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589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包括一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内设有管程隔板,所述管程隔板将管状壳体间隔成两个污水腔,两个污水腔内分别均匀设置有若干根与管状壳体同轴向的换热管,所述管状壳体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折流单元,若干个折流单元沿管状壳体的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均匀纵向设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折流杆与换热管几乎不存在间隙,管束中每根传热管的上、下、左、右都得到了可靠的支撑,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流体的流动状况,改变折流板换热器的横向流动为平行于换热管的轴向流动,从而消除了产生液体诱导振动的根源。
【专利说明】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折流杆式的换热器,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换热器是炼油、化工、环保、能源、电力等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单元设备,尤其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
[0003]管壳式换热器工作原理是:冷热两种流体,一种管内流动,另一种流体在壳侧流动,两者之间通过换热管束完成换热过程。为满足支撑换热管束和改善换热的目的,通常采用在壳体内设置折流板改变壳侧流体流动方向和增加流体扰流度。
[0004]传统折流板由于加工简单和安装方便被广泛采用,但是存在:1、壳侧沿程压损大;2、存在严重的滞流区域及换热死区;3、易结垢,缩短了换热器的寿命等问题。
[0005]近年来,由于工艺要求、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传热强化技术和换热器的现代设计方法得到飞速发展,改进传统换热器的结构形式、改变流体流动状况及提高传热效率是当前换热器强化传热的重要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存在严重的滞流区域及换热死区,
[0007]换热效率高,且不易结垢的折流杆式换热器。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包括一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内设有管程隔板,所述管程隔板将管状壳体间隔成两个污水腔,两个污水腔内分别均匀设置有若干根与管状壳体同轴向的换热管,所述管状壳体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折流单元,若干个折流单元沿管状壳体的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均匀纵向设置。
[0010]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0011]所述折流单元包括其与管状壳体内壁连接的折流圈,所述折流圈内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若干根折流杆。
[0012]进一步优化:所述折流圈包括依次循环设置的第一折流圈、第二折流圈、第三折流圈和第四折流圈。
[0013]进一步优化:第一折流圈内的若干根折流杆间隔一定距离纵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的左侧。
[0014]另一种优化:第二折流圈内的若干根折流杆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的下侧。
[0015]另一种优化:第三折流圈内的若干根折流杆间隔一定距离纵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的右侧。
[0016]另一种优化:第四折流圈内的若干根折流杆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的上侧。
[001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折流杆与换热管几乎不存在间隙,管束中每根传热管的上、下、左、右都得到了可靠的支撑,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流体的流动状况,改变折流板换热器的横向流动为平行于换热管的轴向流动,从而消除了产生液体诱导振动的根源。
[001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由于壳侧流体以轴向流动为主,降低了壳侧压降;
[0020]2、与折流板换热器相比,具有更高的壳程单位压降与总传热系数的传热特性比Κ/Δρ ;
[0021]3、在换热器内不存在严重的滞流区域及换热死区,换热效率高,且不易结垢。提高了换热效率。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折流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折流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折流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折流圈的安装结构示意。
[0028]图中:1-污水进口 ;2_污水出口 ;3_清水进口 ;4_清水出口 ;5_折流圈;51_第一折流圈;52_第二折流圈;53_第三折流圈;54_第四折流圈;6_换热管;7_壳体;9_管程隔板;10-折流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值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30]如图1所示,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包括一使用碳钢制成的管状壳体7,所述管状壳体7内设有管程隔板9,所述管程隔板9将管状壳体7间隔成两个污水腔,两个污水腔内分别均匀设置有若干根与管状壳体7同轴向的不锈钢管制成的换热管6,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的两端分别设有换热水室;
[0031]所述管状壳体7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折流单元,若干个折流单元沿管状壳体7的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均匀纵向设置。
[0032]所述管状壳体7的一端设有分别与两个换热水室一一对应连通的污水进口 I和污水出口 2 ;还设有与换热管6两端的换热水室分别对应连通的清水进口 3和清水出口 4。
[0033]所述折流单元包括其与管状壳体7内壁连接的不锈钢材质制成的实心棒状折流圈5,所述折流圈5内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若干根折流杆10。
[0034]如图2所示,所述折流圈5包括依次循环设置的第一折流圈51、第二折流圈52、第三折流圈53和第二折流圈54。
[0035]第一折流圈51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纵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左侧。
[0036]如图3所示,第二折流圈52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下侧。
[0037]如图4所示,第三折流圈53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纵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右侧。
[0038]如图5所示,第四折流圈54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设置,所述若干根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上侧。
[0039]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改善常规的板式折流板换热器的流体诱导振动而设计的。在这种结构中,支撑折流圈5的折流杆与换热管6几乎不存在间隙,管束中每根传热管的上、下、左、右都得到了可靠的支撑,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流体的流动状况,改变折流板换热器的横向流动为平行于换热管6的轴向流动,从而消除了产生液体诱导振动的根源。
[004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包括一管状壳体(7),所述管状壳体(7)内设有管程隔板(9),所述管程隔板(9)将管状壳体(7)间隔成两个污水腔,两个污水腔内分别均匀设置有若干根与管状壳体(7)同轴向的换热管(6),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壳体(7)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折流单元,若干个折流单元沿管状壳体(7)的轴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均匀纵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流单元包括其与管状壳体(7)内壁连接的折流圈(5),所述折流圈(5)内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若干根折流杆(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圈(5)包括依次循环设置的第一折流圈(51)、第二折流圈(52)、第三折流圈(53)和第二折流圈(5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折流圈(51)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纵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左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二折流圈(52)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下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三折流圈(53)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纵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右侧。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流杆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第四折流圈(54)内的若干根折流杆(10)间隔一定距离横向设置,所述若干根换热管(6)穿插设置在相邻折流杆(10)的上侧。
【文档编号】F28D7-00GK204286157SQ201420617665
【发明者】田昕, 马洪国, 鹿泽安, 杜敦杰 [申请人]山东蓝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