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1565发布日期:2021-01-01 13:19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扣注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产品,当模具上涉及到倒扣结构的,一般都比较复杂。尤其四周都有倒扣,因此模具四周都需有滑块出模,滑块比较难设计。通常会采用油缸带滑块出模,或者采用大滑块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成本较高,脱模效果也不是很好。

因此,提供一种脱模效果好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脱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下模板、上模板、第二固定板、前模仁和后模仁;

所述下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上模板之间,所述上模板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所述前模仁设置在所述下模板上,所述后模仁设置在所述上模板上;

所述下模板和所述前模仁上均设置有斜导柱;

所述上模板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多个外滑块,多个所述外滑块均与所述斜导柱连接,以使所述斜导柱能够驱动所述外滑块在所述上模板上滑动;

所述后模仁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所述第一内滑块与所述斜导柱连接,以使所述斜导柱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内滑块在所述后模仁上滑动,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内滑块的驱动件;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斜楔铲机,所述斜楔铲机上设置有前模滑块,在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时,所述前模滑块远离注塑件。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斜楔铲机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另一端呈楔形,且所述斜楔铲机呈楔形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滑轨,所述前模滑块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滑轨适配的限位滑槽,以使所述下模板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时,所述前模滑块能够远离注塑件;

所述前模滑块上设置有用于注塑件内侧成型的成型面。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外滑块包括第一外侧滑块、第二外侧滑块和第三外侧滑块;

所述第一外侧滑块、所述第二外侧滑块和所述第三外侧滑块上均开设有与所述斜导柱适配的导柱孔;

所述第一外侧滑块、所述第二外侧滑块和所述第三外侧滑块上均设置有用于注塑件外侧成型的成型面。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内滑块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成型面,所述第一内滑块内插设有斜顶,所述斜顶与所述第一内滑块配合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成型面,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内滑块内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斜顶座,所述斜顶滑动套设在所述斜顶座上,所述斜顶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

所述第一内滑块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斜顶的倾斜安装孔,所述倾斜安装孔越远离所述斜顶座越靠近所述后模仁。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斜顶座上插设有定位件,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件适配的第一定位弧形槽,所述腔体内开设有与所述定位件适配的第二定位弧形槽;

在脱模前,所述第二定位弧形槽较所述第一定位弧形槽靠近成型面;

在脱模前,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弧形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斜顶座上设置有斜顶限位件,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与所述斜顶限位件适配的斜顶限位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模板外壁设置有提升杆,所述下模板外壁设置有锁扣,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解锁杆;

所述锁扣内设置有弹簧和锁舌板,所述提升杆上开设有与所述锁舌板卡接的卡槽;

所述解锁杆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锁舌板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弧形凸起抵接的锁头,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锁头抵接时,所述锁舌板与所述卡槽脱开。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模板上开设有多个光孔,所述光孔内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上均设置有冷却管路。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注塑管路,所述注塑管路与所述上模板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下模板、上模板、第二固定板、前模仁和后模仁;下模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上模板之间,上模板设置在下模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前模仁设置在下模板上,后模仁设置在上模板上;下模板和前模仁上均设置有斜导柱;上模板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多个外滑块,多个外滑块均与斜导柱连接,以使斜导柱能够驱动外滑块在上模板上滑动;后模仁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内滑块和第二内滑块,第一内滑块与斜导柱连接,以使斜导柱能够驱动第一内滑块在后模仁上滑动,上模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内滑块的驱动件;第一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斜楔铲机,斜楔铲机上设置有前模滑块,在下模板远离第一固定板时,前模滑块远离注塑件。

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下模板抬起,此时斜楔铲机会带动前模滑块与注塑件分离,然后工作人员将上模板与下模板分别,在上模板远离下模板的过程中,设置在下模板和前模仁上的斜导柱会驱动上模板上的多个外滑块相对上模板滑动,从而使得多个外滑块远离注塑件,同时斜导柱还会驱动后模仁上的第一内滑块远离注塑件,最后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二内滑块远离注塑件,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对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的注塑件进行脱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的示意图的第一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的示意图的第二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中斜楔铲机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中第一内滑块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生产的产品。

图标:

100-第一固定板;110-斜楔铲机;120-前模滑块;130-限位滑轨;

200-下模板;210-斜导柱;220-限位螺栓;

300-上模板;310-第一外侧滑块;320-第二外侧滑块;330-第三外侧滑块;340-导柱孔;

400-第二固定板;

500-前模仁;

