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0850发布日期:2019-03-15 19:4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戈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和规模的迅速发展,北方地区的温室大棚、育苗棚迅速兴起,但是北方冬季天气寒冷,植物生长或存活都是问题。为了增温保苗,以前基本靠烧煤,但是由于环保的要求,煤炭基本禁止,煤气管道却很难铺设到农田里。而生物质颗粒清洁环保,硫、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燃烧时仅会产生极少的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对于燃烧设备和通风管道不会造成腐蚀危害,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则可以作为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气肥,因此选用生物质颗粒作为温室增温燃料是行之有效的。

而现有生物质颗粒大都采用燃煤炉灶燃烧,该类设备由于缺少主动鼓风,如果将炉灶安装在温室内部,烟囱向室外排出烟气会形成室内负压,导致炉灶通风不畅,无法燃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将炉体安装在温室外面单独的房间,烟管穿过温室后通到室外,而该方式一方面炉体散发的热量和烟气携带的热量大量流失,降低了热量利用率,另一方面增大了基建投资,且占用了大量空间。同时,现有燃烧炉在炉膛外侧加设有保温层,大力缩减了热交换面积,降低了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料燃烧充分、换热效率高的生物质颗粒燃烧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包括基座和炉体,所述炉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上表面,所述炉体包括炉膛和套筒,所述套筒设于所述炉膛外侧,所述套筒与所述炉膛之间为循环风夹层,所述套筒顶部通过热风管连接有引风机;所述炉膛底部设有固定台和风管、顶端固定连接有烟道、前侧开设有点火口和灰道、后侧开设有给料口,所述固定台上设置有炉箅,所述风管一端连接有鼓风机,另一端伸入所述炉箅下方,所述鼓风机通过支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炉膛内倾斜设置有若干集热管,所述集热管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炉膛内壁。

进一步,所述给料口的开设于所述炉箅的上方,所述点火口的开设高度则与所述炉箅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灰道开设于所述点火口的正下方。

进一步,所述点火口上方开设有观察口,该观察口通过钢管自外向内依次贯穿所述套筒、循环风夹层、炉膛后,伸至所述炉箅上方。

进一步,所述点火口、灰道一侧分别通过活页连接有封闭门,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锁扣,且所述封闭门边缘设有与所述锁扣相匹配的锁栓。

进一步,所述套筒底部开设有若干风孔。

进一步,所述集热管自下而上交叉均匀分布,且每根集热管均与所述炉膛的中轴线相交。

进一步,所述锁栓通过栓轴与所述封闭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炉膛外侧未加设保温屋,而在炉膛外侧增加了套筒,炉膛与套筒之间为循环风夹层,使用时炉膛内的热量通过炉壁直接辐射到循环风夹层,与循环风进行直接热交换,有效扩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2)本实用新型炉膛底部设有风管,并在风管一端连接有鼓风机,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可能出现的由于通风不畅造成的无法燃烧或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在炉膛内部设置有若干条自下而上交叉均匀分布的集热管,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火焰、烟气的过快上窜,而且可以有效吸收、交换炉膛内热量,进而提高循环风夹层中空气与炉膛内热量的交换效率。

(4)本实用新型在点火口上方设有观察口,该观察口通过钢管自外向内依次贯穿套筒、循环风夹层、炉膛后,伸入至炉箅上方,通过该观察口可以实时了解燃料燃烧状态,并根据燃烧情况合理调节给料速率,有效避免燃料的浪费。

(5)本实用新型能够直接安装于温室内进行生物燃料的燃烧供暖,不仅有效减少了基建投资,节约了成本,而且有效降低了热量的散发和逃逸流失,提高了热量利用率,具有显著的市场应用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套筒,3、循环风夹层,4、炉膛,5、引风机,6、热风管,7、烟道,8、观察口,9、鼓风机,10、风管,11、锁扣,12、点火口,13、灰道,14、活页,15、封闭门,16、栓轴,17、锁栓,18、风孔,19、给料口,20、固定台,21、炉箅,22、支架,23、集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5所示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包括基座1和炉体,炉体固定连接于基座1上表面,炉体包括炉膛4和套筒2,套筒2设于炉膛4外侧,套筒2与炉膛4之间为循环风夹层3,套筒2顶部通过热风管6连接有引风机5;炉膛4底部设有固定台20和风管10、顶端固定连接有烟道7、前侧开设有点火口12和灰道13、后侧开设有给料口19,固定台20上设置有炉箅21,风管10一端连接有鼓风机9,另一端伸入炉箅21下方,鼓风机9通过支架22与基座1固定连接;炉膛4内倾斜设置有若干集热管23,集热管23两端固定连接于炉膛4内壁;给料口19的开设于炉箅21的上方,点火口12的开设高度则与炉箅21的上表面平齐,灰道13开设于点火口12的正下方;点火口12上方开设有观察口8,该观察口8通过钢管自外向内依次贯穿套筒2、循环风夹层3、炉膛4后,伸至炉箅21上方;点火口12、灰道13一侧分别通过活页14连接有封闭门15,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锁扣11,且封闭门15边缘设有与锁扣11相匹配的锁栓17;套筒2底部开设有若干风孔18;集热管23自下而上交叉均匀分布,且每根集热管23均与炉膛4的中轴线相交;锁栓17通过栓轴16与封闭门15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使用前,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风机5、鼓风机9与电源接通;使用时,将生物质颗粒自给料口19送入设于炉膛4内的炉箅21上,并在点火口12处点燃后,启动引风机5、鼓风机9,关闭封闭门15并将锁栓17插入锁扣11中封闭,此时只需依照一定速率自给料口19将燃料送入炉膛4后,由于鼓风机9的持续工作,将为炉膛4内提供充足的空气以确保燃料正常充分燃烧,而在引风机5的持续工作下,空气将源源不断地自风孔18进入循环风夹层3内,燃料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将通过炉膛壁辐射至循环风夹层3中,与循环风进行热交换,同时循环风夹层3中被加热后的热风也将在引风机5的带动下经由热风管6排出;在工作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口8实时观察燃料燃烧状态,燃烧产生的灰可自灰道13清理。本实用新型在炉膛外侧未加设保温屋,而在炉膛外侧增加了钢套筒,炉膛与钢套筒之间为循环风夹层,使用时炉膛内的热量通过炉壁直接辐射到循环风夹层,与循环风进行直接热交换,有效扩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