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424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器的波纹板,属于热交换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余热回收器是一种通过热量交换而将热量回收利用的装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节约能源,余热回收器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余热回收器,包括壳体、余热回收器;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余热回收器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余热回收器是余热回收装置中的关键部件。现有技术中的余热回收器由多片波纹板连接组成,多片波纹板通过螺钉或其他紧固件连接成一体,该结构的余热回收器,由于波纹板周边是平面,波纹板连接时,面积小,连接牢固性较差,因此,使余热回收器整体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且耐温能力也有限,因此,影响了余热回收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牢固且结构简单的余热回收器,该余热回收器整体的耐压、耐温能力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余热回收器,包括至少两片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包边,安装时,波纹板与波纹板之间形成流道,相邻所述流道相互交错。上述余热回收器,其中,所述包边为U形。上述余热回收器,其中,所述波纹板的角上分别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侧面设有翻边。本发明通过在波纹板侧边设有包边,增加钎焊口波纹板边的厚度,将波纹板精确定位,并使波纹板自然分成两个流道,提高了余热回收器的流速,并增大了钎焊面,有利于焊接,从而,增加了余热回收器的焊接强度、增强了余热回收器的耐压能力,防止渗漏,使用更加安全。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波纹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余热回收器,包括至少一个波纹板1,波纹板1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为两个,也可为多个,余热回收器由多个波纹板1构成,在一个平面内的所述波纹板1彼此之间的轴线形成小于180度的夹角,也可将所述波纹板1并排排列。波纹板1上设有不同形状的波纹11,通过波纹板1不同波纹11的形状、分布和深度,在一台余热回收器产品上,可形成不同传热流道;安装时,波纹板1与波纹板1之间形成流道, 相邻的流道相互交错。波纹板1的波纹11在板面上的分布是多样的,可连续也可间断,也可按其它特殊形状分布等。所述波纹板1的夹角为30度-45度,所述波纹板1的波纹高度为2-15mm。波纹板1的形状不受限制,可以为人字波纹板了,也可为球形波纹板,矩形波纹板,三角波波纹板,波纹板1周边设有包边12向上或向下,所述包边12为U形,所述波纹板 1的角上分别设有凹口 13,所述凹口 13的侧面设有翻边121向上或向下,通过改进波纹板1 的四角翻边及四周包边设计,增加钎焊口波纹板边的厚度,将波纹板1精确定位,并使波纹板1自然分成两个流道,提高了余热回收器的流速,并增大了钎焊面,有利于焊接,增加余热回收器的焊接强度、增强了余热回收器的耐压能力,防止渗漏,使用更加安全。安装时,波纹板之间可通过紧固件连接成一体,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成一体,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器的使用性能,将波纹板1通过钎焊连接成一体,再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安装在余热回收器的壳体内。通过引入钎焊焊接工艺,实现了波纹板1的立体焊接,增强了余热回收器的耐温、耐压能力;从而,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包括至少两片波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板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包边,安装时,波纹板与波纹板之间形成流道,相邻所述流道相互交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为U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板的角上分别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侧面设有翻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板的波纹形状可以为人字波或球形波或矩形波或三角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板的波纹在波纹板板面上的分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全文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钎焊板式余热回收集成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余热回收器,包括至少两片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相对的侧边上分别设有包边,安装时,波纹板与波纹板之间形成流道,相邻所述流道相互交错,本发明通过在波纹板侧边设有包边,增加钎焊口波纹板边的厚度,将波纹板精确定位,并使波纹板自然分成两个流道,提高了余热回收器的流速,并增大了钎焊面,有利于焊接,从而,增加了余热回收器的焊接强度、增强了余热回收器的耐压能力,防止渗漏,使用更加安全。
文档编号F28D9/00GK102353286SQ201110238340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何文秀, 吴剑, 张仁涛, 惠明银 申请人:江苏巴威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