600-后模仁;610-第一内滑块;611-斜顶;612-斜顶座;613-倾斜安装孔;614-定位件;615-第一定位弧形槽;616-第二定位弧形槽;617-斜顶限位件;618-斜顶限位槽;619-第一通孔;620-第二内滑块;630-驱动件;631-推杆;

710-提升杆;720-解锁杆;721-弧形凸起;730-弹簧;740-锁舌板;741-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00、下模板200、上模板300、第二固定板400、前模仁500和后模仁600;下模板200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0和上模板300之间,上模板300设置在下模板200与第二固定板400之间;前模仁500设置在下模板200上,后模仁600设置在上模板300上;下模板200和前模仁500上均设置有斜导柱210;上模板300上可滑动的设置有多个外滑块,多个外滑块均与斜导柱210连接,以使斜导柱210能够驱动外滑块在上模板300上滑动;后模仁60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内滑块610和第二内滑块620,第一内滑块610与斜导柱210连接,以使斜导柱210能够驱动第一内滑块610在后模仁600上滑动,上模板300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内滑块620的驱动件630;第一固定板100上固定设置有斜楔铲机110,斜楔铲机110上设置有前模滑块120,在下模板200远离第一固定板100时,前模滑块120远离注塑件。

具体使用时,工作人员先将下模板200抬起,此时斜楔铲机110会带动前模滑块120与注塑件分离,然后工作人员将上模板300与下模板200分别,在上模板300远离下模板200的过程中,设置在下模板200和前模仁500上的斜导柱210会驱动上模板300上的多个外滑块相对上模板300滑动,从而使得多个外滑块远离注塑件,同时斜导柱210还会驱动后模仁600上的第一内滑块610远离注塑件,最后通过驱动件630驱动第二内滑块620远离注塑件,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方便的对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的注塑件进行脱模。其中,驱动件630通过推杆631与第二内滑块620连接。

其中,斜导柱210设置在下模板200和前模仁500上,当下模板200与上模板300分开时,斜导柱210能够驱动上模板300上的外滑块和后模仁600上的第一内滑块610及第二内滑块620,从而使得外滑块、第一内滑块610及第二内滑块620与注塑件分离并远离注塑件,以使注塑件能够顺利排出。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周圈倒扣注塑成型脱模结构在进行使用时,第一固定板100、下模板200、上模板300和第二固定板400处于竖立状态,上模板300不在下模板200的上方,第二固定板400与注塑设备的驱动端连接,通过注塑设备的驱动,第二固定板400能够带动上模板300沿水平运动远离下模板200。

并且,上模板300外壁设置有提升杆710,下模板200外壁设置有锁扣,第一固定板100上设置有解锁杆720;锁扣内设置有弹簧730和锁舌板740,提升杆710上开设有与锁舌板740卡接的卡槽;解锁杆720设置有弧形凸起721,锁舌板740上设置有能够与弧形凸起721抵接的锁头741,弧形凸起721与锁头741抵接时,锁舌板740与卡槽脱开。当注塑设备带动上模板300远离下模板200时,由于提升杆710和锁扣的卡接,使得注塑设备会带着上模板300和下模板200同步运动此时第一固定板100是固定在注塑设备上的,因此下模板200会与第一固定板100分离,此时可以使得斜楔铲机110驱动前模滑块120脱模,并且在下模板200远离第一固定板100的过程中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00上的解锁杆720的弧形凸起721会靠近锁舌板740的锁头741,当下模板200移动到设定位置后,解锁杆720上的弧形凸起721能够与锁头741抵接,从而对锁头741形成压迫,使得锁头741带动锁舌板740压迫弹簧730,此时锁舌板740与提升杆710接触连接,上模板300能够脱离下模板200移动,从而继续外滑块、第一内滑块610和第二内滑块620的脱模。

另外,下模板200上开设有多个光孔,光孔内设置有限位螺栓220,限位螺栓220与第一固定板100固定连接。通过限位螺栓220的设置,限制下模板200远离第一固定板100的最大位置,避免下模板200脱落。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斜楔铲机11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00上,另一端呈楔形,且斜楔铲机110呈楔形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滑轨130,前模滑块120上开设有与限位滑轨130适配的限位滑槽,以使下模板200远离第一固定板100时,前模滑块120能够远离注塑件;前模滑块120上设置有用于注塑件内侧成型的成型面。

具体的,当下模板200远离第一固定板100时,斜楔铲机110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00上的,因此斜楔铲机110不会随下模板200移动,而前模滑块120位于前模仁500内,受下模板200的驱动,前模仁500会带动前模滑块120随下模板200移动,此时前模滑块120会沿限位滑轨130移动,从而使得前模滑块120与注塑件分离。

