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板式油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875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板式油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内燃机、工程建筑机械、液压传动、航空、石油化工等热交换应用的管板式油冷器。
目前常用的油冷器,如水冷式结构油冷器,主要是园柱式和板式,园柱式体积大,安装占有空间大,而板式结构制造工艺要求高,制造设备成本也高,不便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投资少、工艺简单,使用效果好的管板式油冷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采用椭园形安装法兰,中间布有油孔,法兰底部同心于油孔焊装一油腔肋强管,其向油冷器芯部方向布有流入散热管的油孔,散热管端部有油腔联板,外端中间有翻边油孔,油冷器散热管内有波纹拢流丝,油腔肋强管底部装一园形堵片,形成底部密封。
上述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产品制造设备投资小,工艺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特别是水冷效果更佳,经济效益显著。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部剖视图。图4为助强管前视图。
图5为助强管底视图。图6为助强管左侧视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其结构在于安装法兰(1)与油腔助强管(7)同心焊为一体,油腔助强管外装油腔垫圈(2)及油腔联板(3),油腔垫圈置于油腔联板间,散热管(5)装在油腔联板上,封闭片(4)密封于油腔助强管及油腔联板底部。安装法兰由金属做成椭园形,两端有安装丝孔,中间有油孔,以便流体通过,经散热管与系统构成流体回路,油腔助强管7由金属做成园管式,朝油冷器芯部方向的端部壁面上有横向密布、纵向疏布的油腔孔9,供流体经过,油腔助强管与安装法兰背面油孔同心焊接为一体,由两块金属片构成一体外端相似半园的油腔联板3,油腔联板(3)上、下平面内分别布有翻边油孔,朝芯体方向的端部有适于园管端部插入并具有钎焊间隙的孔状结构,适合钎焊间隙要求的孔状结构,作为散热管插入后的强度面积,油腔联板3装在油腔助强管外,外侧中心布有上下孔径不一的翻边油孔。油腔联板的园弧边缘以翻边压制做成,以保证边缘的强度和密封,油腔联板间有油腔垫圈2,油腔垫圈2用金属板冲制而成,垫圈孔径稍大于油腔联板中的翻边外径,以套入翻边外径,对油腔整体增加强度和密封性,油腔助强管7底端有园形封团片4,园形封闭片用金属做成,一面布有园形槽,槽外径及宽度相当于油腔肋强管外径和壁厚,以便更好的封闭,多根金属薄壁散热管5作为油冷器的散热元件,装在油腔联板上,散热管(5)内有梯形波纹拢流丝(8),用以增加传热面积和对流体的拢动度,达到增强传热效果的目的,波纹拢流丝可用黑色金属或轻有色金属制作,以降低材料成本或产品重量,管板中部有钎焊在一起的短管6,短管6由金属材料做成为园形,依散热管的层数和每排散热管的数目分别整齐地排列在散热管中部之间,增强油冷器芯子的整体强度。
需要指出的是散热管采用园形时,油腔联板朝散热管的内侧端部的上下壁面做成长方形扁状管,散热管端部冲制成与油腔断面相适应的方状体,插入油腔联板的空腔内,若采用扁方散热管时,将散热管端部直接插入油腔联板。为增强管壁之间平面受力的强度和流体拢动度的传热作用,每根散热管芯部位的内侧可配焊金属梯形波纹起翅片。
由上述情况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结构很简单,易于生产,成本低,投资少,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安全可靠,效果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必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1.一种由安装法兰、油腔联板、封闭片、散热管、助强管及波纹拢流丝构成的管板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法兰(1)与油腔助强管(7)同心焊为一体,油腔助强管外装油腔垫圈(2)及油腔联板(3),油腔垫圈置于油腔联板间,散热管(5)装在油腔联板上,封闭片(4)密封于油腔助强管及油腔联板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油腔联板(3)上、下平面内分别布有翻边油孔,朝芯体方向的端部有适于园管端部插入并具有钎焊间隙的孔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油腔助强管(7)朝油冷器芯体方向的壁面上有横向密布、纵向疏布的油腔孔(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散热管(5)内有梯形波纹拢流丝(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管板中部有钎焊在一起的短管(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内燃机、工程建筑机构,液压传动、航空、石油化工等热交换应用的管板式油冷器,主要是由安装法兰、油腔联板、散热管、助强管、封闭片及波纹拢丝构成,法兰与助强管为一体,助强管外装有油腔联板及垫圈,散热管中部有助强短管,油腔助强管及油腔联板底部由封闭片密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使用方便,安全效果好,造价低,易于普及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文档编号F28D1/00GK2186389SQ9324399
公开日1994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3日
发明者高全生 申请人:高全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