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319发布日期:2019-01-04 23:5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成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例如电木浪板、电木檩条等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胶方法中,起初是将待浸胶液的材料直接浸于一个敞开盛有胶液的容器,这种方法不但会由于胶液的挥发而引起产品的质量问题,而且胶液大量挥发到空气会对环境的造成污染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现有的另一种注胶方法是一种注胶设备,其为全封闭式的注胶单元,克服了上述注胶方法的缺点,但是这种注胶设备的注胶腔分为多个子腔且中部子腔设置成负压区,但是在注胶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加长,各个子腔的压力逐渐相等,致使胶液有从入口处溢出的可能,不利于设备的长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该注胶系统防止了因注胶腔压力变化而引起的胶液溢出,并且设置有恒温区使得腔内胶液的温度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包括注胶单元、设置在所述注胶单元一端的注风设备,和设置在所述注胶单元另一端的后续模具段;所述注胶单元与所述后续模具段通过密封连接的方式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注胶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注胶单元一端用于进料和注风的进口,设置在所述注胶单元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后续模具段和出料的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注胶腔;所述进口、所述注胶腔和所述出口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注胶腔设置有用于注入胶液的第一注胶口、第二注胶口和第三注胶口,所述第一注胶口、所述第二注胶口和所述第三注胶口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注胶口、所述第二注胶口和所述第三注胶口都分别配套设置有压力传感器A和用于调节压力的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注胶腔的所述第一注胶口、所述第二注胶口和所述第三注胶口对应腔体的直径以及各个所述注胶口之间的腔体的直径均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进口与所述注胶腔之间的连接通道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A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B。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A和所述压力传感器B在连接通道的两侧呈面对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注胶腔靠近所述出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保持所述出口的区域温度恒定的恒温设备,所述恒温设备配套设置有温度传感器B。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中面对面设置有用于截留胶液的出口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注风设备可以是电动气泵或空气压缩机;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连接的方式可以是销钉、螺钉或法兰。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恒温设备使出口段区域保持恒温,且一侧配套设置有温度传感器B,用于测量恒温设备与后续模具段交界处的温度,以配合恒温设备控制恒温区的温度从而使恒温区域的温度更加稳定在合适的温度范围;由于后续模具段温度较高,恒温设备使得注胶腔的温度不受后续模具段影响,从而不会胶液出现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从而保证了注胶后产品的质量;同时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2)本实用新型的注胶腔设置第一注胶口、第二注胶口和第三注胶口,使得注胶腔内各段的压力差距小,待上胶物浸渍均匀,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在出口处设置有出口模具,可以将将多余的胶液留在注胶腔中,不会将多余的胶液带到后续模具段中,提高了产品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注胶系统设置有注风设备、注风口以及配套设置的温度传感器A和压力传感器B,防止注胶腔内的胶液溢出,节省胶液,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增加机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1第一注胶口、202第二注胶口、203第三注胶口、21压力传感器A、 22泄压阀、23温度传感器A、24压力传感器B、25进口、26密封连接、 27出口模具、281恒温设备、282温度传感器B、29注胶腔、3后续模具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显示了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包括注胶单元、设置在注胶单元一端的注风设备(未示出),和设置在注胶单元另一端后续模具段3;注胶单元与后续模具段3通过密封连接26(螺钉)的方式相连。注风设备为空气压缩机。

注胶单元包括设置在注胶单元一端用于进料和注风的进口25,设置在注胶单元另一端用于连接后续模具段3和出料的出口,进口25和出口之间设置有连通的注胶腔29;进口25、注胶腔29和出口的轴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注胶腔29平行设置有用于注入胶液的第一注胶口201、第二注胶口 202和第三注胶口203。第一注胶口201、第二注胶口202和第三注胶口 203都分别配套设置有压力传感器A 21和用于调节压力的泄压阀22。注胶腔29的第一注胶口201、第二注胶口202和第三注胶口203对应腔体的直径以及各个注胶口201、202和203之间的腔体的直径均相同。第一注胶口201、第二注胶口202和第三注胶口203使得注胶腔29内各段的压力差距小,待上胶物浸渍均匀,效果好;

进口25与注胶腔29之间的连接通道上对应设置有三个温度传感器A 23和三个压力传感器B 24。温度传感器A 23和压力传感器B 24在连接通道的两侧呈面对面设置。当一组(一对)面对面设置的温度传感器A 23 和压力传感器B 24的读数超过预定阈值时,注风系统对风压进行小幅度调整;当两组或三组面对面设置的温度传感器A 23和压力传感器B 24的读数超过预定阈值时,注风系统对风压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样多个温度传感器A和压力传感器B可以更加精准的控制风压的大小。其中预定阈值为低于注胶腔29的温度和压力的数值,例如当注胶腔温度为80摄氏度,此处的预定阈值为70摄氏度。

注胶腔29靠近出口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保持出口的区域温度恒定的恒温设备281,恒温设备281配套设置有温度传感器B 282。恒温设备281 使出口段区域保持恒温,且一侧配套设置有温度传感器B 282,用于测量恒温设备281与后续模具段3交界处的温度,以配合恒温设备281控制恒温区的温度从而使恒温区域的温度更加稳定在合适的温度范围;由于后续模具段3温度较高,恒温设备281使得注胶腔29的温度不受后续模具段3 影响,从而不会胶液出现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质量问题,从而保证了注胶后产品的质量;同时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出口中面对面设置有用于截留胶液的出口模具27。出口模具27可以将待上胶物上多余的胶液留在注胶腔29中,不会将多余的胶液带到后续模具段3中,提高了产品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注风设备还可以为电动气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密封连接26还可以为法兰和销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进口25与注胶腔29之间的连接通道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温度传感器A 23和两个压力传感器B 24。温度传感器A 23和压力传感器B 24在连接通道的两侧呈面对面设置。当一组(一对)面对面设置的温度传感器A 23和压力传感器B 24的读数超过预定阈值时,注风系统对风压进行微调;当两组面对面设置的温度传感器A 23 和压力传感器B 24的读数超过预定阈值时,注风系统对风压进行大幅度调整(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扁平形成型材料的注胶系统在操作时:

将待上胶物例如是电木浪板、电木檩条等扁平形材料在进入注胶系统时预先加热至50摄氏度左右。然后将扁平形材料的一端从注胶单元的进口25进入(待上胶物是连续不断的进入进口25)。将胶水从第一注胶口 201、第二注胶口202和第三注胶口203注入,注胶腔29内的温度为75-85 摄氏度,同时注风设备开始从进口25吹入预加热的恒温风,外部显示装置的屏幕(未示出)上显示出各个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A 23、压力传感器B 24、温度传感器B 282、压力传感器A 21)的数据,当压力传感器 A 21读数达到预设值(例如0.9-0.98Mpa)时,待上胶物开始向出口移出。在出口处,出口模具27将多余的胶液留在注胶腔29中,由于注胶单元在继续注胶,注胶腔29中有一定的压力,胶液会从进口25溢出;当胶液流动至进口25时,温度传感器A23和压力传感器B 24的示数升高超过预定阈值,注风设备增大风压,将胶液封存在进口25处;当温度传感器A 23 和压力传感器B 24的示数降低至预定阈值时(即胶液不再溢出),注风设备相应的减小风压,实现实时精准调控风压。在注胶过程中,注胶腔29 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时(压力传感器A的示数发生变化),自动调节泄压阀22,使注胶腔29内的压力恒定。恒温设备281使得靠近出口的恒温区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75-85摄氏度),由于后续模具段3温度高于注胶腔 29的温度,不设置恒温设备281会影响注胶腔29内的胶液的温度,从而使注胶后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