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运动式炉排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82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交替运动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拱(1)、耐火砖平台一(2)、进料推料器(3)、炉排(14)、排渣装置(23)、干燥室(24)、燃烧室(25)和燃烬室(26);

所述的炉拱(1)为拱形结构,设于干燥室(24)、燃烧室(25)和燃烬室(26)的上方,与干燥室(24)、燃烧室(25)和燃烬室(26)形成一个密闭的空腔;

所述的进料推料器(3)设于耐火砖平台一(2)的左侧;

所述的炉排(14)分为三个层级,设为炉排一、炉排二和炉排三,每个层级的炉排都分别包括炉排片(16)、炉排片支座、炉排导轨(8)、导轨滑动件(5)、固定轨道(6)和轨道支撑件(7);

所述的炉排片(16)为矩形薄片,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在炉排片(16)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贯通炉排片(1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的炉排一、炉排二和炉排三的出风口分别设为出风口一、出风口二和出风口三;

所述的炉排片(16)设于炉排片支座上,炉排片支座通过螺母与导轨滑动件(5)固定连接,导轨滑动件(5)设于炉排导轨(8)上,炉排导轨(8)设于固定轨道(6)上,固定轨道(6)设于轨道支撑件(7)上;

炉排一设于干燥室(24)内,炉排二设于燃烧室(25)内,炉排三设于燃烬室(26)内;

所述的干燥室(24)设于耐火砖平台一(2)的下方右侧,包括炉排执行器一(4)、集灰斗一(9)、入风口一(10)、炉排末端推料器一(27)和耐火砖平台二(12),所述耐火砖平台一(2)的底面与炉排一的炉排片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集灰斗一(9)设于炉排一的轨道支撑件下方,入风口一(10)设于集灰斗一(9)的侧面,炉排末端推料器一(27)设于炉排一的右侧,耐火砖平台二(12)设于炉排末端推料器一(27)的下方,所述的炉排执行器一(4)设于耐火砖平台一(2)的下方;

所述的燃烧室(25)设于耐火砖平台二(12)的下方右侧,包括炉排执行器二(11)、集灰斗二(13)、入风口二(15)、炉排末端推料器二(28)和耐火砖平台三(18),所述耐火砖平台二(12)的底面与炉排二的炉排片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集灰斗二(13)设于炉排二的轨道支撑件下方,入风口二(15)设于集灰斗二(13)的侧面,炉排末端推料器二(28)设于炉排二的右侧,耐火砖平台三(18)设于炉排末端推料器二(28)的下方,所述的炉排执行器二(11)设于耐火砖平台二(12)的下方;

所述的燃烬室(26)设于耐火砖平台三(18)的下方右侧,包括炉排执行器三(17)、集灰斗三(19)、入风口三(20)、炉排末端推料器三(21)和耐火砖平台四(22),所述耐火砖平台三(18)的底面与炉排三的炉排片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集灰斗三(19)设于炉排三的轨道支撑件下方,入风口三(20)设于集灰斗三(19)的侧面,炉排末端推料器三(21)设于炉排三的右侧,耐火砖平台四(22)设于炉排末端推料器三(21)的下方,所述的炉排执行器三(17)设于耐火砖平台三(18)的下方;

所述的排渣装置(23)设于耐火砖平台四(22)的下方右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运动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列炉排片运动时设有运动时差,一列炉排片运动时另一列炉排片静止,相邻的两列炉排片之间交替往复运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替运动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一、炉排二和炉排三的宽度均相同,长度根据垃圾实际干燥、燃烧及燃烬所需时间不同而不同。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替运动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一、炉排二和炉排三的轨道支撑件互相平行且均与水平面成14°~16°的斜向下倾角。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运动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一与水平面向前成50°~60°的夹角,出风口二与水平面向前成45°~55°的夹角,出风口三与水平面向前成40°~45°的夹角。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运动式炉排垃圾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排片长度为230cm~260cm,宽度为15cm~18cm,厚度为1c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