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机构以及车顶棚包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787发布日期:2019-01-08 21:2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翻边机构以及车顶棚包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边机构以及包含该翻边机构的车顶棚包边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顶棚的加工过程中,粘贴在车顶棚半成品的天窗开口部内表面的装饰面料需要从天窗开口部的内表面翻转至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并同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相粘合。现在多用包边装置来自动完成。

现有技术中的包边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4162978A公开了一种包边设备,用于对具有一个天窗开口部的车顶棚进行包边,先通过翻边块向外前进动作将天窗开口部的边料从天窗开口部的内表面外推至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使边料与预涂有粘合剂的天窗开口部粘合在一起,再通过压紧块向里前进动作将边料压紧在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上。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包边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当翻边块完成前进动作后,由于相邻的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相分离而产生间隔,导致位于天窗开口部的角的角部边料与位于天窗开口部的边的边部边料受到的张力不均匀、不连续,从而造成角部边料与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粘合得不整齐,易起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边机构以及包含该翻边机构的车顶棚包边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边机构,用于将粘贴在车顶棚的天窗开口部的内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天窗开口部的角的角部边料和位于天窗开口部的边的边部边料翻转至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角翻边单元,与角对应设置;边翻边单元,与边对应设置;以及控制单元,用于角翻边单元以及边翻边单元进行动作,其中,角翻边单元包括:角翻边块,与角的形状相匹配;以及角翻边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角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或向里后退动作,当角翻边驱动组件驱动角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角翻边块将角部边料从天窗开口部的内表面外推至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边翻边单元包括:边翻边块,与边的形状相匹配;以及边翻边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边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当边翻边驱动组件驱动边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边翻边块将边部边料从天窗开口部的内表面外推至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角翻边块包括角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角翻边块主体的左、右两侧的角翻边块搭边,边翻边块包括边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边翻边块主体的左、右两侧且与角翻边块搭边相匹配的边翻边块搭边,当角翻边驱动组件和边翻边驱动组件分别驱动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进行后退动作时,角翻边块搭边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相重叠,当角翻边驱动组件和边翻边驱动组件分别驱动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进行前进动作时,角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的边缘相接触但不重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翻边垂直驱动单元,用于同时驱动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其中,天窗开口部的边缘具有边缘凸起部,角翻边块的底部具有与边缘凸起部位于角的部分的形状相匹配的角部凹槽,边翻边块的底部具有与边缘凸起部位于边的部分的形状相匹配的边部凹槽,当翻边垂直驱动单元同时驱动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进行下降动作时,角部凹槽将角部边料下压从而使该角部边料覆盖在边缘凸起部位于角的部分的外表面上,与此同时,边部凹槽将边部边料下压从而使该边部边料覆盖在边缘凸起部位于边的部分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翻边垂直驱动单元包括翻边垂直驱动构件以及翻边垂直导向部件,翻边垂直驱动构件为气动缸、电动缸或液压缸,翻边垂直导向部件为导柱导套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角翻边驱动组件包括角翻边驱动构件以及角翻边移动部件,角翻边移动部件和角翻边驱动构件相连接,在该角翻边驱动构件的驱动下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从而带动角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角翻边驱动构件为气动缸、电动缸或液压缸,角翻边移动部件为滑轨滑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边翻边驱动组件包括边翻边驱动构件以及边翻边移动部件,边翻边移动部件和边翻边驱动构件相连接,在该边翻边驱动构件的驱动下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从而带动边翻边块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翻边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边翻边驱动构件为气动缸、电动缸或液压缸,边翻边移动部件为滑轨滑块结构。

<方案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顶棚包边装置,用于将粘贴在车顶棚的天窗开口部的内表面上的装饰面料中位于天窗开口部的角的角部边料和位于天窗开口部的边的边部边料翻转并压紧在对应的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机构,用于对车顶棚进行固定;翻边机构,用于将角部边料以及边部边料翻转至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压紧机构,用于将角部边料以及边部边料压紧在天窗开口部的外表面上;以及控制部,用于控制定位机构、翻边机构以及压紧机构进行动作,其中,翻边机构为方案一中任意一项的翻边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顶棚包边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定位机构包括用于固定的定位架以及固定设置在该定位架上的定位模胎,定位模胎与车顶棚的形状相匹配。

