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预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烹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73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全预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烹调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烹调设备;更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宽火力输出范围的全预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烹调设备。



背景技术:

烹调尤其是中式烹调的技法繁多,包括炒、爆、熘、烧、焖、炖、煮、烩等等。不同的烹调技法对火力的要求可能大相径庭,即使在同一烹调技法中,不同烹调阶段对烹调火力也可能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炒要求使用旺火对锅具进行快速加热,而焖则要求使用微火。又如,烧是先将主料进行适当热处理,接着加入汤(或水)和调料,而后先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慢烧至或酥烂(肉类,海味),或软嫩(鱼类,豆腐),或鲜嫩(蔬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因此,为了满足不同烹调技法的需要,要求用于进行锅具加热的燃烧器具有较宽的火力输出范围。

中国专利CN200820181382.2公开了一种套装式二用燃气灶,其采用二组燃烧器套装组合,中心一组为高、低压双气流给氧燃气燃烧器,由喷嘴连接一级引射管装在风室内,风室另一端连接二级引射管及燃烧头,当燃气由喷嘴进入一级引射管时由引射管的喇叭口吸入空气进行引射扩散,由风机吹入的空气,进入风室后向二级引射管继续引射扩散,经过双气流二次扩散后的燃气进入燃烧头喷出火盖进行大功率猛火燃烧。外圈一组为自然给氧的引射式燃气燃烧器,喷嘴连接引射管装在燃烧头上,当燃气由喷嘴进入引射管时由引射管的喇叭口吸入空气进行扩散混合然后进入燃烧头喷出火孔进行文火燃烧。

中国专利CN200410055898.9公开了一种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具有环状的主燃烧器以及配置在主燃烧器内侧的副燃烧器,主燃烧器由在内周部形成有内朝向开口的多个火焰孔的内焰式燃烧器构成,副燃烧器由在上端部形成有上朝向开口的火焰孔的上焰式燃烧器构成。另外,使主燃烧器的火焰孔朝向径向内侧并倾斜于周方向一方及上方,以抑制主燃烧器的火焰朝向内侧延伸。这种炉具用主副燃烧器,即使缩小主燃烧器的内径,也不会产生主燃烧器与副燃烧器的火焰发生干扰的问题,从而实现燃烧器的小型化。

中国专利CN201220721260.4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头部,其包括锥形锅圈、导流锥形帽、上封盖、紧固密封件、外表面燃烧构件、匀气盘及底座,锥形锅圈与紧固密封件的上部固定连接,底座的上部与紧固密封件的下部固定连接,上封盖安装在紧固密封件上,匀气盘设置在底座的底部,外表面燃烧构件插装在匀气盘与上封盖之间,在外表面燃烧构件内还设有内表面燃烧构件,内表面燃烧构件内腔套装有支撑筒,内表面燃烧构件和支撑筒的下部与匀气盘连接,上部连接导流锥形帽。

上述现有燃烧器虽然可以实现由文火至猛火的宽火力范围输出,但存在供气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实现产品小型化的缺陷。尤其是当该燃烧器用于烹调设备时,会使得烹调设备非常笨重且体积庞大,而这通常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意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易于实现小型化的全预混燃烧器及包括其的烹调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全预混燃烧器,包括:

内环炉头;

外环炉头,构造为环绕内环炉头;

进气管路,包括外管和设于外管中的内管;其中,外管的输出端与外环炉头连接,且外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外文丘里管;内管的输出端与内环炉头连接,且内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内文丘里管;

风机,与内文丘里管的内环空气入口和外文丘里管的外环空气入口相连通;

第一燃气管道,与设置在内文丘里管喉部的内环燃气入口相连通;

第二燃气管道,与设置在外文丘里管喉部的外环燃气入口相连通;

其中,在空气流动路径上,内环空气入口位于外环燃气入口的上游侧。

本实用新型中所指文丘里管的喉部包括其内径最小的区域以及与其内径最小区域紧密相邻的区域。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首先,由于进气管路构造为包括内管和外管的套管结构,并采用单一风机同时为内环炉头和外环炉头提供空气,因而极大地简化了燃烧器的结构和进气管路所占用的体积,易于实现燃烧器的小型化。

其次,由于内环空气入口在空气流动路径上位于外环燃气入口的上游侧,因而输送至外管中的燃气不会进入内管中,由此可以分别对内环炉头和外环炉头的火力进行较为精确的控制。特别是当燃烧器用于烹调设备时,这种精确火力控制对于烹调质量的提高是尤其有益的。

