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模单联动或双联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898发布日期:2018-09-18 22:0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底模单联动或双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吹瓶机的底模比较复杂,成本较高,且底模是由气缸作为动力进行驱动,速度慢,而且污染空气,不够稳定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底模单联动或双联动装置,采用新的联动结构,进一步简化底模的结构,实现用驱动电机作为动力驱动,提高速度和稳定性,减少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包括一底模承接板、两个第一凸轮板;

所述底模承接板用于架设底模组件,所述底模承接板左右两端的中心位置分别对称设有一凸轮从动件;

两个所述第一凸轮板对称设置,任一所述第一凸轮板设有一曲线轨道,左右两端的所述凸轮从动件分别往复滑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轮板的曲线轨道里。

进一步地,还包括四个平衡柱,四个所述平衡柱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底部并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辅助动力模块,所述辅助动力模块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底部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动力模块包括一连接杆,一弹簧以及一套筒,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后用所述套筒上下滑动的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且将所述弹簧下端挡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包括一底模承接板和两个第一凸轮板,还包括两个第二凸轮板;

所述底模承接板用于架设底模组件,所述底模承接板左右两端的中心位置分别对称设有一凸轮从动件;

任一所述第一凸轮板设有一曲线轨道;

任一所述第二凸轮板设有和所述第一凸轮板相同的所述曲线轨道;

所述底模承接板左右两端的所述凸轮从动件分别往复滑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轮板和第二凸轮板的所述曲线轨道里,且任一端的所述第一凸轮板和第二凸轮板的所述曲线轨道对称安装。

进一步地,还包括四个平衡柱,四个所述平衡柱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底部并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辅助动力模块,所述辅助动力模块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底部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动力模块包括一连接杆,一弹簧以及一套筒,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后用所述套筒上下滑动的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且将所述弹簧下端挡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包括一底模承接板、两个第一凸轮板;采用单联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提高了底模组件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减少污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联动装置,可以实现双联动的运行方式,同时提高了底模组件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减少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的效果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的整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的效果分解图。

图中:1、底模承接板,11、凸轮从动件,2、第一凸轮板,3、第二凸轮板,4、曲线轨道,5、辅助动力模块,51、连接杆,52、弹簧,53、套筒, 6、平衡柱,71、第一内膜组,72、第二内膜组,81、第一连接模块,82、第二连接模块,91、第一驱动电机,92、第二驱动电机,10、模座组,20、底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包括一底模承接板1、两个第一凸轮板2;

所述底模承接板1用于架设底模组件20,所述底模承接板1左右两端的中心位置分别对称设有一凸轮从动件11;

两个所述第一凸轮板2对称设置,任一所述第一凸轮板2设有一曲线轨道4,用于实现底模组件20上下往复运动;左右两端的所述凸轮从动件11 分别往复滑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轮板2的曲线轨道4里。

优选的,还包括四个平衡柱6,四个所述平衡柱6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1底部并对称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一辅助动力模块,所述辅助动力模块5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1底部中心位置,用于给底模上下运动提供辅助动力,进一步提高底模上下运动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辅助动力模块5包括一连接杆51,一弹簧52以及一套筒 53,所述连接杆5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1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弹簧 52套设于所述连接杆51,后用所述套筒53上下滑动的套设于所述连接杆 51且将所述弹簧52的下端挡住。所述底模组件20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52 给所述底模承接板51施加向上的弹力,提高运行速度,向下运动时起缓冲作用。

采用所述的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的具体一实施例:

用于一吹瓶机的底模组件的上下往复运动,包括模座组10、第一驱动电机91、第一连接模块81、第一内膜组71、第二内膜组72、底模组件20;

模座组10用于架设包括第一驱动电机91、第一连接模块81、第一内膜组71、第二内膜组72、底模组件20以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所述第一内膜组71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模座组10,所述第二内膜组72 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座组10;

将两个所述第一凸轮板2连接于所述第一内膜组71,所述第一内膜组 71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模块81,所述第一连接模块81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91;第二内膜组72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座组10;由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1 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模块81进而带动本实用新型一种底模单联动装置,实现底模组件20的上下往复运动,提高了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实现电机驱动,代替来的气缸驱动,减少了污染。

请参阅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包括一底模承接板1和两个第一凸轮板2,还包括两个第二凸轮板3;

所述底模承接板1用于架设底模组件20,所述底模承接板1左右两端的中心位置分别对称设有一凸轮从动件11;

任一所述第一凸轮板2设有一曲线轨道4;

任一所述第二凸轮板3设有和所述第一凸轮板2相同的曲线轨道4,用于实现底模组件20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底模承接板1左右两端的所述凸轮从动件11分别往复滑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轮板2和第二凸轮板3的所述曲线轨道4里,且任一端的所述第一凸轮板2和第二凸轮板3的所述曲线轨道4对称安装。

优选的,还包括四个平衡柱6,四个所述平衡柱6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1底部并对称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一辅助动力模块,所述辅助动力模块5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1底部中心位置,用于给底模上下运动提供辅助动力,进一步提高底模上下运动的速度。

优选的,所述辅助动力模块5包括一连接杆51,一弹簧52以及一套筒 53,所述连接杆5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模承接板1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弹簧 52套设于所述连接杆51,后用所述套筒53上下滑动的套设于所述连接杆 51且将所述弹簧52的下端挡住。所述底模组件20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52 给所述底模承接板51施加向上的弹力,提高运行速度,向下运动时起缓冲作用。

采用所述的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的具体一实施例:

用于一吹瓶机底模组件20的上下往复运动,包括模座组10、第一驱动电机91、第二驱动电机92、第一连接模块81、第二连接模块82、第一内膜组71、第二内膜组72、底模组件20;

模座组10用于架设第一驱动电机91、第二驱动电机92、第一连接模块 81、第二连接模块82、第一内膜组71、第二内膜组72、底模组件20以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底模双联动装置;所述第一内膜组71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模座组10,所述第二内膜组72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模座组10;

所述底模承接板1左右两端的所述凸轮从动件11分别往复滑动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凸轮板2和第二凸轮板3的所述曲线轨道4里,且任一端的所述第一凸轮板2和第二凸轮板3的所述曲线轨道4对称安装;

将位于同一端的一所述第一凸轮板2连接于第二内膜组72,一所述第二凸轮板3连接于第一内膜组71,;

另一端的另一所述第一凸轮板2连接于第一内膜组71,另一所述第二凸轮板3连接于第二内膜组72;

所述第一内模组71连接于第一连接模块81,所述第二内模组72连接于第二连接模块82,所述第一连接模块81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91,所述第二连接模块82连接于第二驱动电机92,通过两个驱动电机驱动两个连接模块,进而带动两个内膜组的前后往复运动,动力通过第一凸轮板2和第二凸轮板3传递到所述底模承接板1,进而带动底模组件20上下往复运动。同时底模承接板1底部的弹簧52作为一个辅助动力,所述套筒53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座组10,所述底模组件20向上运动时所述弹簧52给所述底模承接板1施加向上的弹力,提高运行速度,向下运动时起缓冲作用。采用双联动的运行方式,可以满足驱动动的使用需求,同时提高了底模组件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减少污染。

通过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到本实用新型的底模单联动或双联动装置,进而带动底模组件上下往复运动,提高了运行速度和稳定性,实现电机驱动,代替来的气缸驱动,减少了污染。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