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翻边机构以及包含该翻边机构的车顶棚包边装置,因为翻边机构包括具有角翻边块的角翻边机构和具有边翻边块的边翻边机构,角翻边块包括角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角翻边块主体的左、右两侧的角翻边块搭边,边翻边块包括边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边翻边块主体的左、右两侧且与角翻边块搭边相匹配的边翻边块搭边,当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被分别驱动进行后退动作时,角翻边块搭边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相重叠,当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被分别驱动进行前进动作时,角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的边缘相接触但不重叠从而形成环形闭合结构,使得角部边料与边部边料受到的张力均匀且连续,实现了角部边料与边部边料之间的无缝翻边,解决了因受到的张力不均匀、不连续而引起的角部边料易起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天窗车顶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天窗车顶棚半成品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天窗车顶棚包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模部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翻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边翻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翻边块与边翻边块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模部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压紧块的断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中间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边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天窗车顶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天窗车顶棚半成品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车顶棚半成品100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两个天窗开口部101,天窗开口部101用于安装汽车的天窗。天窗开口部101的边缘具有与天窗框的形状相匹配的边缘凸起部102。

每个天窗开口部101包括四个角103和四条边104,其中一个天窗开口部101的一条边104与另一天窗开口部101的一条边104呈相邻平行设置。

车顶棚半成品100包括顶棚骨架105以及粘贴在该顶棚骨架104的内表面的装饰面料106。装饰面料106延伸到天窗开口部101内侧的部分为边料107,边料107包括角部边料(图中未示出)以及边部边料(图中未示出),角部面料位于角103的内侧,边部面料位于边104的内侧。图2是以边部边料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具有粘合剂(图中未示出),用于将边料107粘合在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上。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双天窗车顶棚包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天窗车顶棚包边装置10,用于将角部边料和边部边料翻转并压紧在对应的天窗开口部10的外表面上。该双天窗车顶棚包边装置10包括机架11、下模部12、上模部13以及控制部14。

如图3所示,机架11为由金属型材制成的长方体形框架,用于固定安装下模部12、上模部13以及控制部14。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模部的结构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3至图6所示,下模部12安装在机架11内的底部,包括定位机构15、翻边机构16以及顶起机构17。

如图4至图6所示,定位机构15用于固定车顶棚,包括定位架151以及定位模胎152。

定位架151固定安装在机架11上,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的定位底板151a、位于定位底板151a上方的定位顶板151b以及多个用于连接定位底板151a和定位顶板151b的定位柱151c。

定位模胎152固定设置在定位顶板151b上,具有与车顶棚100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用于在加工过程中固定车顶棚100,防止天窗开口部101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晃动,便于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翻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7所示,翻边机构16用于将角部边料和边部边料翻转至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上,包括八个角翻边单元161、八个边翻边单元162、两个翻边升降板163以及两个翻边垂直驱动单元164。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翻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至图6和图8所示,八个角翻边单元161分别与八个角103一一对应设置。角翻边单元161包括角翻边块161a以及角翻边驱动组件161b。

角翻边块161a与对应的角103的形状相匹配,底部具有与边缘凸起部102位于角103的部分的形状相匹配的角部凹槽161c。角翻边块161a包括角翻边块主体161d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角翻边块主体161d的左、右两侧的角翻边块搭边161e。在本实施例中,角翻边块搭边161e与角翻边块主体161d一体成型。

角翻边驱动组件161b用于驱动角翻边块161a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当角翻边驱动组件161b驱动角翻边块161a进行前进动作,角翻边块161a将对应的角部边料从天窗开口部101的内表面外推至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

角翻边驱动组件161b包括角翻边驱动构件161f以及角翻边移动部件161g。

角翻边驱动构件161f为气动缸。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角翻边驱动构件161f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角翻边移动部件161g为滑轨滑块结构,角翻边块161a安装在角翻边移动部件161g上。角翻边移动部件161g和角翻边驱动构件161f相连接,在该角翻边驱动构件161f的驱动下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进而带动角翻边块161a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边翻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至图7以及图9所示,八个边翻边单元162分别与八个边104一一对应设置。边翻边单元162包括边翻边块162a以及边翻边驱动组件162b。