另外,由于采用了全预混的燃烧方式,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可显著提高燃烧效率,并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及污染物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中,内文丘里管可以完全位于外文丘里管之外,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收纳于外文丘里管之内,只要使得在空气流动路径上,内环空气入口位于外环燃气入口的上游侧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内文丘里管内藏于外文丘里管的收缩段中,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燃烧器的小型化,而且能够使得对外文丘里管中气体流动的影响较小。

本实用新型中,外环炉头的出火面可以水平或倾斜地设置在外环炉头顶部,也可以竖直或倾斜地设置在外环炉头内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环炉头具有位于其内周的柱状或锥状出火面,以有利于实现燃烧器的小型化。另外,这样的优点还在于,出火面中的火焰孔不容易被杂物堵塞,且汤、水等液体不易从火焰孔中进入燃烧器内部,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中,内环炉头的出火面可以水平或倾斜地设置在内环炉头顶部,也可以竖直或倾斜地设置在内环炉头外周或内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内环炉头具有位于其外周的柱状或锥状出火面,以有利于实现燃烧器的小型化,并同样因火焰孔不容易被杂物堵塞,以及因汤、水等液体不易从火焰孔中进入燃烧器内部而提高燃烧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可选择地,外环炉头为大火炉头,内环炉头为小火炉头。当需要较小火力时,仅由小火炉头出火加热而关闭大火炉头出火,小火炉头在其火力可调范围可以自由调节;当需要较大火力时,小火炉头和大火炉头都出火加热,并且可以同步调节小火炉头和大火炉头的火力大小,以实现对总输出火力大小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外环炉头具有位于其内周的柱状或锥状出火面,且同时内环炉头具有位于其外周的柱状或锥状出火面。其中,外环炉头的出火面既可以位于内环炉头的出火面之上或之下,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面对于内环炉头的出火面。

更优选地,外环炉头的出火面位于内环炉头的出火面之上。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单一风机同时为内环炉头和外环炉头提供空气,因而当内环炉头工作而外环炉头不工作时,外环炉头的出火面同样会有空气流喷出。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外环炉头的出火面位于内环炉头的出火面之上,因而当内环炉头工作而外环炉头不工作时,由外环炉头出火面所喷出的空气流基本上不会或很少直接向内环炉头的出火面喷射,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因外环炉头出火面所喷出的空气而导致的内环炉头火焰熄灭,提高燃烧器在文火或小火状态下的燃烧稳定性。另外,当内环炉头和外环炉头同时工作时,内环炉头的火焰和外环炉头的火焰之间会相互错开而形成高度差,从而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产生相互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环炉头的顶部设置有小端朝上的导火锥,该导火锥可将由外环炉头所喷出的气流或火焰导流向上,从而避免或减少对内环炉头的火焰造成干扰。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外环炉头的出火面和内环炉头的出火面之间设置有点火针和火焰反馈针。

为了实现前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烹调设备,其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全预混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可以是用于执行炒、爆、熘、烧、焖、炖、煮、烩等单一或多种烹调技法的烹调设备,例如烧烩设备、煸炒设备、煎炸设备等等。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全预混燃烧器,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不仅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而且燃烧效率高、使用成本低。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预混燃烧器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全预混燃烧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预混燃烧器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进行剖切的剖视图。参见图1至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全预混燃烧器包括输出小火的内环炉头11、构造为环绕内环炉头11并输出大火的外环炉头12、进气管路20、无刷风机30、燃气管路40、脉冲点火器50、点火针61、火焰反馈针62和中央控制器70。点火针61连接到脉冲点火器50,火焰反馈针62、脉冲点火器50、无刷风机30和燃气比例阀421、422都通过控制线连接到中央控制器70。

外环炉头12包括外壳121、底座122、炉圈123和外环燃烧构件124。底座122设置在外壳121的内下部,并具有挡火环1221;炉圈123设置在外壳121顶部;外环燃烧构件124形成为圆筒状,其上端与炉圈123焊接连接,下端与挡火环1221焊接连接,外环燃烧构件124位于炉圈123和挡火环1221之间的区域形成外环炉头12的圆柱出火面1241。外环燃烧构件124通过将层叠设置的金属纤维网和不锈钢冲孔板卷绕成环状后再将其首尾两端焊接而制备得到。

