的上方处。溢流孔406可对补料管401中上升速度过快的液态树脂产生溢流作用,从而避免树脂流速过快而在导流管402的出口处产生喷溅现象,以保障整个液态树脂补料过程的稳定性。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实用新型的3D打印设备用的补料机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