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9147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限位臂自动化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产业不断壮大,汽车上的重要零部件限位臂需要进行大量的生产,而目前限位臂进行批量注塑生产过程中基本采用人工操作,首先由人工将钢芯码放在加热器上,加热后再由人工装入模具内相应的型腔里,待产品顶出后再由人工拿取产品放入水中进行水煮。人工操作存在很多缺陷,如存在钢芯漏加热或加热温度不合格以及加热过程不恒定导致产品质量不佳,包括人工拿取产品出模入水时间的恒定等诸多操作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司就限位臂的生产的模具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具结构可以实现机器自动装钢芯和对产品自动分拣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限位臂自动化生产设备,此设备是将多腔模具的排位标准统一设为“‖”形状排位,避免了因多种多样的模塑排位带来的顶出后的前后门限位臂混在一起导致不能自动分穴处理的问题,实现了机器自动装钢芯和对产品的自动分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限位臂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工装板升降装置、加热平台、钢芯工位板、模具以及水煮箱;所述的传输装置位于设备的一侧,所述的模具位于设备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传输装置和模具之间还设有一机械手;所述的工装板升降装置连接在传输装置的一端;所述的加热平台和钢芯工位板连接在传输装置的上方,位于工装板升降装置的一侧;所述的加热平台位于工装板升降装置与钢芯工位板之间;所述的模具上还连接有用于传输产品的输送带,输送带的另一端连接在水煮箱上;所述的模具内设有型腔,型腔呈“‖”形状排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平台上设有仿形钢芯加热器,且仿形钢芯加热器的温度为可控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带上还设有高度可调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输装置的与工装板升降装置相对应的一端还设有取料架。

进一步的,设备的外围设有围绕设备四周设置的型材围栏,工装板升降装置和水煮箱均位于型材围栏的外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此设备是将多腔模具的排位标准统一设为“‖”形状排位,避免了因多种多样的模塑排位带来的顶出后的前后门限位臂混在一起导致不能自动分穴处理的问题,实现了机器自动装钢芯和对产品的自动分拣功能,实现了生产过程稳定可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限位臂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装板升降装置;2、传输装置;3、加热平台;4、钢芯工位板;5、机械手;6、模具;7、输送带;8、水煮箱;9、取料架;10、型材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限位臂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传输装置2、工装板升降装置1、加热平台3、钢芯工位板4、模具6以及水煮箱8;所述的传输装置2位于设备的一侧,所述的模具6位于设备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的传输装置2和模具6之间还设有一机械手5;所述的工装板升降装置1连接在传输装置2的一端;所述的加热平台3和钢芯工位板4连接在传输装置2的上方,位于工装板升降装置1的一侧;所述的加热平台3位于工装板升降装置1与钢芯工位板4之间;所述的模具6上还连接有用于传输产品的输送带7,输送带7的另一端连接在水煮箱8上;所述的模具6内设有型腔,型腔呈“‖”形状排位。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平台3上设有仿形钢芯加热器,且仿形钢芯加热器的温度为可控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带7上还设有高度可调的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输装置2的与工装板升降装置1相对应的一端还设有取料架9。

进一步的,设备的外围设有围绕设备四周设置的型材围栏10,工装板升降装置1和水煮箱8均位于型材围栏10的外侧。

首先在工装板升降装置处,码放好钢芯通过设备自动运送到钢芯工位板处,经由机械手抓取钢芯放在加热平台上进行预热,加热完毕后由机械手装到模具相应位置的型腔里,注塑成型得到前后门限位臂(包塑后的产品),前后门限位臂因修改后的“‖”形状排位(已避免混淆)分别落在相应位置的输送带位置上,再导入相应的水煮箱里,如此循环。

本设备将多腔模具的排位标准统一设为“‖”形状排位,避免了因多种多样的模塑排位带来的顶出后的前后门限位臂混在一起导致不能自动分穴处理的问题,实现了机器自动装钢芯和对产品的自动分拣功能,实现了生产过程稳定可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降低。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