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电机刷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757发布日期:2019-10-19 02:50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作电机刷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电机刷架的模具。



背景技术:

电机刷架是电机中的重要功能部件,电机刷架主题由工程塑料塑压制成,其中里面镶嵌接线柱和端环等嵌入件,刷架主体塑压部分结构十分复杂,其中包含有一个Φ17.4x0.5的圆形凸台,在Φ17.4圆形凸台的周边又设置有多条壁厚不均的凸筋和多个大小不通的小凸台,这些复杂的结构特征给电机刷架的制作增加了难度,现有技术中在制作刷架时,通常首先将接线柱和端环预先放置在型腔以内,再充入塑压原料,再将模具打开取出工件,采用这种方式制作时,在塑压成形的过程中,分型面一般设置于Φ17.4x0.5的圆形凸台的表面,端环镶嵌于其内部,在模压成型时,由于端环放置位置不易于可靠固定,并且型腔空间极小,塑压成型后,成型工件表面与模具型腔内壁站街在一起,不易于取出塑件,若使用蛮力强行取出塑压工件,则会对工件造成损伤,且由于型腔空间较小,塑压原料有时并不能完全充满型腔内的各个角落,使成型后的塑压工件表面质量较差,成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电机刷架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电机刷架的模具,包括上盖板、上阴模、下阴模、下座板、型芯板、下盖板和镶块,所述上阴模、下阴模之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上型孔、下型孔,所述镶块之上设置有盲型槽,所述盲型槽以内安装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之上盖合放置有端环,所述上盖板之上设置有对应的凸台,所述镶块、型芯板和下盖板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叠装在一起,所述型芯板之上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向依次叠装有下座板、下阴模、上阴模和上盖板,并使所述凸台套合于所述上型孔以内,所述凸台外壁、上型孔内壁、盲型槽、端环和接线柱之间的间隙围绕形成型腔,所述上盖板之上还设置有浇口,所述上阴模以内还设置有浇道,所述浇道两端分别与浇口、型腔连通。

所述端环与所述下型孔内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1mm。

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盲型槽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1mm。

所述型芯板之上还套装有导柱,导柱自下而上依次贯穿所述下座板、下阴模、上阴模和上盖板,导柱与所述下座板、下阴模、上阴模和上盖板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2mm。

所述浇口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中心位置处,所述镶块数量为偶数个,并且以所述浇口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均匀地安装于所述浇口的周边。

所述镶块还通过定位销与所述型芯板连接在一起,定位销与所述型芯板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1mm。

所述型芯板之上还套装有型芯A,型芯A贯穿所述镶块中心支撑于所述端环下端面。

所述型芯板之上还套装有型芯B,型芯B贯穿所述镶块之间与所述端环配合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模压成型之前,首先在型腔内放置相应的接线柱和端环,并使接线柱和端环放置位置与镶块相对固定,有效避免了接线柱和端环在模压成型过程中受到原料的冲击而出现跑位等现象,为提高制作精度奠定了基础,通过在上盖板上设置相应的工艺凸台,增大了型腔内的空间,使原料在型腔内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能够最大可能地充满型腔,并且将分型面设置在工艺凸台的外表面上,当原料无法充满型腔时,使得成型工件上出现的质量缺陷只能出现在工艺凸台上所对应的位置上,当将成型工件取出后,再通过切削加工去除与工艺凸台相对应的部分即获得了电机刷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对电机刷架进行大批量生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镶块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镶块的俯视图。

图中:1-上盖板,2-上阴模,3-下阴模,4-下座板,5-型芯板,6-下盖板,7-镶块,8-接线柱,9-端环,10-导柱,11-定位销,12-型芯A,13-型芯B,101-凸台,102-浇口,103-浇道,201-上型孔,301-下型孔,701-盲型槽(7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作电机刷架的模具,包括上盖板1、上阴模2、下阴模3、下座板4、型芯板5、下盖板6和镶块7,上阴模2、下阴模3之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上型孔201、下型孔301,镶块7之上设置有盲型槽701,盲型槽701以内安装有接线柱8,接线柱8之上盖合放置有端环9,上盖板1之上设置有对应的凸台101,镶块7、型芯板5和下盖板6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叠装在一起,型芯板5之上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向依次叠装有下座板4、下阴模3、上阴模2和上盖板1,并使凸台101套合于上型孔201以内,凸台101外壁、上型孔201内壁、盲型槽701、端环9和接线柱8之间的间隙围绕形成型腔,上盖板1之上还设置有浇口102,上阴模2以内还设置有浇道103,浇道103两端分别与浇口102、型腔连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模压成型之前,首先在型腔内放置相应的接线柱和端环,并使接线柱和端环放置位置与镶块相对固定,有效避免了接线柱和端环在模压成型过程中受到原料的冲击而出现跑位等现象,为提高制作精度奠定了基础,通过在上盖板上设置相应的工艺凸台,增大了型腔内的空间,使原料在型腔内保持了较好的流动性,能够最大可能地充满型腔,并且将分型面设置在工艺凸台的外表面上,当原料无法充满型腔时,使得成型工件上出现的质量缺陷只能出现在工艺凸台上所对应的位置上,当将成型工件取出后,再通过切削加工去除与工艺凸台相对应的部分即获得了电机刷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对电机刷架进行大批量生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端环9与下型孔301内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1mm。接线柱8与盲型槽701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1mm。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端环9和接线柱8相对于模具型腔内的设置位置均相对固定,有利于提高产品中嵌件的位置精度。

进一步地,型芯板5之上还套装有导柱10,导柱10自下而上依次贯穿下座板4、下阴模3、上阴模2和上盖板1,导柱10与下座板4、下阴模3、上阴模2和上盖板1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2mm。通过导柱10,提高了下座板4、下阴模3、上阴模2和上盖板1与型芯板5之间配合连接的精度,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此外,浇口102设置于上盖板1中心位置处,镶块7数量为偶数个,并且以浇口102中心轴线为对称中心均匀地安装于浇口102的周边。采用该技术方案,为大批量生产电机刷架做好了充分的工艺准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镶块7还通过定位销11与型芯板5连接在一起,定位销11与型芯板5之间的配合间隙小于0.1mm。型芯板5之上还套装有型芯A12,型芯A12贯穿镶块7中心支撑于端环9下端面。型芯板5之上还套装有型芯B13,型芯B13贯穿镶块7之间与端环9配合连接在一起。通过定位销11、型芯A12、型芯B13,提高了镶块7的安装精度,降低了累积误差,为提高产品制作精度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制作电机刷架时,可采用以下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上述制作电机刷架的模具,将该模具放置于模压机上,使其预热至适当温度;

步骤二:通过模压机向浇口102投入适当原料,使原料经过浇道103流入并充满型腔,再通过模压机使该原料在型腔以内模压成型之后在型腔以内获得成型工件;

步骤三:从模压机上取下模具,先从模具上依次卸下下盖板6、型芯板5,再从模具上依次卸下上盖板1、上阴模2、下阴模3,最后取出成型工件;

步骤四:使用机床对成型工件进行切削加工,切削去除成型工件与上盖板1凸台101相对应的部分,获得电机刷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