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及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2370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及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料脱水技术中的水分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吸水-脱水 的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的操作方法,用于物料表面水分的分离。
背景技术
物料脱水是最古老的单元操作,根据水分分离原理^不同, 一般分为机械脱水、热干
燥脱水和电渗透脱水(简称电脱水)。其中,热干燥脱7ic属于深度脱水,利用热能使水分
发生相变完成分离,可分离物料中的全部类型水分,但耗能较高;机械脱水主要通过物理 过程完成水分的分离,主要分离自由水分,耗能较少,但脱水率较低电脱水是利用外加 直流电场增强物料的脱水能力,由于将脱水作用直接发生在物料颗粒的内、外表面,同时 脱出自由水分、间隙水分和部分表面结合水分,因此脱水率较高,但耗电量较大。
申请者在脱水实验和研究中发现,机械脱水和电脱水过程还存在一个直接影响脱水效 果的重要问题,即当压滤或电场脱出水分聚集到滤布侧或物料表面时,主要借助自身的重 力克服滤布或者物料对水分的吸附。如果分离出来的聚集水分较少,将难以进行有效的重 力分离。如果希望提高脱水效率,则需要提高机械压力或电场电压、延长脱水时间,以增 加物料表面的脱出水分,进而产生足够重力作用实现最终的分离。这样,脱水效果受到很 大限制。因此,需要对原有机械脱水和电脱水技术进行创新,特别是脱出水分与物料的有 效分离和转移,并能够保持连续操作,以提高脱水效率。
采用吸水材料可以实现物料表面水分的转移,但吸水材料饱和后需要脱水再生,以实 现重复使用。目前,常规上多采用间断过程,即材料的吸水和脱水过程间断进行,如果实 现连续则需要两组吸水材料交替完成吸水和脱水过程,增加了材料用量,加大了系统操作 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以自动脱水再生的水分连续转移装置,利用两个圆筒中间的吸水 材料进行吸水,并通过两圆筒的偏心布置实现连续脱水再生,有效转移物料表面脱出水分, 可用于机械脱水和电脱水等物料分离设备中,有效节省脱水成本,提高脱水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有两个圆桶是套筒偏心设置,两个圆桶 之间放置有吸水材料,吸水材料的厚度大于两个圆套筒之间的最小距离;两个圆桶连接有
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是通过"L"形支架连接方式使各自独立旋转;或通过机械结构同 方向联动旋转;或外侧圆筒利用吸水材料摩擦作用带动内筒旋转。
吸水材料充满两个圆筒之间的空间,或紧贴外侧圆筒内壁且厚度大于两圆筒最小间距。
外侧圆筒上面是带孔,或加工成格栅状通道,或网格状通道。
本发明的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的操作方法,将物料或待转移水分与外侧圆筒 相接触,接触位置靠近两圆筒间距最大方位处,水分通过外侧圆筒与吸水材料接触后被转 移到吸水材料中,完成吸水分离过程;当吸水材料旋转至两圆筒距离最小位置时,通过挤 压将吸水材料中的水分脱出并借助重力从圆筒中分离出去,完成脱水再生过程。
本发明中的两个圆筒要求套装,长度为1-3 m,外侧圆筒要求足够的孔隙,开孔率在 10%-80%。吸水材料为弹性海绵状物质,其材料可以为聚乙烯醇(PVA)、聚胺酯 (polyurethane)等,但又不仅限于该类物质。
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分离物料表面水分,不仅可以用于常规物料脱水,还可以有效解 决机械脱水和电脱水中物料表面吸水问题,进而提高脱水效率,降低脱水成本。特别是在 电脱水过程中,采用该装置可以节省电能消耗10%-30%,脱水效率提高30%-50%。


图l:实施例l示意图; 图2:实施例2示意图; 图3:实施例3示意其中1.外侧圆筒2.内侧圆筒3.吸水材料4. "L"形支架