边翻边块162a与对应的边104的形状相匹配,底部具有与边缘凸起部102位于边104的部分的形状相匹配的边部凹槽162c。边翻边块162a包括边翻边块主体162d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边翻边块主体162d的左、右两侧的且与角翻边搭边161e相匹配的边翻边块搭边162e。在本实施例中,边翻边块搭边162e与边翻边块主体162d一体成型。

边翻边驱动组件162b用于驱动边翻边块162a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当边翻边驱动组件162b驱动边翻边块162a进行前进动作时,边翻边块162a将对应的边部边料从天窗开口部101的内表面外推至天窗开口部101的内表面。

边翻边驱动组件162b包括边翻边驱动构件161f以及边翻边移动部件161g。

边翻边驱动构件162f为气动缸。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边翻边驱动构件162f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边翻边移动部件162g为滑轨滑块结构,边翻压块162a安装在边翻边移动部件162g上。边翻边移动部件162g和边翻边驱动构件162f相连接,在该边翻边驱动构件162f的驱动下进行前进或后退动作,进而带动边翻边块162a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翻边块与边翻边块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分别在角翻边驱动组件161b和边翻边驱动组件162b的驱动下进行向外前进或向内后退动作,进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分解或合并动作。在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处于合并状态时(见图A),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分别位于各自的合并位置,角翻边块搭边161e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162e相重叠。在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处于分解状态时(见图B),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分别位于各自的分解位置,角翻边块搭边161e的边缘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162e的边缘相接触且不重叠。

如图4至图7所示,两个翻边升降板163分别与两个天窗开口部101对应设置且设置在定位架151的内部,用于固定安装天窗开口部101对应的角翻边单元161和翻边单元162。

如图4至图7所示,两个翻边垂直驱动单元164分别与两个翻边升降板163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对应的翻边升降板163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进而同时带动翻边升降板163对应的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当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被驱动进行下降动作时,角部凹槽161c将对应的角部边料下压从而使角部边料覆盖在对应的角的外表面上,边部凹槽162c将对应的角边部边料下压从而使边部边料覆盖在对应的边的外表面上。

翻边垂直驱动单元164包括翻边垂直驱动构件164a以及翻边垂直导向部件164b。

翻边垂直驱动构件164a为气动缸,该气动缸呈竖向设置在定位底板151a上,其活塞杆与翻边升降板163固定连接。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翻边垂直驱动构件164a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翻边垂直导向部件164b为导柱导套结构。

如图4至图6所示,顶起机构17用于在完成包边动作后将车顶棚100从定位模胎152上顶起以便于拿取,包括顶柱171以及顶杆驱动构件172。

顶柱171呈竖向设置,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定位顶板151b和定位模胎152。

顶起驱动构件172为气动缸,固定设置在定位顶板151b上,和顶柱171相连接,用于驱动顶柱171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当顶起驱动构件172驱动顶柱171进行上升动作时,顶柱17向上凸出于定位机构15的定位模胎152从而将车顶棚100从定位模胎152上顶起。当然,也可根据需要,顶杆驱动构件172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模部的结构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模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11至图13所示,上模部13安装在机架11内的顶部且位于下模部12的正上方,包括压紧机构18以及熔胶机构19。

如图11至图13所示,压紧机构18位于在定位模胎152的正上方,用于在边料17被外推至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时将将天窗开口部101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以及将翻边后的边料107压紧在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上。压紧机构18包括压紧升降架181、预压模胎182、八个角压紧单元183、中间压紧单元184、六个边压紧单元185以及压紧垂直驱动单元186。

如图11至图13所示,压紧升降架181用于固定安装预压模胎182、中间压紧单元183、角压紧单元184以及边压紧单元185,包括压紧底板181a、位于该压紧底板181a上方的压紧顶板181b以及多个用于连接压紧底板181a和压紧顶板181b的压紧柱181c。

