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778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

[

背景技术:
]

目前,现有燃气灶具燃烧器受火盖造型、尺寸、加工工艺的限制,多在火盖同一平面设置密集火孔或火槽,该设置不利于二次空气的立体补充。此外,现有燃气灶具燃烧二次空气补充完全取决于二次空气自身的流动方向,在燃烧器设置有热强度大小不一的火孔或火槽时,会出现热强度较小处二次空气浪费而热强度较大处二次空气补充不足,从而使得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气体不能完全燃烧,导致热效率不高及产生过多有害气体。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立体补充二次空气能力强,便于稳定燃烧的燃气灶用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包括有炉头1,所述炉头1上设有外环燃气槽11、中心燃气槽12、与所述外环燃气槽11连通的外环燃气引射管13、以及与所述中心燃气槽12连通的中心燃气引射管14,所述炉头1上端设有火盖座2,所述火盖座2上端设有与所述外环燃气槽11 相通的外环火盖3和与所述中心燃气槽12相通的中心火盖4,所述外环火盖3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外环燃气槽11连通的环形槽31和上端圆周阵列有若干凸台32,相邻凸台32之间形成凹台33,所述凸台32上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所述凸台32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一条形火槽 321,所述凹台33上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所述凹台33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二条形火槽331,所述第一条形火槽321底部、第二条形火槽 331底部分别与所述环形槽31相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所述火盖座2上设有供所述外环燃气槽11与所述外环火盖3相通的若干竖向通道21、供所述中心火盖4盖合在所述中心燃气槽12上的中心放行通道22、以及用于连通火盖座2环外侧至环心侧的若干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3。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所述火盖座2上端设有竖向定位柱24,所述外环火盖3下端设有与所述竖向定位柱24配合定位的定位槽30。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在同一凸台32上相邻两第一条形火槽321之间还设有贯通所述凸台32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一条形空气槽322,在同一凹台33上相邻两第二条形火槽331之间还设有贯通所述凹台33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二条形空气槽332。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所述第一条形空气槽322的槽宽宽于所述第一条形火槽321的槽宽,所述第二条形空气槽332的槽宽宽于所述第二条形火槽331的槽宽。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所述凸台32向所述外环火盖3 环心侧方向延设有下折弯块323,所述下折弯块323上设有便于空气上下通行的若干通孔3231。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所述凸台32上表面从环外侧向环心侧方向逐渐倾斜向上,所述凹台33上表面从环外侧向环心侧方向逐渐倾斜向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所述炉头1上还设有点火器5 和热电偶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案燃烧器燃烧时,在外环火盖上可以看到两种火焰,即凸台上一种火焰和凹台上另一种火焰,两种火焰圆周间隔分布,如此,二次空气对凸台上火焰的补充和对凹台上火焰的补充不完全在同一高度,其有利于扩大二次空气对外环火盖上火焰的立体补充能力,以便于火焰的充分稳定燃烧。

2、火盖座上设有用于连通火盖座环外侧至环心侧的若干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如此,便于从外环火盖环外侧向环心侧补充二次空气,以实现燃烧器侧进风功能,便于对外环火盖上环心侧火焰及中心火盖上火焰进行二次空气补充。

3、在同一凸台上相邻两第一条形火槽之间还设有贯通所述凸台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一条形空气槽,在同一凹台上相邻两第二条形火槽之间还设有贯通所述凹台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二条形空气槽,如此,二次空气还能分别进入到所述第一条形空气槽、第二条形空气槽后对两侧火槽上火焰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其大大提高了二次空气的立体补充能力,有利于火焰的充分稳定燃烧。

4、所述第一条形空气槽的槽宽宽于所述第一条形火槽的槽宽,有利于空气进入相邻两第一条形火槽之间的第一条形空气槽中,所述第二条形空气槽的槽宽宽于所述第二条形火槽的槽宽,有利于空气进入相邻两第二条形火槽之间的第二条形空气槽中。

5、所述凸台向所述外环火盖环心侧方向延设有下折弯块,所述下折弯块上设有便于空气上下通行的若干通孔,其作用是满足对凸台上火焰的二次空气补充的同时,让环心侧更多空气向凹台上环心侧火焰进行补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的立体图。

图2是本案的爆炸示图。

图3是本案外环火盖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案外环火盖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案外环火盖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5所示,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包括有炉头1,所述炉头1 上设有外环燃气槽11、中心燃气槽12、与所述外环燃气槽11连通的外环燃气引射管13、以及与所述中心燃气槽12连通的中心燃气引射管14,所述炉头1上端设有火盖座2,所述火盖座2上端设有与所述外环燃气槽11相通的外环火盖3和与所述中心燃气槽12相通的中心火盖4,所述外环火盖3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外环燃气槽11连通的环形槽31和上端圆周阵列有若干凸台32,相邻凸台32之间形成凹台33,所述凸台32上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所述凸台32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一条形火槽321,所述凹台33上表面设有若干贯通所述凹台33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二条形火槽331,所述第一条形火槽321底部、第二条形火槽331底部分别与所述环形槽31相通。

如上所述,本案燃烧器燃烧时,在外环火盖3上可以看到两种火焰,即凸台32上一种火焰和凹台33上另一种火焰,两种火焰圆周间隔分布,如此,二次空气对凸台32上火焰的补充和对凹台33上火焰的补充不完全在同一高度,其有利于扩大二次空气对外环火盖3上火焰的立体补充能力,以便于火焰的充分稳定燃烧。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火盖座2上设有供所述外环燃气槽 11与所述外环火盖3相通的若干竖向通道21、供所述中心火盖4盖合在所述中心燃气槽12上的中心放行通道22、以及用于连通火盖座2 环外侧至环心侧的若干二次空气补充通道23,如此,便于从外环火盖 3环外侧向环心侧补充二次空气,以实现燃烧器侧进风功能,便于对外环火盖3上环心侧火焰及中心火盖4上火焰进行二次空气补充。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火盖座2上端设有竖向定位柱24,所述外环火盖3下端设有与所述竖向定位柱24配合定位的定位槽30。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在同一凸台32上相邻两第一条形火槽 321之间还设有贯通所述凸台32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一条形空气槽322,在同一凹台33上相邻两第二条形火槽331之间还设有贯通所述凹台33环外侧至环心侧方向的第二条形空气槽332,如此,二次空气还能分别进入到所述第一条形空气槽322、第二条形空气槽332后对两侧火槽上火焰进行二次空气补充,其大大提高了二次空气的立体补充能力,有利于火焰的充分稳定燃烧。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条形空气槽322的槽宽宽于所述第一条形火槽321的槽宽,有利于空气进入相邻两第一条形火槽321 之间的第一条形空气槽322中,所述第二条形空气槽332的槽宽宽于所述第二条形火槽331的槽宽,有利于空气进入相邻两第二条形火槽 331之间的第二条形空气槽332中。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凸台32向所述外环火盖3环心侧方向延设有下折弯块323,所述下折弯块323上设有便于空气上下通行的若干通孔3231,其作用是满足对凸台32上火焰的二次空气补充的同时,让环心侧更多空气向凹台33上环心侧火焰进行补充。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凸台32上表面从环外侧向环心侧方向逐渐倾斜向上,所述凹台33上表面从环外侧向环心侧方向逐渐倾斜向上。如此,有利于燃烧时的二次空气由外环火盖3环外侧向环心侧方向的流动。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炉头1上还设有点火器5和热电偶 6。

如上所述,本案保护的是一种燃气灶用燃烧器,一切与本案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都应示为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