5.脱水物料6.支撑轮7.外侧圆筒转轴8.内侧圆筒转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内侧圆筒2置于外侧圆筒1内部且偏心放置,内侧圆筒转轴8位于外侧 圆筒转轴7下方,圆筒长度为2m,内外圆筒中间塞满吸水材料3,外侧圆筒l上开有孔洞, 开孔率为10%,两圆筒通过"L"形支架4连接,并通过联动装置同方向联动旋转。工作时, 物料5被放置在外侧圆筒1上面,水分通过外侧圆筒1上面的孔洞与吸水材料4相接触后 被转移至圆筒内部,当吸水材料4旋转至圆筒下方时,由于内外圆筒间距较小,可以对吸 水材料4进行挤压,完成脱水过程。本例中的吸水材料4采用聚乙烯醇(PVA)制作成弹 性海绵状物质。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内侧圆筒2置于外侧圆筒1内部且偏心放置,内侧圆筒转轴8位于外侧 圆筒转轴7下方,圆筒长度为lm,吸水材料3贴与外侧圆筒1内壁,且厚度大于两圆筒最 小间距,外侧圆筒l上设有格栅状通道,开孔率为50%,两圆筒通过"L"形支架4连接,并分别通过动力装置同方向独立旋转。工作时,物料5被放置在外侧圆筒1上面,水分通 过外侧圆筒1上面的格栅与吸水材料3相接触后被转移至圆筒内部,当吸水材料3旋转至 圆筒下方时,由于内外圆筒间距较小,可以对吸水材料3进行挤压,完成脱水过程。本例 中的吸水材料3采用聚胺酯(polyurethane)制作成弹性海绵状物质。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内侧圆筒2置于外侧圆筒1内部且偏心放置,内侧圆筒转轴8位于外侧 圆筒中心线下方,圆筒长度为3m,内外侧圆筒中间塞满吸水材料3,外侧圆筒l上设有网 格状通道,开孔率为80%,外侧圆筒l由支撑轮6支撑并旋转,内侧圆筒2由直轴支撑, 两圆筒分别通过动力装置同方向独立旋转。工作时,物料5被放置在外侧圆筒1上面,水 分通过外侧圆筒1上面的网格与吸水材料3相接触后被转移至圆筒内部,当吸水材料3旋 转至圆筒下方时,由于内外圆筒间距较小,可以对吸水材料3进行挤压,完成脱水过程。 本例中的吸水材料3采用聚乙烯醇(PVA)制作成弹性海绵状物质。
本发明提出的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的操作方法,已经通过较佳的实施例子进 行了描述,相关技术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结构和 设备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本发明技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相类似的 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精神、范围 和内容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其特征是两个圆桶是套筒偏心设置,两个圆桶之间放置有吸水材料,吸水材料的厚度大于两个圆套筒之间的最小距离;两个圆桶连接有驱动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驱动装置 是通过"L"形支架连接方式使各自独立旋转;或通过机械结构同方向联动旋 转;或外侧圆筒利用吸水材料摩擦作用带动内筒旋转。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其特征是吸水材料充满两 个圆筒之间的空间,或紧贴外侧圆筒内壁且厚度大于两圆筒最小间距。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其特征是外侧圆筒上面是 带孔,或加工成格栅状通道,或网格状通道。
5. 权利要求1的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将物料或待 转移水分与外侧圆筒相接触,接触位置靠近两圆筒间距最大方位处,水分通过 外侧圆筒与吸水材料接触后被转移到吸水材料中,完成吸水分离过程;当吸水 材料旋转至两圆筒距离最小位置时,通过挤压将吸水材料中的水分脱出并借助 重力从圆筒中分离出去,完成脱水再生过程。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连续自动脱水的水分转移装置的操作方法;本发明有两个圆桶是套筒偏心设置,两个圆桶之间放置有吸水材料,吸水材料的厚度大于两个圆套筒之间的最小距离;两个圆桶连接有驱动装置。操作方法是将物料或待转移水分与外侧圆筒相接触,接触位置靠近两圆筒间距最大方位处,水分通过外侧圆筒与吸水材料接触后被转移到吸水材料中,完成吸水分离过程;当吸水材料旋转至两圆筒距离最小位置时,通过挤压将吸水材料中的水分脱出并借助重力从圆筒中分离出去,完成脱水再生过程。利用该装置可以有效分离物料表面水分,不仅可以用于常规物料脱水,还可以有效解决机械脱水和电脱水中物料表面吸水问题。
文档编号F26B25/00GK101586904SQ20091006942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4日
发明者马德刚 申请人:天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