如图11和图12所示,预压模胎182固定设置在压紧底板181a的底部,具有与车顶棚100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用于将车顶棚100压紧在定位模胎15上,以防止车顶棚100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水平移动,从而影响包边效果。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压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角压紧块的断面示意图。

如图11、图13至图15所示,八个角压紧单元183分别与八个角103一一对应设置。角压紧单元183包括角压紧块183a以及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

如图14和图15所示,角压紧块183a的横截面呈“L”字形,包括角压紧横板183c以及角压紧竖板183d。角压紧横板183c的一端与角压紧竖板183d一体成型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角103的形状相匹配且具有向上凸出的角压紧台阶185e。在本实施例中,角压紧台阶185e与角压紧横板183c一体成型,角压紧台阶185e的宽度W为1-5mm,优选1-3mm。

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用于驱动角压紧块183a进行向内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当角翻边块161a进行前进动作前,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驱动角压紧块183a进行前进动作,角压紧块183a将对应的角103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当角翻边块161a完成前进动作后,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驱动角压紧块183a进行前进动作,角压紧块183a将对应的角部边料压紧在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上。另外,当角翻边块161a进行前进动作将角部边料外推时,角部边料被翻折并压紧在角压紧台阶183e的上表面从而形成角翻边折痕,从而保证了角部边料的翻边位置准确性以及包边轮廓美观性。

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包括角压紧驱动构件183f,该角压紧驱动构件183f为气动缸,该气动缸固定设置在压紧底板181a上,其活塞杆与角压紧块183a相连接。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角压紧驱动构件183f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中间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图13以及图16所示,中间压紧单元184与两条呈相邻平行设置的边104对应设置,包括两个中间压紧块183a以及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

两个中间压紧块184a呈平行设置,分别与对应的两条边104的形状相匹配。与角压紧块183a的结构相类似,中间压紧块184a的横截面亦呈“L”字形,包括中间压紧横板(图中未示出)以及中间压紧竖板(图中未示出)。中间压紧竖板的一端与中间压紧竖板一体成型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边104的形状相匹配且具有向上凸出的中间压紧台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压紧台阶与中间压紧横板一体成型,中间压紧台阶的宽度为1-5mm,优选1-3mm。

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用于同时驱动两个中间压紧块184a进行背向前进或相向后退动作,当边翻边块162a进行前进动作前,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驱动中间压紧块184a进行前进动作,中间压紧块184a将对应的边104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当边翻边块162a完成前进动作后,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驱动中间压紧块184a进行前进动作,中间压紧块184a将对应的边部边料压紧在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上。另外,当边翻边块162a进行前进动作将边部边料外推时,与两条呈相邻平行设置的边104对应的边部边料被翻折并压紧在中间压紧台阶的上表面从而形成边翻边折痕,从而保证了与两条呈相邻平行设置的边104对应的边部边料的翻边位置准确性以及包边轮廓美观性。

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包括两个横梁184c、两个安装座184d、两个滑轨184e、四个滑块184f、四个中间压紧驱动构件184g。

两个横梁184c分别与两个中间压紧块184a对应设置且固定连接。

两个安装座184d分别对应设置在横梁184c的两端,且安装在压紧升降架181的压紧顶板181b上。

两个滑轨184e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安装座184d的侧部上,且呈水平设置。

每两个滑块184f对应设置在一个滑轨184e上,且分别与两个中间横梁184c的端部固定连接。

四个中间压紧驱动构件184g分别与四个滑块184f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对应的滑块184f在对应的滑轨184e上移动,进而带动横梁184c以及中间压紧块184a前进或后退。中间压紧驱动构件184g为气动缸,该气动缸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84d上,其活塞杆与对应的滑块184f相连接。当然,也可根据需要,中间压紧驱动构件184g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边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图13以及图17所示,六个边压紧单元185分别与其余的六个边10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边包括边压紧块185a以及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

边压紧块185a与对应的边104的形状相匹配。与角压紧块183a的结构相类似,边压紧块184a的横截面亦呈“L”字形,包括边压紧横板(图中未示出)以及边压紧竖板(图中未示出)。边压紧竖板的一端与边压紧竖板一体成型连接,另一端与对应的边104的形状相匹配且具有向上凸出的边压紧台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边压紧台阶与边压紧横板一体成型,边压紧台阶的宽度为1-5mm,优选1-3mm。

