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塑板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1389发布日期:2019-05-11 00:4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挤塑板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塑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挤塑板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挤塑聚苯乙烯板,又称XPS挤塑板,是挤塑板的一种典型代表。XPS挤塑板是在聚苯乙烯树脂辅以聚合物在加热混合的同时,注入催化剂,而后挤压出连续性闭孔发泡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高热阻、低线性、低膨胀比的特点,因此是目前建筑保温的最佳之选。在挤塑板的生产过程中,挤塑板在挤出成型后温度较高,一般要采用自然冷却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加工,但自然冷却需要较长的冷却架,要占用较大的厂房,并且自然冷却的效率低下,会影响整个挤塑板的生产效率。

公告号为CN2068406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冷式挤塑板冷却架,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由下水冷装置、上水冷装置、左侧风冷装置和右侧风冷装置组成,冷却装置内部设有供挤塑板通过的进料通道,通道上下两侧设置有数排托轮,挤塑板在进料通道中时,上下侧的托轮可以使挤塑板能够快速通过进料通道。冷却水从进水管进入上水冷装置和下水冷装置对挤塑板进行冷却降温,也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的风冷装置对挤塑板进行降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水冷装置、下水冷却装置位置固定,而当挤塑板厚度较小时,挤塑板离上水冷装置较远,不利于挤塑板和上水冷装置之间的热量的交换,所以该挤塑板冷却装置不能对不同厚度的挤塑板进行快速有效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塑板冷却装置,可以根据挤塑板的厚度进行调节,对挤塑板进行快速有效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挤塑板冷却装置,包括机架、上水冷机构和下水冷机构,所述上水冷机构和下水冷机构安装在机架内,所述机架的水平支撑柱上转动连接托辊,所述下水冷机构包括降温板二和水管二,所述水管二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二上,所述下水冷机构固定安装托辊下方,所述上水冷机构包括降温板一、水管一和调节组件,所述水管一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一上,所述上水冷机构安装在托辊上方,所述调节组件使降温板一可以上下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塑板冷却装置包括机架、上水冷机构和下水冷机构,上水冷机构和下水冷机构安装在机架内,机架包括水平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转动连接托辊,托辊的设置有利于挤塑板在机架内的移动。下水冷机构包括降温板二和水管二,水管二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二上,下水冷机构固定安装托辊下方,下水冷机构通过水管二通水后对上方托辊上的挤塑板进行降温。上水冷机构包括降温板一、水管一和调节组件,水管一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一上,上水冷机构安装在托辊上方,上水冷机构可以通过水管一通水后对下方托辊上的挤塑板进行降温。调节组件使降温板一可以上下移动,因此可以根据挤塑板的厚度,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降温板一和托辊的距离,使降温板一和挤塑板的距离尽量小,便于降温板一和挤塑板快速进行热量交换,使冷却装置对挤塑板进行快速有效冷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减速电机、丝杆和滑杆,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和丝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滑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设置的支撑台上,所述降温板一上固定设置配合块和滑块,所述配合块和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通过开设和滑杆配合的通孔滑动连接在滑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组件可以调节降温板的上下位置。调节组件包括减速电机、丝杆和滑杆,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和丝杆下端固定连接,滑杆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设置的支撑台上。降温板一上固定设置配合块和滑块,配合块和丝杆螺纹连接,滑块通过开设和滑杆配合的通孔滑动连接在滑杆上。在减速电机驱动下可以使丝杆发生正转或者反转,驱动与其配合的配合块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调节降温板一的上下位置,使上水冷机构和下水冷机构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挤塑板的厚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上部固定设置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杆的下端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丝杆和配合块螺纹连接,在丝杆上部固定设置限位块,可以对配合块的上移进行进一步的限定,进一步提高配合块上移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上冷却机构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上部固定设置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杆下方固定安装在支撑台上,滑块通过通孔和滑杆滑动连接,在滑杆上部固定设置限位块,可以对滑块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定位,从而对降温板一的高度进行限位,提高上水冷机构上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板一上方固定安装保温板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板一的上方固定安装保温板一,保温板一可以大大降低上水冷机构和上方外界的热量交换,有利于增强上水冷机构对其下方机架内的挤塑板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温板二下方固定安装保温板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温板二下方固定安装保温板二,保温板二可以大大降低下水冷机构和下方环境的热量交换,有利于增强下水冷机构对其上方机架内的挤塑板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一安装成蛇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一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一的上表面,水管一中通水后可以对下方挤塑板进行降温,将水管一安装成蛇型,扩大了水管一和降温板一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强降温板一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二安装成蛇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二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二的下表面,水管二中通水后可以对上方挤塑板进行降温,将水管二安装成蛇型,扩大了水管二和降温板二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强降温板二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塑板冷却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侧挡辊和固定轴,所述侧挡辊下部和固定轴上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的下部滑动连接在支杆上开设的条形孔内,所述支杆上滑动连接不少于两个固定轴,所述支杆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和托辊平行,支杆上滑动连接不少于两个固定轴。固定轴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支杆上开设的条形孔内,上端转动连接侧挡辊。因此,侧挡辊之间的位置可调,所以可以根据挤塑板的宽度进行调节,对挤塑板在冷却装置中的移动进行限位,有利于挤塑板在冷却装置中平稳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下水冷机构通过水管二通水后对上方托辊上的挤塑板进行降温,上水冷机构可以通过水管一通水后对下方托辊上的挤塑板进行降温,调节组件使降温板一可以上下移动,因此可以根据挤塑板的厚度,通过调节组件调节降温板一和托辊的距离,使降温板一和挤塑板的距离尽量小,便于降温板一和挤塑板快速进行热量交换,使冷却装置对挤塑板进行快速有效冷却;