内环炉头11包括内环基座111、内环顶盖112以及内环燃烧构件113。内环基座111固定在底座122的中心位置;内环燃烧构件113形成为圆筒状,其下端与内环基座111焊接连接,上端与内环顶盖112焊接连接,内环燃烧构件113位于内环基座111和内环顶盖112之间的区域形成内环炉头11的圆柱出火面1131。内环燃烧构件113通过将层叠设置的金属纤维网和不锈钢冲孔板卷绕成环状后再将其首尾两端焊接而制备得到。

内环炉头11和外环炉头12基本上同轴地设置,在内环炉头11和外环炉头12之间的环形腔体内靠近内环炉头11的位置(即出火面1241和出火面1131之间靠近出火面1131的位置)布置有用于点火的点火针61和用于火焰检测的火焰反馈针62。如图2所示,外环炉头12的出火面1241位于内环炉头11的出火面1131之上;内环顶盖112上固定有小端朝上的导火锥114,导火锥114与外环炉头12的出火面1241相互面对。

继续参见图2,进气管路20包括外管22以及设于外管22中的内管21,且内管21和外管22基本上同轴地设置。外管22的输出端与外环炉头12连接并相通,且外管22的输入端设置有外文丘里管221。内管21的输出端与内环炉头11连接并相通,且内管21的输入端设置有内文丘里管211,内文丘里管211内藏于外文丘里管221的收缩段2211中。无刷风机30的出风口与外文丘里管221的外环空气入口221A相连接并连通,由于内文丘里管211内藏于外文丘里管221的收缩段2211中,因而内文丘里管211的内环空气入口211A同样与无刷风机30的出风口相连通。

燃气管路40包括燃气主管41以及分别与燃气主管41相连通的第一燃气管道42和第二燃气管道43,第一燃气管道42上设置有第一燃气比例阀421,第二燃气管道43上设置有第二燃气比例阀431。第一燃气管道42的输出端与第一燃气喷嘴422连接,第一燃气喷嘴422与设置在内文丘里管211喉部的内环燃气入口211B连通。第二燃气管道43的输出端与第二燃气喷嘴432连接,第二燃气喷嘴432与设置在外文丘里管221喉部的外环燃气入口(图中不可见)连通。在空气流动路径上,内环空气入口211A位于外环燃气入口的上游侧。

由第一燃气管道42所输入的燃气在内文丘里管211里和空气混合后经由内管21流向内环炉头11,由第二燃气管道43所输入的燃气在外文丘里管221里和空气混合后经由外管22流向外环炉头12。输送至内环炉头11的混合气体与输送至外环炉头12的混合气体相互隔离而不交混,从而可实现对内环炉头11和外环炉头12火力的分别控制。采用中央控制器70,实现在所有火力负荷下,燃气空气配比恰当,保证燃烧工况正常。

当燃烧器点火时,中央控制器70控制无刷风机30鼓风进行吹扫一段时间并调节到合适风量,然后脉冲点火器50通电,点火针61放电,这时第二燃气比例阀431保持关闭,点火针61放电后,第一燃气比例阀421打开并调节到合适开度,燃气从内环炉头11的出火面1131喷出,被点火火花引燃;外环炉头12由于第二燃气比例阀431保持关闭,外文丘里管221并没有燃气流入,只有空气流过,所以外环炉头12的出火面1141没有火焰,只有空气吹出,仅起到加大空气量的作用。如果只需要较小的火力强度,那么第二燃气比例阀431会一直保持关闭,仅打开第一燃气比例阀421,使得只有内环炉头11有火,内环炉头11的火力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燃气比例阀421和无刷风机30来进行控制或调节。如果内环炉头11的最大火力还是不能满足火力要求,则控制第二燃气比例阀431打开,外环炉头12内就会有燃气流入并从外环炉头12的圆柱出火面1241喷出,从而被内环炉头11的火焰引燃,此时内环炉头11和外环炉头12都有火焰,整个燃烧器火力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燃气比例阀421、第二燃气比例阀431和无刷风机30来进行控制,并调节其空气燃气比例以达到充分燃烧。反之,当火力过大,内环炉头11和外环炉头12全开时最小火力还是太大,就可以关闭第二燃气比例阀431,仅保留内环炉头11出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全预混燃烧器优选实施例的烹调设备,该烹调设备可以是烧烩设备、煸炒设备、煎炸设备等等。烹调设备的其他结构部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知技术,故在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