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577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是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
背景技术
加热炉是将物料或工件加热的设备。按热源划分有燃料加热炉、电阻加热炉、感应 加热炉、微波加热炉等,应用遍及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热处理、表面处理、建材、电子、材 料、轻工、日化、制药等诸多行业领域。工业燃油、燃气、燃烧锅炉设计制造时,为了防止锅 炉尾部受热面腐蚀和积灰,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不低于160 180°C左右,最高可达500 700°C,高温排放不但造成大量热能浪费,同时也污染环境。目前不同的行业使用的烟气余 热的换热器种类很多,回收的热量根据需要加热水、发生蒸汽作加热炉补水和生活用水,或 加热空气用作锅炉助燃风或物料的干燥,但现有的冶金、机械等行业的热处理炉设计结构 不合理,使烟气的热利用率非常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 炉,在节省燃料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气排放、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提高加热炉的热效 率,提高加热炉炉内被加热物体的品质。本实用新型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是由加热炉、烟道、空气预热器和 燃烧器构成,在加热炉顶部的烟道中安装了空气预热器,鼓风机的出口管路连接空气预热 器的入口,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管路经集合风道连接燃烧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空气预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其两端均设 有管板,两端管板之间固定有换热管,在空气预热器的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 a和出口 b。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换热管是翅片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空气预热器中的壳程设有至少一块折流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空气预热器的管程为烟气通道、壳程为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是将加热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 内部的换热管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用于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降低能量 消耗。本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利用烟气的余 热来加热空气使燃料能充分燃烧,节省燃料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气排放,节能环保
一举两得。

说明书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是由加热炉1、烟道2、空气预热 器3和燃烧器4构成,在加热炉1顶部的烟道2中安装了空气预热器3,空气预热器3的上、 下两端均与烟道2用法兰8连接。鼓风机5的出口管路连接空气预热器3的入口 a,空气预 热器3的出口 b管路经集合风道6连接燃烧器4。空气预热器3为管壳式换热器,其两端均设有管板9,两端管板9之间插接若干换 热管10,换热管10是翅片管。其管程为烟气通道、壳程为空气通道,在空气预热器3的壳体 11上设有空气入口 a和出口 b。空气预热器3中的壳程设有至少一块与其相固定的折流板7,增加空气在空气预 热器中的停留时间,使其能充分地与换热管接触,使空气达到较高温度,同时也有效地降低 了废气的排放温度,减少了环境污染。以热处理炉为例原热处理炉一般没有余热回收装置,排烟温度一般在500 650°C左右,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炉,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200°C左右,将空间温度预热到 300 400°C左右,提高热处理炉效率20 30%左右。
权利要求1.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是由加热炉(1)、烟道(2)、空气预热器(3)和燃烧 器(4)构成,其特征是在加热炉(1)顶部的烟道(2)中安装了空气预热器(3),鼓风机(5)的 出口管路连接空气预热器(3)的入口 a,空气预热器(3)的出口 b管路经集合风道(6)连接 燃烧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空气预热器(3) 为管壳式换热器,其两端均设有管板(9),两端管板(9)之间固定有换热管(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换热管(10)是翅片管。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空气预 热器(3)中的壳程设有至少一块折流板(7)。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其特征在于空气预 热器(3)的管程为烟气通道、壳程为空气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属于加热装置,是由加热炉、烟道、空气预热器和燃烧器构成,在加热炉顶部的烟道中串接了空气预热器,鼓风机的出口管路连接空气预热器的入口,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管路经集合风道连接燃烧器。本实用新型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高效热处理炉是将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内部的换热管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受热面。用于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利用烟气的余热来加热空气使燃料能充分燃烧,节省燃料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废气排放,节能环保一举两得。
文档编号F23L15/04GK201909551SQ201120044228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2日
发明者刘智泉, 刘阳, 陈启林 申请人:刘智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