2、通过将水管一安装成蛇型、水管二安装成蛇型分别提高了上水冷机构和下水冷机构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冷却装置对挤塑板的冷却效果;

3、通过保温板一和保温板二的设置分别大大降低上水冷机构和下水冷机构对冷却装置外的热量交换,提高了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

4、通过设置定位组件,对不同宽度的挤塑板在冷却装置中的移动进行限位,有利于挤塑板在冷却装置中的平稳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竖直方向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支腿;111、卡接槽;12、支撑柱;121、支撑台;122、通风孔;123、抽风口;124、内腔;13、托辊;14、支杆;141、条形孔;2、上水冷机构;21、降温板一;211、侧板一;2111、卡槽一;212、滑块;213、配合块;214、固定环扣一;22、保温板一;221、卡板一;222、抵接板;223、挡板;23、调节组件;231、减速电机;232、丝杆;233、限位块;234、滑杆;24、水管一;3、下水冷机构;31、降温板二;311、侧板二;3111、卡槽二;312、固定环扣二;32、保温板二;321、固定侧板;322、卡板二;323、卡接板;33、水管二;4、侧风冷机构;41、抽风机;42、抽风管;43、滤网;5、定位组件;51、侧挡辊;52、固定轴;53、气缸;54、门型架;541、连接杆;54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挤塑板冷却装置,包括机架1、上水冷机构2、下水冷机构3和侧风冷机构4。机架1包括四个平行放置在地面上的支腿11,左侧两个支腿11和右侧两个支腿11上分别固定安装长方体型支撑柱12,支撑柱12内开设中空内腔124(图5中示出)。支撑柱12之间转动连接水平托辊13,托辊13通过两端转轴转动连接两侧支撑柱12。支撑柱12之间固定安装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杆14,支杆14两端和支撑柱12一体成型,支杆14的两端和支撑柱12的内腔124相通,支杆14为中空设置。托辊13和支杆14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有利于挤塑板在冷却装置中的移动。上水冷机构2安装在托辊13上方,下水冷机构3固定安装在托辊13下方,侧风冷机构4对称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柱12的外侧。

参照图1和图4,侧风冷机构4包括抽风机41、抽风管42。两个支撑柱12相向的侧面上均匀开设多个通风孔122,支撑柱12开设通风孔122的相对侧面前后分别开设抽风口123,抽风口123和抽风管42的上端固定连接,抽风管42下端安装在抽风机41上。为了避免杂物影响抽风机41工作的稳定性,在抽风口123内固定安装滤网43。

