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252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自动转向换气器。
换气器或换气扇目前均安装于房屋的窗户上,大致可分为电动或者手动两种类型。电动的换气器使用时需要人工打开和关闭,比较麻烦,且运转时带有一定的噪音。风动的换气器则存在着换气效率低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人曾设计出一种自动转向换气器并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号为00255692.8)。这种自动转向换气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使用方便、无噪音等特点。但是,上述的自动转向换气器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它是利用内外叶轮的转动来实现换气目的,其结构较复杂、换气的效率不是很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使它具有结构简单、换气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包括支承座和外壳,支承座呈圆筒状,外壳的形状为一个弯曲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圆筒,其下端套在支承座上,外壳内有一个内筒,内筒垂直于支承座的方向设置,且于外壳的弯曲处贯通外壳。
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一般安装于屋顶上。在本换气器中,支承座一般垂直于地面设置并与室内相通。套在支承座上的外壳能随着自然风的风向变化而自动转向。自然风从内筒中通过,并带动室内的臭气等有害气体经支承座向外排出,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
显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内筒取代了原有的内外叶轮,其结构较为简单,并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由于自然风通过内筒过程中的阻力小、风速快,故能大大提高换气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给出。
附图是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承座;2、外壳;3、内筒;4、弹珠;5、导向片;6、防水板。
如图所示,本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包括支承座1、外壳2和内筒3。支承座1为圆筒状,一般垂直固定于屋顶或者室外的通风之处。本实施例中,支承座1上端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内装有弹珠4。这样,外壳2套在支承座1上后可以随风向灵活转动。
内筒3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贯通外壳2,内筒3的内端位于外壳2内,离外壳2的上端面有一定的距离。这是为了保证自然风通过内筒3时能有效抽取室内的空气通过外壳2向外排出。本实施例中,内筒3的外形呈锥形,其外端的口径较大。在使用过程中,自然风是从内筒3的外端往内端方向吹。由于口径逐渐变小,风速将加快,因此能提高换气效率。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外壳2上部外侧垂直固定着导向片5。导向片5起导向作用,使外壳2随着自然风的方向变化而转动,即内筒3的方向与自然风的风向始终一致,永远保持顺风。
另外,外壳2上部的内侧还设有防水板6。防水板6可以阻挡室外的雨水由外壳2上端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2、内筒3、导向板5和防水板6均可采用塑料,尤其是玻璃钢作为材料制成。导向板5、防水板6与外壳2最好能连为一体,一次性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包括支承座(1)和外壳(2),支承座(1)呈圆筒状,外壳(2)的形状为一个弯曲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圆筒,其下端套在支承座(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2)内有一个内筒(3),内筒(3)垂直于支承座(1)的方向设置,且于外壳(2)的弯曲处贯通外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座(1)上端外侧设有环形凹槽,凹槽内装有弹珠(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3)的内端位于外壳(2)内,离外壳(2)的上端面有一定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3)的外形呈锥形,其外端的口径较大。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2)上部外侧垂直固定着导向片(5)。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2)上部的内侧设有防水板(6)。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结构的自动转向换气器,适用于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包括支承座和外壳,支承座呈圆筒状,外壳的形状为一个弯曲成直角或近似直角的圆筒,其下端套在支承座上,外壳内有一个内筒,内筒垂直于支承座的方向设置,且于外壳的弯曲处贯通外壳。本换气器一般安装于屋顶上。在本换气器中,内筒取代了原有的内外叶轮,其结构较为简单,提高了换气效率,并可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3L17/00GK2465068SQ01210899
公开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6日
发明者李法聪 申请人:李法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