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6491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粒机械,尤其是涉及到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
中高浓度的聚丙烯酰胺胶体在干燥前必须经过造粒,由于这种胶体的粘度高粘附力强,造粒十分困难,现在造粒一般采用卧式螺杆挤压机,物料经螺杆推送至出料口靠螺杆端部的刀片将胶体切成粒状,再用滚筒干燥机进行热风干燥,由于卧式螺杆挤压机的这种结构很难将胶体造成单个颗粒,极易粘连成块状,影响了干燥速度,增加粉碎难度和产品使用时的溶解时间,由于只是在轴向出料,所以生产率也很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容易的造粒并不易粘连,且生产率高的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结构本机包括机架、传动装置、螺旋挤压机、双螺旋螺杆。在螺旋挤压机的下顶端通过法兰连接一个造粒筒,造粒筒的底部及圆周侧面上从上到下带有多个通孔,通孔均按一定规则排列。螺杆延伸至造粒筒内,在螺杆的底端同轴安装一个柱形且外轮廓为渐开线形的齿轮式多刃立式切刀、物料从进料口或者通过加料器进入螺旋挤压机,传动装置带动双螺旋螺杆转动,使物料被推送到造粒筒内,在螺杆的轴向力和柱形齿轮式多刃立式切刀经向刀的作用下,胶体物粒通过造筒顶部和侧面的孔挤出,并被齿轮式多刃立式切刀断,从而形成颗粒。
由于采用了柱形齿轮式立式切刀和造粒筒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的使聚丙烯酰胺胶体不粘连的造粒,并且该机不但轴向出料,侧向也出料,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易于实现造粒的连续自动化生产。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沿A-A剖面剖示图。

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传动装置2,螺旋挤压机4,双螺旋螺杆5,造粒筒8,柱形立式切刀7,造粒筒8通过法兰6连接在螺旋挤压机4的下顶端,造粒筒8的底部及圆周侧面上从上到下带有多个直径为6毫米的通孔9,通孔9以三角形形式规则排列,双螺旋螺杆5延伸至造粒筒8内,在螺杆的底端同轴安装一个4片柱形齿轮式立式切刀7,其柱形外轮廓呈渐开线形,当胶体物料从进料口3进入螺旋挤压机后,传动装置2驱动双螺旋螺杆5转动,将胶体物料压至造粒筒8内,在螺杆5轴向力和齿轮式切刀7经向力的作用下,胶体物料通过造粒筒8顶部和侧面的孔9被挤出,同时并被齿轮式切刀7切断,从而形成颗粒,切下的颗粒直接落入下边的混料器中进行下一步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包括机架、传动装置、螺旋挤压机和双螺旋螺杆,其特征在于在螺旋挤压机的下顶端,通过法兰(6)连接一个造粒筒(8),造粒筒(8)的底部及圆周侧面上从上到下带有多个规则排列的通孔(9),螺杆(5)延伸至造粒筒(8)内,在螺杆的底端,同轴安装一个柱形且外轮廓为渐开线形的齿轮式多刃立式切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筒(8)底部及圆周侧面上的多个规则排列的通孔(9)呈三角形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式多刃立式切刀的刀刃数量为4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酰胺胶体造粒机,该机是在螺旋挤压机下顶端装一个底部和圆周面上带有多个通孔9的造料筒8,带有柱形齿轮式多刃立式切刀7的双螺旋螺杆5将胶体物料送至造粘筒8内并通过通孔9挤出并切断,从而形成颗粒,本机造料容易可靠,可从造粒筒8底部和侧面同时出料,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且易于实现造粒的连续自动化生产。
文档编号B29B9/06GK2383652SQ9820280
公开日2000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7日
发明者罗健辉, 蒋立杰, 孙婧 申请人:罗健辉, 蒋立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