参照图1和图2,上水冷机构2包括降温板一21、保温板一22、水管一24和调节组件23。降温板一21两侧和两支撑柱12的相向侧面相抵接,降温板一21上焊接多个固定环扣一214,固定环扣一214可以将水管一24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一21的上表面,为了增加水冷效果,水管一24安装成蛇型(图4中示出)。为了提高上水冷机构2的冷却效果,降温板一21上方卡接保温板一22。降温板一21两侧的侧板一211内侧固定开设卡槽一2111,保温板一22左右两侧一体成型两个和卡槽一2111配合的卡板一221,使保温板一22和降温板一21卡接。为了增加保温板一22和降温板一21连接的稳定性,保温板一22两侧下方一体成型两个竖直的抵接板222,抵接板222的底面和降温板一21的上表面相互抵接,抵接板222的相对的外侧面和侧板一211的内侧面抵接。保温板一22的两侧开设竖直向上的挡板223,挡板223的底面和侧板一211的上表面抵接,挡板223相对的外侧面和支撑柱12抵接,可以对通风孔122进行封闭。

参照图4和图5,调节组件23包括减速电机231、丝杆232和滑杆234。两个支撑柱12中部分别设置支撑台121,两个支撑台121相向设置。减速电机231固定安装在一侧支撑台121上,减速电机231的输出轴和丝杆232固定连接,另一侧的支撑台121上固安装滑杆234,滑杆234可和支撑台121一体成型或者焊接。降温板一21两侧一体成型滑块212和配合块213,配合块213开设和丝杆232配合的内螺纹,滑块212开设和滑杆234配合的通孔。滑块212通过开设的通孔滑动连接滑杆234,配合块213螺纹连接丝杆232。为了对降温板一21的运动进行限制,丝杆232和滑杆234上方均固定连接限位块233。限位块233可以和丝杆232或者滑杆234一体成型。在减速电机231的驱动下,降温板一21可以上下移动。

参照图1和图3,下水冷机构3包括降温板二31、保温板二32和水管二33。降温板二31下表面上焊接多个固定环扣二312,固定环扣二312可以将水管二33固定安装在降温板二31的下表面,为了增加水冷效果,水管二33安装成蛇型。为了提高下水冷机构3的冷却效果,降温板二31下方卡接保温板二32。降温板二31两侧一体成型竖直向下的侧板二311,侧板二311外侧开设卡槽二3111。保温板二32两侧一体成型竖直向上的固定侧板321,固定侧板321内侧面一体成型和卡槽二3111配合的卡板二322,使降温板二31和保温板二32卡接。固定侧板321外侧面一体成型水平的卡接板323,卡接板323和支腿11内侧开设的卡接槽111配合,使下水冷机构3可以通过卡接板323和卡接槽111的配合固定安装在托辊13下方,卡接方式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4和图6,一种挤塑板冷却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5,定位组件5包括侧挡辊51、固定轴52和气缸53,定位组件5对称安装在机架1上。侧挡辊51下部和固定轴52上部转动连接,固定轴52和支杆14开设的条形孔141配合,固定轴52的下部安装在支杆14内,一个支杆14上分别安装两个固定轴52。气缸53固定安装在支撑柱12的外侧面上,气缸53活塞杆固定连接门型架54,门型架54包括连接杆541和两个固定杆542,两个固定杆54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541的两端,气缸53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接杆541的中部。连接杆541安装在支撑柱12的内腔124内(图5中示出),同一门型架54的两个固定杆542的另一端分别和两个支杆14上同一侧的固定轴52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气缸53驱动门型架54移动带动固定轴52在条形孔141中移动,从而调节侧挡辊51的位置,对不同厚度的挤塑板在冷却装置中的移动起到定位作用,有益于挤塑板的平稳移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下水冷机构3通过卡接固定安装在托辊13下方,上水冷机构2安装在托辊13上方,上水冷机构2和下水冷机构3分别在水管一24和水管二33通水后对托辊13上的挤塑板进行冷却。可以通过减速电机231驱动丝杆232转动从而带动降温板一21上下移动,因此降温板一21和托辊13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挤塑板的厚度进行调节,使降温板一21和挤塑板的距离尽量小,便于上水冷机构2和挤塑板快速进行热量交换,使冷却装置对挤塑板进行快速有效冷却。为了增加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在机架1两侧设置的侧风冷机构4,可以将上水冷机构2和下水冷机构3之间的热量抽出,有利于挤塑板热量的消散。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