其中,当下模板200远离第一固定板100时,斜楔铲机110会远离前模仁500,并且斜楔铲机110远离后会为前模滑块120提供空间,以使前模滑块120能够朝向远离注塑件的方向移动。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外滑块包括第一外侧滑块310、第二外侧滑块320和第三外侧滑块330;第一外侧滑块310、第二外侧滑块320和第三外侧滑块330上均开设有与斜导柱210适配的导柱孔;第一外侧滑块310、第二外侧滑块320和第三外侧滑块330上均设置有用于注塑件外侧成型的成型面。

具体的,当上模板300与下模板200分离时,下模板200上的斜导柱210会驱动第一外侧滑块310、第二外侧滑块320和第三外侧滑块330远离注塑件,从而完成脱模工作。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滑块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成型面,滑块内插设有斜顶611,斜顶611与滑块配合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成型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滑块内开设有腔体,腔体内可滑动的设置有斜顶座612,斜顶611滑动套设在斜顶座612上,斜顶611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滑块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斜顶611的倾斜安装孔613,倾斜安装孔613越远离斜顶座612越靠近后模仁600。

具体的,在进行脱模时,第一内滑块610会斜导柱210驱动朝向远离注塑件的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一内滑块610会远离注塑件,使得第一内滑块610上的成型面与注塑件分离,此时斜顶611与第一内滑块610形成的成型面与注塑件卡位,使得斜顶611不会跟随第一内滑块610移动,从而使得斜顶611被拉出第一内滑块610,斜顶611顺着倾斜安装孔613被拉出滑块,并且倾斜安装孔613越远离斜顶座612越靠近后模仁600,因此使得斜顶611拉出滑块时会朝向后模仁600移动,从而使得斜顶611与滑块形成的成型面与注塑件分离,因为斜顶611的一端套设在斜顶座612上,因此斜顶611不会从第一内滑块610内拉出,当第一内滑块610运动到与斜顶座612抵接时,第一内滑块610能够带动斜顶座612移动,从而使斜顶611远离注塑件,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实现两个方向的脱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式可以用作结构强度较大的注塑件使用。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斜顶座612上插设有定位件614,后模仁600上开设有与定位件614适配的第一定位弧形槽615,腔体内开设有与定位件614适配的第二定位弧形槽616;在脱模前,第二定位弧形槽616较第一定位弧形槽615靠近成型面;在脱模前,定位件614的一端与腔体的内壁抵接,另一端位于第一定位弧形槽615内。

具体的,在脱模时,第一内滑块610朝着远离注塑件的方向移动,此时斜顶座612上的定位件614被后模仁600上的第二定位弧形槽616定位,并且此时滑块的内壁没有与斜顶座612的前壁抵接,因此定位件614不会移动,由于定位件614不移动,使得斜顶座612固定,斜顶座612会支撑斜顶611不会随第一内滑块610移动,而且第一内滑块610上的倾斜安装孔613越远离斜顶座612越靠近后模仁600,因此使得斜顶611被斜顶座612顶出第一内滑块610时,斜顶611会朝向后模仁600移动,从而使得斜顶611能够与注塑件完成分离。

其中,当第一内滑块610继续远离注塑件的过程中,第一内滑块610的第一定位弧形槽615会移动至定位件614处,此时定位件614的上方为第一定位弧形槽615,下方为第二定位弧形槽616,并且此时,第一内滑块610的内壁能够与斜顶座612靠近注塑件的一侧的外壁抵接,当第一内滑动块带动斜顶座612移动时,定位件614受力能够与第二定位弧形槽616分离,从而使得第一内滑块610能够带动斜顶座612移动,此时斜顶611与注塑件已经完全分离。

其中,通过定位件614的设置,无需注塑件自身拉住斜顶611,提高脱模后注塑件的质量,降低注塑件损坏的几率。

其中,在未脱模时,定位件614的一端能够与第一内滑块610的内壁抵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619与后模仁600上的第二定位弧形槽616连接,从而通过定位件614对斜顶座612进行固定。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斜顶座612上设置有斜顶限位件617,后模仁600上开设有与斜顶限位件617适配的斜顶限位槽618。

具体的,斜顶限位件617的一端与斜顶座612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斜顶限位槽618配合。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下模板200和上模板300上均设置有冷却管路。

具体的,通过冷却管路对下模板200、前模仁500、上模板300和后模仁600冷却,提高注塑件的质量。

参见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固定板400上设置有注塑管路,注塑管路与上模板300连接。

具体的,注塑材料通过注塑管路注塑到外滑块、第一内滑块610、第二内滑块620和前模滑块120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