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7197发布日期:2021-02-20 19:4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颗粒挤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


背景技术:

[0002]
螺杆挤出机是依靠螺杆旋转产生的压力及剪切力,能使得物料可以充分进行塑化以及均匀混合,通过口模成型,形成所需要的产品,螺旋挤出机可以制备塑料颗粒产品,只需要更换合适的口模即可,螺旋颗粒挤出机生产效率高,产品品质也较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
现有的螺旋颗粒挤出机在生产颗粒产品的过程中,内腔压力较低,使得挤出机内容易有物料积存的问题,且物料在挤出机中受热不均也是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螺旋颗粒挤出机内腔压力较低,使得挤出机内容易有物料积存的问题,且物料在挤出机中受热不均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包括底座、挤出机机体和制粒机构,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挤出机机体,且挤出机机体的头端端面安装有挤出机电机,所述挤出机电机的轴端连接有旋转轴,且旋转轴从挤出机机体的内部中心水平贯穿,所述旋转轴的外壁固定有螺旋页,所述挤出机机体的头端上方设置有入料口,且挤出机机体的头端内部安装有风盘,所述风盘靠近挤出机机体内腔的一面固定有网盘,且风盘远离挤出机机体内腔的一面等距离固定有风管,所述风管的端部均从挤出机机体的头端端面贯穿,所述挤出机机体的末端端部安装有挤出头,且挤出头的外壁上方连接有加压管,所述挤出头的端部竖向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制粒机构从支撑板的内部贯穿。
[0006]
优选的,所述螺旋页的表面均焊接有钢缝棱条,且钢缝棱条关于旋转轴呈放射状设置。
[0007]
优选的,所述挤出头靠近挤出机机体的一段外部套设有加热套,且加热套与挤出头之间为无缝焊接。
[0008]
优选的,所述制粒机构包括固定盘、磨盘和网圈,且固定盘靠近挤出头端部的一侧表面焊接有磨盘,所述挤出头的端面固定有网圈,且磨盘配合在网圈的内侧。
[0009]
优选的,所述固定盘远离挤出头端部的一侧表面中心固定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内部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固定套内部的一端固定在磨盘上,且转轴外露固定套的一端外侧套设有传动皮带。
[0010]
优选的,所述挤出头的外壁下方和支撑板的外壁下方均焊接有料槽,且料槽呈折
弯状结构。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该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利用风管可以向空心的风盘内送气,进入风盘内的气流将会从网盘的网口结构中向挤出机机体内均匀导出,进而对挤出机机体内的物料形成一定的推送力,有助于将挤出机机体内的物料推送至挤出头位置,避免物料积留在挤出机机体内,影响物料品质和设备运行效果,同时通入风盘内的气流完全可以是热风,如此便可向挤出机机体内均匀供热,保证挤出机机体内物料受热均匀。
[0013]
2、钢缝棱条在螺旋页的表面形成均匀的向外扩张的凸起,对物料具有一定的裹挟作用,能够尽可能多地将挤出机机体内物料往挤出头方向推送,使得物料在挤出机机体内能够充分得到利用,避免有物料被长时间留滞在挤出机机体内。
[0014]
3、加热套内设电热丝,可以通电产热,热量集中作用到挤出头上,对外伸的挤出头补充热量,进而保证物料的流态状态,避免物料凝结堵塞挤出头,加压管用于向挤出头内充气,以补充挤出压力,进而更好更快地挤出物料。
[0015]
4、制粒机构用于制取颗粒状产品,利用网圈与磨盘之间的磨搓作用,将集中的物料加工成均等的颗粒,挤出的物料充入网圈中,在网圈中与外界空气相接触,快速降温冷却,在冷却的过程中,磨盘旋转,与网圈之间相对运动,利用磨盘的外磨砂壁面和网圈的网口圈壁结构,对物料进行快速磨挤加工,从网圈网口圈壁中被挤出的物料体积小,故可快速冷却固化成型,最终脱离网圈,形成所需要的颗粒产品。