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用于驱动对应的边压紧块185a进行向内前进或向外后退动作,当边翻边块162a进行前进动作前,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驱动对应的边压紧块185a进行前进动作,边压紧块185a将对应的边104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当边翻边块162a完成前进动作后,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驱动对应的边压紧块185a进行前进动作,边压紧块185a将对应的边部边料压紧在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上。另外,当边翻边块162a进行前进动作将边部边料外推时,与其余的边104对应的边部边料被翻折并压紧在边压紧台阶的上表面从而形成边翻边折痕,从而保证了与其余的边104对应的边部边料的翻边位置准确性以及包边轮廓美观性。

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包括边压紧驱动构件185c以及边压紧导向部件185d。

边压紧驱动构件185c为气动缸,该气动缸固定设置在压紧升降架181的压紧底板181a上,其活塞杆与边压紧块185a相连接。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边压紧驱动构件185c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边压紧导向部件185d为导柱导套结构。

如图11和图12所示,压紧垂直驱动单元186固定设置在机架11的顶部,包括两个压紧垂直驱动构件186a以及四个压紧垂直导向部件186b。

压紧垂直驱动构件186a用于驱动压紧升降架181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进而同时驱动预压模胎182、中间压紧单元183、边压紧单元184和角压紧单元185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压紧垂直驱动构件186a为气动缸,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其活塞杆与压紧升降架181的压紧顶板181b固定连接。当然,也可根据需要,压紧垂直驱动构件186a为电动缸或液压缸。

四个压紧垂直导向部件186b呈两两对称设置,压紧垂直导向构件186b为导柱导套结构。

如图10和图12所示,熔胶机构19用于将天窗开口部101外表面上的粘合剂熔化,包括两个加热模胎191以及两个熔胶驱动单元192。

两个加热模胎191分别与两个天窗开口部101对应设置,具有与对应的天窗开口部101的形状相匹配的形状。

两个熔胶驱动单元192分别与两个加热模胎191对应设置,用于驱动对应的加热模胎191进行上升或下降,当熔胶驱动构件192驱动加热模胎191进行下降动作时,加热模胎191将对应的天窗开口部101外表面上的粘合剂熔化。熔胶驱动单元192包括八个熔胶驱动构件192a以及四个熔胶导向部件(图中未示出)

每四个熔胶驱动构件192a与一个加热模胎191对应设置,且呈对称布置。熔胶驱动构件192a为气动缸,该气动缸固定设置在压紧升降架181的压紧顶板181b上,其活塞杆与加热模胎191相连接。当然,也可根据需要,熔胶垂直驱动构件192a为电动缸或者液压缸。

每两个熔胶导向部件与一个加热模胎191对应设置,熔胶导向不加为导柱导套结构。

如图2所示,控制部14固定设置在机架11外的侧部上,用于控制下模部12以及上模部13进行动作,具有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14通过控制单元来控制下模部12以及上模部13进行动作。

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天窗车顶包边装置10的包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人工将车顶棚半成品100放置在定位机构15的定位模胎152上而被定位。此时,角翻边块161a和边翻边块162a分别位于各自的合并位置。

步骤S2,压紧垂直驱动单元186驱动压紧升降架181从上模部初始位置下移至上模部工作位置,预压模胎182将车顶棚100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此时,角翻边块161a以及边翻边块162a分别位于各自的合并位置,角压紧块183a、中间压紧块184a以及边压紧块185a分别位于各自的压紧初始位置。

步骤S3,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驱动角压紧块183a从压紧初始位置向内前进至压紧工作位置,将车顶棚100的角103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与此同时,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同时驱动两个中间压紧块184a从压紧初始位置背向前进至压紧工作位置,将两条呈相邻平行设置的两条边104分别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驱动边压紧块185a从压紧初始位置向内前进至压紧工作位置,将其余的边104压紧在定位模胎152上。

