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余热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516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厨房余热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水的装置,尤其是一种厨房余热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厨房余热热水器,基本是采用封闭式集热技术由蓄水箱、封闭式燃炉灶构成。原理上是在炉灶上安装蓄水箱,密封锅底缝隙,使热能不可以直接从锅底往外泄散,让热能从低于水箱的地方散发,达到余热利用,生产热水。一般的厨房余热热水器的体积都比较大,会占据炉灶空间,为集聚更多的热能,封闭了锅底缝隙,有悖热升冷降规律,会影响锅底受热温度,影响烧菜时的火候调节,最大的缺点就是生产热水的时间过长,如短时间使用炉灶,无法保证热水的水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能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只需烧饭煮菜时间就有开水产生的厨房余热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敞开式分流集热的方式。整体结构由一个自动控制水位的冷水箱、冷水管、分流集热炉架、热水管、开水出水口、开水容器构成。结构特征是外层为防风圈、内层为支架和付扣在支架下的集热管组成的分流集热炉架,其冷热管口通过水管分别连接高于炉架30cm以上的冷水箱和开水蓄水箱。以集热管为水平,热水口设高位,冷水口设低位,最低水位与集热管水平差距10cm以上。冷水箱为内设水位控制阀的装水容器,开水蓄水箱的出水口应高于冷水箱内最高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积极效果使用者不用专门花时间、耗能源烧开水喝;只需烧饭煮菜的时间、能源就有开水喝。节约能源、节约时间;可以在家庭、饭店、餐馆等广泛应用。一个炉口每小时能产4至10公斤开水;使用者不需改变原有厨房状况,只需换掉原炉架,加装几条水管即可;开水蓄水箱与冷水箱可固定在墙壁上、无烟灶台上,也可固定在抽油烟机里。喝不完的开水还可用来洗碗;方便、实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分流集热炉架俯视图。
图3为冷水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热水管上下连接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一分流集热炉架,上部为一个自动控制水位的冷水箱和一个开水蓄水箱。
一般的燃气炉只有大小圈火孔,燃烧时火苗过于集中,热能的利用很有限,在高于火孔0.8~1.5cm处装一条直径0.8~1.2cm的管圈分流热能,可使热能得以更有效的利用。本实用新型为安放这个管圈设计了一个炉架——分流集热炉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
分流集热炉架3由防风圈6即支架圈、用于安放锅盘的支架7和付扣在支架下的集热管8组成。以集热管为水平,分为冷热管口,高的为热水口9,低的为冷水口10;最低水位与集热管水平差距要保证10cm以上。
冷水箱1安装在高于分流集热炉架30cm以上的任一位置,出水口11下接冷水管2,冷水管2的下端接分流集热炉架3,分流集热炉架3有一个进水口10与冷水管2相接,一个出水口9与热水管4相接,热水管4的顶端接开水喷水口15入开水蓄水箱5。冷水箱1由一个装水容器和一个水位控制阀12构成,开水蓄水箱的喷水口15的安装以冷水箱最高水位为水平线14;出水口高出水平线2.5~4cm喷出来热水;高出6~7.5cm是开水;高出15~20cm是蒸馏水。13为自来水口。
安装本实用新型时,只需将分流集热炉架放在炉头外,或换掉原炉架;开水蓄水箱与冷水箱的体积不大,可固定在墙上、无烟灶台上,也可固定在抽油烟机里,加装连接水管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厨房余热开水装置,包括冷水箱、开水蓄水箱及连接水管,其特征是外层为防风圈(6)、内层为支架(7)和付扣在支架下的集热管(8)组成的分流集热炉架(3),其冷热管口(10)、(9)通过水管(2)、(4)分别连接高于炉架30cm以上的冷水箱(1)和开水蓄水箱(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余热开水装置,其特征是以集热管(8)为水平,热水口(9)设高位,冷水口(10)设低位,最低水位与集热管水平差距10c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房余热开水装置,其特征是冷水箱(1)为内设水位控制阀(12)的装水容器,开水蓄水箱(5)的出水口应高于冷水箱(1)内最高水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房余热开水装置,采用敞开式分流集热的方式。整体结构由一个自动控制水位的冷水箱、冷水管、分流集热炉架、热水管、开水出水口、开水容器构成。结构特征是外层为防风圈、内层为支架和副扣在支架下的集热管组成的分流集热炉架,其冷热管口通过水管分别连接高于炉架30cm以上的冷水箱和开水蓄水箱。使用者只需烧饭煮菜的时间、能源就有开水喝,节约能源、节约时间;可以在家庭、饭店、餐馆等广泛应用。一个炉口每小时能产4至10公斤开水;不需改变原有厨房状况,只需换掉原炉架,加装几条水管即可;开水蓄水箱与冷水箱可固定在墙壁上、无烟灶台上,也可固定在抽油烟机里。喝不完的开水还可用来洗碗;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F24C13/00GK2729553SQ20042007644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7日
发明者李建任, 蒋维光 申请人:李建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