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2035发布日期:2020-05-26 18:0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热风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



背景技术:

沸腾炉在工业生产中运用十分广泛,沸腾炉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炉渣,现有的大部分沸腾炉设备是在炉底或炉侧就地排渣,当炉渣堆积到一定量时,使用人工手动回收炉渣。这种炉渣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这种炉渣处理方式会造成扬尘弥漫,危害人身健康,也不符合环保要求;另一方面,这种炉渣处理方式需要人力手动回收炉渣,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此外,刚出炉的炉渣温度较高,直接任其排放会浪费其中的热能,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回收炉渣中的废热,又能减少扬尘,同时还能降低人工成本的一种沸腾炉排渣系统。

一种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包括燃烧室、风冷箱、鼓风机以及二次风管道,

所述燃烧室具有与其内腔连通的二次风进孔;

所述风冷箱具有一长型密闭内腔,一端设有进风孔,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风冷箱的内腔在所述进风孔的一端向上与所述燃烧室的内腔连通;

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进风孔连通,所述鼓风机用于向所述风冷箱内鼓风;

所述二次风管道一端与所述二次风进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鼓风机与风冷箱的组合将炉渣中的热量转移到风冷箱内的气体中,再将风冷箱内被加热的气体鼓入燃烧室,达到了回收炉渣中废热的目的;通过储渣仓储存炉渣,达到了减少扬尘并同时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主视图;

图3是与图2对应的右视图;

图4是图2中预混分布器的主视图;

图中:1-燃烧室、11-助燃风进孔、12-二次风进孔、13-进煤口、14-热风出口、15-风帽、2-助燃机构、21-等压风箱、211-排渣口、22-助燃风机、3-风冷箱、31-进风孔、32-出风口、33-下渣口、34-排焦口、35-顶盖、4-筛网组件、41-上筛网、42-下筛网、5-导料组件、51-导料板、511-漏渣口、512-凸缘、52-导料条、6-振动机构、61-激振器、62-减震座、63-底座、7-预混组件、71-预混室、711-进渣口、712-进风口、72-预混分布器、721-钢环、721a-第一钢环、721b-第二钢环、721c-第三钢环、721d-第四钢环、722-连接条、8-二次风管道、9-送渣机构、91-送渣风机、92-储渣仓、921-卸渣口、93-送渣风管、931-进渣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包括燃烧室1、助燃机构2、风冷箱3、筛网组件4、导料组件5、振动机构6、预混组件7、鼓风机、二次风管道8以及送渣机构9。

请参照图1,所述燃烧室1具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助燃风进孔11、二次风进孔12、进煤口13和热风出口14。本实施例中,助燃风进孔11位于燃烧室1的底面。二次风进孔12、进煤口13和热风出口14可设置在燃烧室1的侧壁上或者顶面上。本实施例中,二次风进孔12、进煤口13和热风出口14设于燃烧室1的侧壁上,且二次风进孔12与进煤口13同侧,热风出口14设于对侧,热风出口14用于外接供热管道。助燃风进孔11处设有风帽15。

请参照图1,所述助燃机构2包括等压风箱21和助燃风机22,所述等压风箱21位于所述助燃风进孔11的下方,所述等压风箱21的出风端与所述助燃风进孔11相对设置,所述等压风箱21的底面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排渣口211。所述助燃风机22的出风端与所述等压风箱21的进风端连通。所述助燃风机22用于向等压风箱21内鼓风,等压风箱21将鼓入其内的风转化为出风均匀的等压风,经过风帽15输送到燃烧室1内,将燃烧室1内的煤粒吹起,使其成为沸腾状,以利于煤粒的充分燃烧。

请参照图1-图3,所述风冷箱3具有一倾斜设置的长型密闭内腔,所述风冷箱3的顶面上端设有进风孔31。风冷箱3的顶面下端设有出风口32。风冷箱3的内底面下端的两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下渣口33和排焦口34。风冷箱3还具有顶盖35,以方便对风冷箱3的内部进行清洗及更换内部配件。

请参照图1-图3,所述筛网组件4设置于所述风冷箱3内部上端,由至少两层与所述风冷箱3同向倾斜的筛网组成,包括位于最上层的上筛网41和位于所述上筛网41之下的至少一下筛网42,所述筛网组件4的各层筛网的网孔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本实施例中,下筛网42的数量为一个。

请参照图1-图3,导料组件5包括导料板51和导料条52。所述导料板51与所述上筛网41同向倾斜设置在所述风冷箱3内部下端,倾角不小于所述上筛网41的倾角,所述导料板51自上而下宽度逐渐变小,最下端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排焦口34的直径,所述导料板51最下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导料板51的漏渣口511,所述漏渣口511位于所述排焦口34正上方,所述导料板51的上侧边与所述上筛网41的下侧边重合设置,所述导料板51的边缘除与所述上筛网41接触的部分外,其他部分设置有凸缘512,所述凸缘512用于挡住炉渣。所述导料板51用于将上筛网41上的粗颗粒杂质引导到排焦口34排出风冷箱3外。

