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528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使导热介质能填补于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的结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为了加快散热鳍片组的散热速率,会在散热鳍片组上设置热管。该热管内会设置有毛细组织或工作流体,利用该毛细组织或工作流体与散热鳍片组上的热量进行热交换,使散热鳍片组能快速的冷却散热。而公知的散热鳍片组10a与热管20a间的组装,如


图1所示,其是在每一散热鳍片1a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11a,穿孔11a的孔径须略大于热管20a的外径,以方便热管20a穿设在散热鳍片1a的穿孔11a中。但因穿孔11a孔径略大于热管20a外径,会使热管20a与穿孔11a之间产生间隙,而该间隙的产生,相对会使热阻增大,从而使热传效率降低。
因此,为解决间隙问题,在热管20a尚未穿入散热鳍片1a的穿孔11a内时,先在热管20a外缘上涂布一层导热介质2a,如导热胶或锡料,当导热介质2a在间隙中凝固后,使热管20a的外侧表面上包覆一层导热介质2a,依靠导热介质2a的作用而使热传效率提高。
上述公知的热管20a在穿入穿孔11a内时,导热介质2a却在热管20a贯穿行进过程中,被穿孔11a内壁所刮除,并堆积在邻近穿孔11a周缘的散热鳍片1a侧边上,使导热介质2a无法完全包覆在热管20a的外侧表面上,从而丧失涂布导热介质2a的功能。
鉴于此,本设计人为改进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其能使导热介质填补于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使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鳍片上开设有穿孔,该穿孔的孔径大于热管的外径。当将热管穿设在穿孔内时,该热管的上侧处与穿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置入空间,因此可在所述置入空间内灌入导热介质,经过加热后,使熔化后的导热介质向下流动,从而布满在整个热管的外侧表面上,使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所述穿孔上所形成的置入空间除了可以是一半圆弧孔外,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如半椭圆形孔、半方形孔、半尖锥圆孔等。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能够使导热介质均匀的填补在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使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公知散热鳍片组与热管间的正面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一散热鳍片的立体外观图;图4是图3的主视图;图5是图2的侧面剖视图;图6是图2的正面剖视图;图7是导热介质灌入置入空间的侧面剖视图;图8是导热介质填补于热管与散热鳍片间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a-散热鳍片组 20a-热管1a-散热鳍片 11a-穿孔2a-导热介质
100-散热器 10-散热鳍片组20-热管 30-导热介质1-散热鳍片 11-穿孔111-置入空间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如图2所示,散热器100由散热鳍片组10与热管20所组成,并可以安装在发热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器)上,用于发热电子组件的散热。其中,散热鳍片组10由多个散热鳍片1组成。散热鳍片1呈片状,在每一散热鳍片1的相同位置处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穿孔11,在本实施例中开设有并列的两个穿孔11,使热管20(如图7所示)可穿设在散热鳍片1的穿孔11中。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穿孔11的孔径大于热管的外径,当将热管20穿设在穿孔11内时,热管20的上侧处与穿孔11的内壁面之间正好形成一置入空间111,本实施例中置入空间111呈一半圆形孔。
如图5、图6所示,在组装时,先将各散热鳍片1组合成一散热鳍片组10,再将热管20安装在各散热鳍片1的穿孔11内后,在热管20的上侧处与穿孔11之间即形成所述的置入空间111,此时,即可将导热介质30(如锡膏)灌入置入空间111内,如图7所示,使置入空间111内填满导热介质30,再经加热后,使熔化后的导热介质30项下流动,从而布满包覆在整个热管20的外侧表面上,如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穿孔11上所形成的置入空间111除了可以是一半圆弧孔外,还可以是其它任一形状。如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置入空间111’为一半尖锥圆孔,或如
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置入空间111”呈一半方形孔等。
经过上述结构说明后可知,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其置入空间111的设置,使热管20可先安装于穿孔11内,再将导热介质30灌入穿孔11内所形成的置入空间111中,导热介质30再经过加热熔化后即可布满包覆在整个热管20的外侧表面上,使热管20与散热鳍片1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效率。同时,将各散热鳍片1一次性组成散热鳍片组10后,再将热管20穿设置入的方式,也比传统上将一片片鳍片以紧迫方式分别穿入热管,更加迅速、方便而节省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具有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不曾见于同类产品及公开使用过,申请前更未刊登在任何刊物上,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由多个散热鳍片排列组合成一散热鳍片组,并在所述散热鳍片上穿设有至少一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散热鳍片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穿孔,所述穿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热管的外径,所述热管穿设在穿孔内,且所述热管上侧处与穿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置入空间,在所述置入空间中灌入导热介质,经过加热而使熔化后的导热介质向下流动,并填补在所述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为锡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空间为一半圆弧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空间为一半尖锥圆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空间为一半方形孔。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鳍片与热管结合结构,主要是在多个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上设置至少一热管,构成一散热器。其中,各散热鳍片上开设有穿孔,穿孔的孔径大于热管的外径,当将热管穿设在穿孔内后,该热管的上侧处与穿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置入空间,因此可在所述置入空间内灌入导热介质,经过加热后,使熔化后的导热介质向下流动,并填补在该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从而使该散热器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
文档编号F28F9/26GK2746352SQ20042011764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2日
发明者崔惠民, 林国仁, 王树斌, 谢祯锋 申请人: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