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475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空气能热泵热水机由于其高效节能无污染的特点被誉为终级式热水器。套管式换热器作为水侧换热器在空气能热泵热水机领域被广泛使用。现有的套管式换热器采用两个套管层叠式(上下两层)的结构,即两个套管分别单独绕管且一个套管位于另一个套管上方。这种换热器不仅体积大、成本高,而且进出水口的高度差较大,导致水量分配不均,热水与制冷剂换热不均,两个套管出水口温差较大,汇流后总水温降低,影响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的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制冷剂进口和第一制冷剂出口;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交替螺旋层叠,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制冷剂进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将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交替螺旋层叠,可以减小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高度差,且可以使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高度差为固定值,由此可以减小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相比单独绕管后再上下叠加的现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水量分配 更加均匀,这样可以使水与制冷剂更加均匀地换热以使分别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流出的水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可以避免水汇流后总水温降低以提高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并且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交替螺旋层叠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紧凑,由此不仅可以减小所述换热器的体积,而且可以降低所述换热器的生产成本。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套管的多层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多层依次相连。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可以节约所述换热器的安装空间。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上端。这样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水口连通且具有总进水口的进水管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出水口连通且具有总出水口的出水管。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安装连接更加方便,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等优点。[0010]所述进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总进水口连通的进水弯头,所述出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的出水弯头。由此可以进一步使所述换热器的安装连接更加方便。 所述出水管的上端设有排气阀。这样可以避免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而影响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设有排水阀。这样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内的水冻结。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连通的第一制冷剂进管和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出管,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连通的第二制冷剂进管和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出管。这样不仅可以使制冷剂更加容易地流入和流出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而且可以便于所述换热器的安装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侧面上。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结构更加合理以进一步节约所述换热器的安装空间。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中的至少一个相连。由此可以使所述换热器的安装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换热器10、第一套管100、第一制冷剂进管110、第一制冷剂出管120、第二套管200、第二制冷剂进管210、第二制冷剂出管220、进水管300、进水弯头310、出水管400、出水弯头410、排气阀500、排水阀600、安装支架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包括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第一套管100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制冷剂进口和第一制冷剂出口。第二套管200与第一套管100交替螺旋层叠,第二套管200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制冷剂进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即第二套管200与第一套管100穿插绕管。换言之,第一套管100为层叠式螺旋状,第二套管200为层叠式螺旋状,第一套管100多层和第二套管200的多层相互穿插层叠。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通过将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交替螺旋层叠,可以减小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的高度差,且可以使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的高度差为固定值,由此可以减小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相比单独绕管后再上下叠加的现有换热器,换热器10的水量分配更加均匀,这样可以使水与制冷剂更加均匀地换热以使分别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流出的水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可以避免水汇流后总水温降低以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并且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交替螺旋层叠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紧凑,由此不仅可以减小换热器10的体积,而且可以降低换热器10的生产成本。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具有换热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其中,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套管100的多层和第二套管200的多层可以依次相连(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套管100的每层与第二套管200的相邻的两层或一层是相互接触的。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的高度差以进一步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减小换热器10的体积以节约换热器10的安装空间。可选地,如图1所示,换热器10还可以包括安装支架700,安装支架700可以与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换言之,安装支架700可以与第一套管100相连,安装支架700也可以与第二套管200相连,安装支架700还可以分别与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相连。通过设置安装支架700,可以利用安装支架700将整个换热器10安装在设备(如热水器)上,即可以使换热器10的安装更加方便。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1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可以设在第一套管100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可以设在第一套管100的上端,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可以设在第二套管200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可以设在第二套管200的上端。由此可以使水的流向和制冷剂的流向相反,即可以使水与制冷剂逆向换热,这样可以使水和制冷剂 始终在保持较高的温差下进行换热,从而可以使换热更加充分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有利地,如图1所示,换热器10还可以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且具有总进水口的进水管300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且具有总出水口的出水管400。由此可以使水通过进水管300同时进入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以使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的水分配量更加均匀,且可以使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内的水通过出水管400流出。这样可以使换热器10的安装连接更加方便。此外,由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的距离较短、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较短,因此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的长度较短,进水管300和出水管400具有占用空间小、成本低等优点。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水管300上可以设有与所述总进水口连通的进水弯头310,出水管400上可以设有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的出水弯头410。由此可以进一步使换热器10的安装连接更加方便。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10。如图1所示,出水管400的上端可以设有排气阀500。具体而言,排气阀500可以为自动排气阀。通过在进水管300的上端设置排气阀500,可以利用气体向上流动的特性,更加充分地对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进行排空,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而影响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有利地,如图1所示,进水管300的下端可以设有排水阀600。具体而言,排水阀600可以为手动排水阀。由此可以在换热器10不工作时通过打开排水阀600进行排水,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内的水冻结。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换热器10。如图1所示,第一套管100上可以设有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连通的第一制冷剂进管110和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连通的第一制冷 剂出管120,第二套管200上可以设有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连通的第二制冷剂进管210和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出管220。这样不仅可以使制冷剂更加容易地流入和流出第一套管100和第二套管200,而且可以便于换热器10的安装连接。有利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可以设在第一套管100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可以设在第二套管200的内侧面上。其中第一套管100的内侧面是指邻近层叠式螺旋状的第一套管100的中心轴线的面,第二套管200的内侧面是指邻近层叠式螺旋状的第二套管200的中心轴线的面。由此可以使第一制冷剂进管110和第一制冷剂出管120位于第一套管100的内侧、使第二制冷剂进管210和第二制冷剂出管220位于第二套管200的内侧,从而可以使换热器10的结构更加合理以进一步节约换热器10的安装空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 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制冷剂进口和第一制冷剂出口 ;及 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交替螺旋层叠,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制冷剂进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 ,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套管的多层和所述第二套管的多层依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上端,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水口连通且具有总进水口的进水管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出水口连通且具有总出水口的出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总进水口连通的进水弯头,所述出水管上设有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的出水弯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的上端设有排气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下端设有排水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连通的第一制冷剂进管和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出管,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连通的第二制冷剂进管和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出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口和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一套管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口和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设在所述第二套管的内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套管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制冷剂进口和第一制冷剂出口;及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交替螺旋层叠,所述第二套管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制冷剂进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F28D7/14GK203132140SQ2013200889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刘凯 申请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