请参照图1-图3,所述导料条52设置于所述风冷箱3内底面上,所述导料条5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风冷箱3内底面下端相邻的两边上,一端位于所述下渣口33和所述排焦口34之间靠近所述下渣口33的位置,另一端位于所述排焦口34的上方,且位于所述下筛网42下侧边的外侧,与所述下筛网42下侧边的水平距离大于设定值。所述设定值为炉渣从所述下筛网42最下端向外落到所述风冷箱3的内底面的过程中,在空中所经过的最大水平距离,可以通过实验或者理论计算得出。之所以使下筛网42与导料条52有一定的水平距离,是为了保证炉渣从下筛网42的最下端向外落入到风冷箱3的内底面时,全部位于导料条52的上侧,从而在导料条52的引导下进入下渣口33排出风冷箱3外,而不会越过导料条52,进入排焦口34排出风冷箱3,与粗颗粒杂质混在一起。

请参照图1-图3,所述振动机构6包括激振器61、减震座62以及底座63,所述激振器61和所述减震座62均与所述风冷箱3连接,所述底座63与所述减震座62连接。所述激振器61用于产生振动,所述减震座62和底座63用于配合激振器61带动风冷箱3振动。

请参照图1-图4,所述预混组件7包括预混室71和预混分布器72,所述预混室71具有向下与所述进风孔31连通的内腔,顶面设置有与所述预混室71内腔连通的进渣口711,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预混室71内腔连通的进风口712,所述进渣口711与所述排渣口211连通。所述预混分布器72设置在所述预混室71内,位于所述进渣口711正下方,包括若干钢环721和连接条722,所述钢环721由耐热钢条围成,所述各钢环721同轴间隔设置,直径自上而下依次增大,所述连接条722将所述各钢环721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钢环721的数量为四个。炉渣从进渣口711落入到预混分布器72上,会先接触到最上面的第一钢环721a,并被分割,接着依次接触到第二钢环721b、第三钢环721c和第四钢环721d,并依次逐渐被进一步分割,这样就实现了打散炉渣、便于炉渣与空气充分混合、并使炉渣更均匀地落到上筛网41之上的效果。

请参照图1,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进风口712连通,用于向所述风冷箱3内鼓风。鼓风机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助燃风机22共用一台风机。本实施例中,为节省设备投资,将鼓风机与助燃风机22共用一台风机,即助燃风机22既输出助燃风到燃烧室1内,也输出风到风冷箱3,所述助燃风机22的出风端与所述进风口712连通。

请参照图1,所述二次风管道8一端与所述二次风进孔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32连通。

请参照图1,所述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还包括送渣机构9,所述送渣机构9包括送渣风机91、储渣仓92以及送渣风管93,所述储渣仓92用于储存炉渣,所述储渣仓92具有设于其底部并与其内腔连通的卸渣口921,所述送渣风管93的一端与所述送渣风机91的出风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渣仓92的内腔连通,所述送渣风管93具有设于其管壁并贯穿其管壁的进渣孔931,所述进渣孔931与所述下渣口33通过管道连通。

沸腾炉风送排渣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沸腾炉工作时,燃烧室1内不断形成炉渣,炉渣向下掉落至等压风箱21;再经进渣口711,落入风冷箱3,炉渣被预混分布器72打散,与从助燃风机22鼓入的风充分混合,温度降低,炉渣接着掉落到上筛网41上,炉渣中的粗颗粒杂质(如铁块、焦块)留在上筛网41上,随着上筛网41的振动向下滚入导料板51,在导料板51的引导下进入漏渣口511,并继而落入到排焦口34,离开风冷箱3等待被收集;炉渣中的其他颗粒,落到下筛网42上,其中,冷却慢的中等粒度炉渣留在下筛网42上,便于悬空接受风冷,而冷却快的细粒炉渣掉落到风冷箱3的内底面,以便于减少冷却风的灰渣夹带,中等粒度炉渣到达下筛网42最下端后,会向外掉落到风冷箱3的内底面之上,与风冷箱3内底面上的细粒炉渣汇合,汇合后二者受到导料条52的引导,进入下渣口33,并顺着管道被吹入到送渣风管93,接着在送渣风机91的吹动下,沿着送渣风管93被送入到储渣仓92;风冷箱3中的气体在冷却炉渣的同时,自身会被加热,这些被加热了的气体在助燃风机22的驱动下,从出风口32离开风冷箱3,经二次风管道8流入燃烧室1,这样一方面给燃烧室1内补充二次空气,另一方面也可以回收利用炉渣中的废热。

冷却后的炉渣被集中收集在储渣仓92,因此可以降低空气中扬尘含量,当需要回收炉渣时,只需要将回收车置于储渣仓92正下方,打开卸渣口921即可完成卸渣,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大大节省清渣所需要的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