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取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9930发布日期:2020-10-30 21:0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机的取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机的取模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注入模具内腔,塑料材料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的塑料产品,模具设有和注塑口连通的通道,通道内的塑料材料冷却固化后呈一段条状的料头,并连在塑料产品上。

现有的注塑机取模结构,一般通过夹取这段料头,将塑料产品从模具中取出,但是注塑机分有立式和卧式,结构不同,料头的位置不同,对注塑机取模结构的要求也不同,现有的注塑机取模结构只针对其中一种注塑机使用,不能适用与另一种注塑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机的取模结构,解决现有的注塑机取模结构只针对其中一种注塑机使用,不能适用与另一种注塑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塑机的取模结构,包括手指气缸、丝杆机构和平移机构,所述丝杆机构固定连接有气缸二,所述气缸二和平移机构固定连接,其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连接柱、转动柱一、转动柱二和转动柱三,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倾斜,所述转动柱二的上端倾斜,所述转动柱一的上端、下端均倾斜,且分别和连接柱一下端、转动柱二上端配合,所述连接柱和转动柱一、转动柱一和转动柱二、转动柱二和转动柱三均转动连接,所述手指气缸固定连接有气缸一,所述气缸一和转动柱三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和丝杆机构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注塑机取模结构用于卧式注塑机时,可将其固定在注塑机上方,连接柱、转动柱一、转动柱二和转动柱三均在竖直方向上,转动转动柱三,调整手指气缸角度,气缸二和气缸一控制手指气缸的高度,丝杆机构控制手指气缸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移动机构控制手指气缸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该注塑机取模结构用于立式注塑机时,可将其固定在注塑机侧面,转动柱一、转动柱二均转动180度,使手指气缸从竖直朝下的状态变为水平朝向,气缸二控制手指气缸的高度,气缸一和丝杆机构控制手指气缸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移动机构控制手指气缸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柱一、转动柱二和转动柱三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所述连接柱、转动柱一和转动柱二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连接柱、转动柱一和转动柱二下端的电机一分别固定连接有和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配合的齿轮四、齿轮五、齿轮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机一带动齿轮四、齿轮五、齿轮六转动,带动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转动,带动转动柱一、转动柱二和转动柱三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丝杆机构包括丝杠、导杆、滑块一和支座,所述支座设有两个,所述丝杆和两个支座转动连接,且丝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导杆设有两个,在丝杆两侧,和支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一中间设有和丝杆配合的螺纹通孔,两侧设有和导杆配合的通孔一,且滑块一下端和连接柱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二驱动丝杠转动,丝杆带动滑块一移动,转动机构的连接柱和滑块一下端固定连接,滑块一移动带动转动机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一右侧的中间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缸三,所述气缸三的伸缩杆设有螺纹,所述转动柱二外壁固定连接有l型条,所述l型条两侧设有通孔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注塑机取模结构用于立式注塑机时,转动柱一、转动柱二均转动180度,使手指气缸从竖直朝下的状态变为水平朝向,这是l型条在两个气缸三的下方,气缸三的伸缩杆升出,穿过通孔二,将螺母和伸缩杆配合,起到固定转动柱二的效果,增强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导轨、滑块二和底座,所述滑块二底部设有和导轨配合的凹槽,且滑块二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四,滑块二顶面和气缸二固定连接,所述导轨、气缸四均和底座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四驱动滑块二在导轨上平移,气缸二伸缩杆和丝杆机构固定连接,缸体和滑块二固定连接,滑块二移动带动丝杆机构和转动机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丝杆机构一端的两个气缸二之间间距大于转动柱三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注塑机取模结构用于立式注塑机时,转动柱三呈水平状态,丝杆机构一端的两个气缸二之间间距大于转动柱三的直径,转动柱三可以在丝杆机构的带动下,伸出两个气缸之间,靠近立式注塑机的模具取料。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柱一上端、下端倾斜的方向相反,并且两者的倾斜角度相加为45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柱一、转动柱二转动180度,就可以使手指气缸从竖直变为水平,分别适应卧式、立式的注塑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用于卧式注塑机时转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转动柱一转动180度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动柱一、二转动180度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用于立式注塑机时转动机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手指气缸;2、转动机构;21、连接柱;211、齿轮四;22、转动柱一;221、齿轮一;222、齿轮五;23、转动柱二;231、齿轮二;232、齿轮六;233、l型条;2331、通孔二;24、转动柱三;241、齿轮三;242、空腔;2421、通孔三;25、电机一;3、丝杆机构;31、丝杆;32、导杆;33、滑块一;34、支座;35、电机二;36、凸起;361、气缸三;4、平移机构;41、导轨;42、滑块二;421、凹槽;43、底座;5、气缸一;6、气缸二;7、气缸四;8、t型圆柱凸起;9、t型圆柱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丝杆机构3包括丝杠、导杆32、滑块一33和支座34,支座34设有两个,丝杆31和两个支座34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且丝杆31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二35,电机二35焊接固定在一个支座34的外侧,导杆32设有两个,在丝杆31两侧,且和支座34固定连接,滑块一33的中间设有螺纹通孔,两侧设有通孔一,螺纹通孔和丝杆31配合,通孔一和导杆32配合,滑块一33下端和连接柱21固定连接,电机二35驱动丝杠转动,丝杆31带动滑块一33移动,转动机构2的连接柱21和滑块一33下端固定连接,滑块一33移动带动转动机构2移动。