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管分布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挤出头与制粒机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粒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底座;2、挤出机机体;3、挤出机电机;4、旋转轴;5、螺旋页;6、钢缝棱条;7、入料口;8、风盘;9、网盘;10、风管;11、挤出头;12、加压管;13、加热套;14、支撑板;15、制粒机构;16、固定盘;17、固定套;18、转轴;19、传动皮带;20、磨盘;21、网圈;22、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带切料结构的螺旋颗粒挤出机,包括底座1、挤出机机体2和制粒机构15,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挤出机机体2,且挤出机机体2的头端端面安装有挤出机电机3,挤出机电机3的轴端连接有旋转轴4,且旋转轴4从挤出机机体2的内部中心水平贯穿,旋转轴4的外壁固定有螺旋页5,螺旋页5的表面均焊接有钢缝棱条6,且钢缝棱条6关于旋转轴4呈放射状设置,钢缝棱条6在螺旋页5的表面形成均匀的向外扩张的凸起,对物料具有一定的裹挟作用,能够尽可能多地将挤出机机体2内物料往
挤出头11方向推送,使得物料在挤出机机体2内能够充分得到利用,避免有物料被长时间留滞在挤出机机体2内;
[0023]
挤出机机体2的头端上方设置有入料口7,且挤出机机体2的头端内部安装有风盘8,风盘8靠近挤出机机体2内腔的一面固定有网盘9,且风盘8远离挤出机机体2内腔的一面等距离固定有风管10,风管10的端部均从挤出机机体2的头端端面贯穿,利用风管10可以向空心的风盘8内送气,进入风盘8内的气流将会从网盘9的网口结构中向挤出机机体2内均匀导出,进而对挤出机机体2内的物料形成一定的推送力,有助于将挤出机机体2内的物料推送至挤出头11位置,避免物料积留在挤出机机体2内,影响物料品质和设备运行效果,同时通入风盘8内的气流完全可以是热风,如此便可向挤出机机体2内均匀供热,保证挤出机机体2内物料受热均匀;
[0024]
挤出机机体2的末端端部安装有挤出头11,且挤出头11的外壁上方连接有加压管12,挤出头11靠近挤出机机体2的一段外部套设有加热套13,且加热套13与挤出头11之间为无缝焊接,加热套13内设电热丝,可以通电产热,热量集中作用到挤出头11上,对外伸的挤出头11补充热量,进而保证物料的流态状态,避免物料凝结堵塞挤出头11,加压管12用于向挤出头11内充气,以补充挤出压力,进而更好更快地挤出物料;
[0025]
挤出头11的端部竖向设置有支撑板14,制粒机构15从支撑板14的内部贯穿,制粒机构15包括固定盘16、磨盘20和网圈21,且固定盘16靠近挤出头11端部的一侧表面焊接有磨盘20,挤出头11的端面固定有网圈21,且磨盘20配合在网圈21的内侧,固定盘16远离挤出头11端部的一侧表面中心固定有固定套17,且固定套17的内部贯穿有转轴18,转轴18伸入固定套17内部的一端固定在磨盘20上,且转轴18外露固定套17的一端外侧套设有传动皮带19,制粒机构15用于制取颗粒状产品,利用网圈21与磨盘20之间的磨搓作用,将集中的物料加工成均等的颗粒,网圈21固定在挤出头11的端面,与挤出头11的挤出口相连通,故挤出的物料将会充入网圈21中,并在网圈21中与外界空气相接触,快速降温冷却,在冷却的过程中,磨盘20受传动皮带19牵动转轴18旋转而旋转,与网圈21之间相对运动,利用磨盘20的外磨砂壁面和网圈21的网口圈壁结构,对物料进行快速磨挤加工,从网圈21网口圈壁中被挤出的物料体积小,故可快速冷却固化成型,最终脱离网圈21,形成所需要的颗粒产品,挤出头11的外壁下方和支撑板14的外壁下方均焊接有料槽22,且料槽22呈折弯状结构,料槽22用于承接制好的颗粒产品,并可将颗粒产品平稳导出,以完成对颗粒产品的取用和存储。
[0026]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螺旋颗粒挤出机,首先启动挤出机电机3,旋转轴4旋转,带动螺旋页5运动,然后通过入料口7向挤出机机体2内导入物料,接着便可通过风管10向空心的风盘8内送入热流空气,热流空气经过网盘9均匀进入挤出机机体2内,对挤出机机体2内的物料进行软化加工,结合螺旋页5对物料的绞碎、搅拌、推送等作用,将物料快速推至挤出头11位置,且物料在移送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于风盘8处热流空气的推力作用,物料快速到达挤出头11位置后,开启加热套13的接电开关,加热套13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直接作用到挤出头11上,对经过挤出头11的物料进行补充加热,保证物料的流态状态,接着通过加压管12向挤出头11内输送空气,对挤出头11内物料进行加压,使得物料被快速推至制粒机构15位置,物料进入网圈21中后,启动传动皮带19端侧所连的电机,传动皮带19带动磨盘20旋转,对进入网圈21中的物料进行磨挤加工,物料被从网圈21的网口圈壁中挤出,磨盘20旋转后,随即将挤出的物料与网圈21中的物料切断,进而使得挤出网圈21的物料快速成型为
颗粒产品,最终下落至料槽22中,由料槽22集中导出。
[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