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9488发布日期:2019-01-05 10:37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属于膨胀水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发展方面也进入到快速上升阶段,尤其是在膨胀水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步骤方法的限制,对产品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目前的膨胀水壶大多采用吹塑成型的方法进行加工成型,但是吹塑成型容易出现加工厚度不一,接口处易开裂等情况,在加工时由于吹塑前没能进行足够的预热操作,进而导致产品外形过脆,易损坏,以及降温塑形不及时,导致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形。因此,提供一种汽车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以期能够通过对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进行改进,以增强吹塑的质量,减少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通过对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进行改进,以增强吹塑的质量,减少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打开注塑机,将温度设置成250℃进行空载运行对注塑机进行工作前的预热;

2)将事先按配方配制好的原料加入预热好的注塑机内进行塑化;

3)在清洗干净的并且干燥的模具内表面涂上一层脱模剂;

4)将步骤2)中塑化的原料挤入经步骤3)处理的模具中,并保压成型;

5)待模具内的制品冷却至室温时,通过液压方式进行开模脱模,得到膨胀水壶粗品;

6)将膨胀水壶粗品进行修整,将毛刺除去,得到膨胀水壶。

进一步的,所述塑化的温度280℃,塑化时间内为0.5-1.0h。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内的制品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剂是采用高粘度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及高效乳化剂反应而成的水性硅油。

进一步的,所述保压成型的工序中模具内的压强为1.5个大气压。

本发明通过注塑机将原料塑化后注入模具内进行注塑成型,避免了膨胀水壶加工厚度不一的问题,由于是注塑一体成型,没有接口处,即不会存在接口处易开裂的情况,塑化前注塑机进行预热,避免出现产品外形过脆,易损坏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对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进行改进,以增强吹塑的质量,减少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打开注塑机,将温度设置成250℃进行空载运行对注塑机进行工作前的预热;

2)将事先按配方配制好的原料加入预热好的注塑机内进行塑化;

3)在清洗干净的并且干燥的模具内表面涂上一层脱模剂;

4)将步骤2)中塑化的原料挤入经步骤3)处理的模具中,并保压成型;

5)待模具内的制品冷却至室温时,通过液压方式进行开模脱模,得到膨胀水壶粗品;

6)将膨胀水壶粗品进行修整,将毛刺除去,得到膨胀水壶。

通过注塑机将原料塑化后注入模具内进行注塑成型,避免了膨胀水壶加工厚度不一的问题,由于是注塑一体成型,没有接口处,即不会存在接口处易开裂的情况,塑化前注塑机进行预热,避免出现产品外形过脆,易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塑化的温度280℃,塑化时间内为0.5-1.0h。

使原料塑化完全且混合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内的制品采用风冷和水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冷却。

可以快速、及时将制品冷却,避免降温塑形不及时,导致冷却过程中发生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脱模剂是采用高粘度聚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及高效乳化剂反应而成的水性硅油。

水性硅油不与原料浸蚀,制品更易脱模。

进一步的,所述保压成型的工序中模具内的压强为1.5个大气压。

避免制品还未冷却成型而被外界大气压压扁变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打开注塑机,将温度设置成250℃进行空载运行对注塑机进行工作前的预热;将事先按配方配制好的原料加入预热好的注塑机内进行塑化;在清洗干净的并且干燥的模具内表面涂上一层脱模剂;将步骤2)中塑化的原料挤入经步骤3)处理的模具中,并保压成型;待模具内的制品冷却至室温时,通过液压方式进行开模脱模,得到膨胀水壶粗品;将膨胀水壶粗品进行修整,将毛刺除去,得到膨胀水壶。本发明通过对膨胀水壶的注塑工艺进行改进,以增强吹塑的质量,减少材料浪费,节约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方举;刘祖俊;何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志诚机电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08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