平移机构4包括导轨41、滑块二42和底座43,滑块二42底部设有和导轨41配合的凹槽421,且滑块二42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四7,滑块二4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气缸二6,气缸二6的伸缩杆和丝杆机构3的支座34固定连接,导轨41、气缸四7均和底座43固定连接,气缸四7驱动滑块二42在导轨41上平移,气缸二6的伸缩杆和丝杆机构3固定连接,缸体和滑块二42固定连接,滑块二42移动带动丝杆机构3和转动机构2移动,气缸二6可以调整丝杆机构3和底座43的距离。

如图2和图5所示,转动机构2包括连接柱21、转动柱一22、转动柱二23和转动柱三24,连接柱21的下端倾斜,转动柱一22的上端倾斜,并且两者倾斜的角度相同均为22.5度,倾斜的端面均呈相同的椭圆形,在连接柱21下端的倾斜端面中心设有t型圆柱凸起8,转动柱一22上端的倾斜端面中心设有相应的t型圆柱凹槽9,t型圆柱凸起8和t型圆柱凹槽9配合,实现连接柱21和转动柱一22的转动连接,转动柱一22上端沿着倾斜端面焊接固定有齿轮一221,齿轮一221的中心和转动柱一22上端的椭圆中心重合,齿轮一221的上表面和转动柱一22上端的倾斜端面重合,连接柱21外壁焊接固定有电机一25,电机一25输出轴和齿轮一221的表面垂直,且电机一25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齿轮四211,齿轮四211和齿轮一221配合,电机一25带动齿轮四211转动,齿轮四211带动齿轮一221转动,带动转动柱一22绕着齿轮一221的轴线转动。

转动柱一22的下端倾斜,转动柱二23的上端倾斜,并且转动柱上、下端的倾斜方向相反,但角度都是22.5度,转动柱一22的下端和转动柱二23的上端之间的连接、配合等,参考上述连接柱21的下端和转动柱一22的上端的连接、配合,转动柱二23的下端水平,转动柱三24的上端也水平,两者之间的连接、配合等,亦是参考上述连接柱21的下端和转动柱一22的上端的连接、配合,转动柱三24中间设有空腔242,空腔242上端固定连接有气缸一5,空腔242下端设有通孔三2421,气缸一5的伸缩杆从通孔三2421穿出空腔242,穿出部分固定连接有手指气缸1。

这样转动柱一22、转动柱二23转动180度,就可以使转动柱二23底端的水平面转为竖直面,即实现转动柱三24从竖直变为水平,转动柱三24和气缸一5固定连接,气缸一5和手指气缸1固定连接,这样手指气缸1可以在竖直和水平状态下转换,分别适应卧式、立式的注塑机,转动柱三24转动,可以调整手指气缸1的角度,适应不同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转动柱一22上、下端的倾斜方向相反,角度并不固定是都为22.5度,两者角度相加为45度,比如亦可以是30度和15度。

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该取模结构用于卧式注塑机取模时,如图1所示,连接柱21、转动柱一22、转动柱二23和转动柱三24均在竖直方向上,将取模结构固定在注塑机上方,料框放置在注塑机远离气缸四7的一侧,转动柱二23上的电机一25转动,转动转动柱三24,调整手指气缸1角度,气缸二6和气缸一5控制手指气缸1的高度,丝杆机构控制手指气缸1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移动机构控制手指气缸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调整好手指气缸1初始位置,等注塑机注塑完成,模具分开后,手指气缸1下降,从底座43的方形通槽伸入注塑机,夹取料头,接着手指气缸1水平移动,拿出塑料产品,然后手指气缸1上升,最后平移机构4带动手指气缸1竖直移动,直到手指气缸1移到料框上方,手指气缸1松开,塑料产品掉入料框。

当该取模结构用于卧式注塑机取模时,将其固定在注塑机侧面,料框设置在丝杆机构3的下方,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柱21的电机一25、转动柱一22的电机一25分别驱动转动柱一22、转动柱二23转动180度,转动柱三24从竖直变为水平,手指气缸1从竖直朝下的状态变为水平朝向,气缸二6控制手指气缸1的高度,气缸一5和丝杆机构控制手指气缸1在水平方向上位移,移动机构控制手指气缸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丝杆机构一端的两个气缸二6之间间距大于转动柱三24的直径,转动柱三24可以在丝杆机构的带动下,伸出两个气缸二6之间,调整好手指气缸1初始位置,等注塑机注塑完成,模具分开后,手指气缸1在水方向上前移,升入注塑机内,夹取料头,接着手指气缸1水平后动,拿出塑料产品,直到手指气缸1后移到料框上方,手指气缸1松开,塑料产品掉入料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