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卸压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3559发布日期:2018-11-16 23:0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具有卸压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卸压结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塑胶制品加工过程中,多会使用相应的塑胶模具,其不但可以提高加工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加工的质量,现有技术的塑胶模具主要是由底模、顶模和相应的导向结构组成,其虽然可以实现加工操作,在浇铸时,在模腔内容易产生一定的气压,其会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使用稳定性好的具有卸压结构的注塑模具。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卸压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托板,设置在所述下托板顶面两侧的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设置有下模座,在所述下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座,在所述下模座的顶面和上模座的底面设置有相配合的模具腔,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面固定有上模体,在所述下模座的顶面固定有下模体,在所述上模座与上模体的中心设置有注塑通道,在所述上模体上设置有卸压通孔,在所述下托板的顶面还设置有顶压板,所述顶压板处于支撑板之间,在所述下模体上设置有顶出孔,在所述顶压板的顶面固定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处于所述顶出孔内,在所述卸压通孔内设置有卸压塞,在所述上模座的底面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处于卸压通孔的正上方,在所述卸压塞与所述缓冲腔的顶壁之间固定有抵压弹簧,在所述上模座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缓冲腔相连通的控制通道,在所述控制通道内设置有控制翘杆,所述控制翘杆的中部通过旋转轴连接在所述控制通道内且控制翘杆的内侧端压接在抵压弹簧的底端。

在所述顶压板与所述下托板之间固定有顶出气缸且在所述下模座的底面设置有导向杆,在所述顶压板与所述下模座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导向杆套设在缓冲弹簧上。

在所述控制翘杆与控制通道的中部之间固定有耐高温橡胶防护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不但可有效的完成注塑加工成型,而且具有卸压结构和顶出结构,可保证加工的质量与提高产品脱模的效率,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见图1,一种具有卸压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托板1,设置在所述下托板1顶面两侧的支撑板2,在所述支撑板2的顶面设置有下模座3,在所述下模座3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座4,在所述下模座3的顶面和上模座4的底面设置有相配合的模具腔5,在所述上模座4的底面固定有上模体6,在所述下模座3的顶面固定有下模体7,在所述上模座与上模体的中心设置有注塑通道8,在所述上模体6上设置有卸压通孔9,在所述下托板1的顶面还设置有顶压板10,所述顶压板10处于支撑板2之间,在所述下模体7上设置有顶出孔11,在所述顶压板10的顶面固定有顶出杆12,所述顶出杆处于所述顶出孔内,在所述卸压通孔9内设置有卸压塞13,在所述上模座4的底面设置有缓冲腔14,所述缓冲腔处于卸压通孔的正上方,在所述卸压塞13与所述缓冲腔14的顶壁之间固定有抵压弹簧15,在所述上模座4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缓冲腔14相连通的控制通道16,在所述控制通道内设置有控制翘杆17,所述控制翘杆的中部通过旋转轴18连接在所述控制通道内且控制翘杆的内侧端压接在抵压弹簧的底端。

在所述顶压板10与所述下托板1之间固定有顶出气缸19且在所述下模座的底面设置有导向杆20,在所述顶压板与所述下模座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1,所述导向杆套设在缓冲弹簧上。

在所述控制翘杆与控制通道的中部之间固定有耐高温橡胶防护垫22。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其不但可有效的完成注塑加工成型,而且具有卸压结构和顶出结构,可保证加工的质量与提高产品脱模的效率,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