步骤S4,熔胶驱动单元192驱动加热模胎191从熔胶初始位置下移至熔胶工作位置,加热模胎191与天窗开口部101相嵌合,加热模胎191开始加热过程,将对应的天窗开口部101外表面上的粘合剂进行加热。

步骤S5,加热模胎191停止加热过程,熔胶驱动单元192驱动加热模胎191从熔胶工作位置上移至熔胶初始位置。

步骤S6,角翻边驱动组件161b驱动角翻边块161a向外前进至分解位置,角翻边块161a将角部边料从天窗开口部101的内表面外推至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与此同时,边翻边驱动组件162b驱动边翻边块162a向外前进至分解位置,边翻边块162a将边部边料从天窗开口部101的内表面外推至天窗开口部101的外表面。

步骤S7,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驱动角压紧块183a从压紧工作位置向外后退至压紧初始位置,与此同时,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同时驱动两个中间压紧块184a从压紧工作位置相向后退至压紧初始位置,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驱动边压紧块185a从压紧工作位置向外后退至压紧初始位置。

步骤S8,翻边垂直驱动单元164驱动翻边升降板163从下模部初始位置下移至下模部工作位置,角翻边块161a以及边翻边块162a同时从各自的分解位置下移至各自的翻边位置,分别将角部边料以及边部边料覆盖在天窗开口部101的边缘凸起部102的外表面上。

步骤S9,翻边垂直驱动单元164驱动翻边升降板163从下模部工作位置上移至下模部初始位置。

步骤S10,边翻边驱动组件162b驱动边翻边块162a向内后退至合并位置,与此同时,角翻边驱动组件161b驱动角翻边块161a向内后退至合并位置。

步骤S11,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驱动角压紧块183a从压紧初始位置向内前进至压紧工作位置,将角部边料压紧在角103上,与此同时,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同时驱动两个中间压紧块184a从压紧初始位置背向前进至压紧工作位置,将对应的两个边部边料分别压紧在两条呈相邻平行设置的两条边104上,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驱动边压紧块185a从压紧初始位置向内前进至压紧工作位置,将其余的边部边料压紧在其余的边104上。

步骤S12,角压紧驱动组件183b驱动角压紧块183a从压紧工作位置向外后退至压紧初始位置,与此同时,中间压紧驱动组件184b同时驱动两个中间压紧块184a从压紧工作位置相向后退至压紧初始位置,边压紧驱动组件185b驱动边压紧块185a从压紧工作位置向外后退至压紧初始位置。

步骤S13,压紧垂直驱动单元186驱动压紧升降架181从上模部工作位置上移至上模部初始位置,顶起驱动构件172驱动顶柱171上移使车顶棚100脱离定位模胎152,人工将车顶棚100从定位模胎152上取下,至此完成一轮包边动作。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翻边机构以及包含该翻边机构的车顶棚包边装置,因为翻边机构包括具有角翻边块的角翻边机构和具有边翻边块的边翻边机构,角翻边块包括角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角翻边块主体的左、右两侧的角翻边块搭边,边翻边块包括边翻边块主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该边翻边块主体的左、右两侧且与角翻边块搭边相匹配的边翻边块搭边,当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被分别驱动进行后退动作时,角翻边块搭边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相重叠,当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被分别驱动进行前进动作时,角翻边块搭边的边缘与对应的边翻边块搭边的边缘相接触但不重叠从而形成环形闭合结构,使得角部边料与边部边料受到的张力均匀且连续,实现了角部边料与边部边料之间的无缝翻边,解决了因受到的张力不均匀、不连续而引起的角部边料易起皱的问题。

另外,因为翻边机构还包括同时驱动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进行上升或下降动作的翻边垂直驱动单元,角翻边块具有角部凹槽,边翻边块具有边部凹槽,当翻边垂直驱动单元同时驱动角翻边块和边翻边块进行下降动作时,角部凹槽将角部边料下压从而使该角部边料覆盖在边缘凸起部位于角的部分的外表面上,与此同时,边部凹槽将边部边料下压从而使该边部边料覆盖在边缘凸起部位于边的部分的外表面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确保了角部边料和边部边料的包边质量的统一性,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