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788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口密集的公园、广场、游乐场、度假村、菜市场、工房、食堂,蔬菜大棚及 牲畜养殖场,或者由于不是一个密闭的空间,用空调降温没有效果,或者因为养殖牲畜,在 高温干燥的夏天,人和牲畜都感到酷暑难赖,人的犯病几率增加,特别是圈养群住的牲畜的 死亡率升高。种植蔬菜在冬天干燥的季节,需要湿润空气和土壤。化学工厂、畜牧场这些容 易产生臭气和异味的场所,污染了周边环境,常令附近住家生活受到干扰而产生抗议。度假 区较为集中的山区或海边,树木与花草较多的地区,通常也是蚊虫最多的地区,常让游客与 业者头痛不已。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广泛使用于城乡公园、广场、游乐场、度假 村、菜市场、食堂、蔬菜大棚及牲畜养殖场,具有降温、增湿、驱虫、杀菌性能的微雾降温机微 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包括机体的水泵连接出水管,出 水管经数个三通依次连接多根主水管,每个三通连接一根分水管,数根分水管依次经数个 微雾喷嘴连接。为了实现结果优化,改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性能,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微雾喷嘴安装在室内时,墙壁上安装数个风扇。所述分水管连接的最后一个微雾喷嘴的一端安装螺堵。本实用新型采用机体的水泵连接出水管,出水管经数个三通依次连接多根主水 管,每个三通连接一根分水管,数根分水管依次经数个微雾喷嘴连接;微雾喷嘴安装在室内 时,墙壁上安装数个风扇,分水管连接的最后一个微雾喷嘴的一端安装螺堵的方案,克服了 夏天在公园、工房和其它公共场所及畜牧场无降温和湿润空气设施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1、微雾喷嘴以直径为1 15微米颗粒水滴喷出,完全雾化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与氧 气结合,喷洒于空气中,有如森林内自然清爽的感觉。2、在高温干燥的夏天,利用微雾降温和加大空气的湿度,有益于人和动物的生活, 起到降温效果。3、在度假区较为集中的山区或海边,树木与花草较多的地区,在清洁水源中加入 适量精油或是驱虫剂,有良好的防蚊虫效果。4、结构简单实用,安装方便,既可在室内安装,也可以在公园、广场、游乐场、度假 村、菜市场等露天场所安装。本实用新型专为微雾降温机配套。[001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室内安装的结构布置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室外安装的结构布置图。图中1、机体,2、出水管,3、分水管,4、风扇,5、主水管,6、三通,7、微雾喷嘴,8、螺堵。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图1,图2所示,一种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包括机体1的水泵连接出水 管2,出水管2经数个三通6依次连接多根主水管5,每个三通6连接一根分水管3,数根分 水管3依次经数个微雾喷嘴7连接,分水管3连接的最后一个微雾喷嘴7的一端安装螺堵 8 ;微雾喷嘴7安装在室内时,墙壁上安装数台风扇4。工作时,清洁水流进入微雾降温机的增压水泵2加压到6 7. 2MPa,增压水流由 出水管2流到主水管5,再分流进入分水管3,经微雾喷嘴7喷出,喷雾雾长为3 5米,雾 粒直径为1 15微米,为了充分降低环境温度,吸收热量,安装微雾喷嘴7的分水管3长度 为2 3米,两行微雾喷嘴7之间的距离为4 5米,微雾喷嘴7的方向根据安装需要确定。 在室内安装该装置时,为了使室内空气充分流通,在墙壁上安装数台风扇4。经微雾喷嘴7喷出的微雾,完全雾化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与氧气结合,喷洒于空气 中,在干燥的烈日下,如早晨的晨雾,既不会弄湿人的衣服,又有一种凉爽清新的感觉,有 如森林内自然清爽的感觉。适宜使用在人口密集的公园、广场、游乐场、度假村、菜市场、工 房、食堂,蔬菜大棚及牲畜养殖场。
权利要求一种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体(1)的水泵连接出水管(2),出水管(2)经数个三通(6)依次连接多根主水管(5),每个三通(6)连接一根分水管(3),数根分水管(3)依次经数个微雾喷嘴(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雾喷嘴 (7)安装在室内时,墙壁上安装数台风扇(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3) 连接的最后一个微雾喷嘴(7)的一端安装螺堵(8)。
专利摘要一种微雾降温机的喷微雾装置,采用机体的水泵连接出水管,出水管经数个三通依次连接多根主水管,每个三通连接一根分水管,数根分水管依次经数个微雾喷嘴连接;微雾喷嘴安装在室内时,墙壁上安装数个风扇,分水管连接的最后一个微雾喷嘴的一端安装螺堵的方案,克服了夏天在公园、工房和其它公共场所及畜牧场无降温和湿润空气设施的缺陷,该装置专为微雾降温机配套。
文档编号F24F6/14GK201724328SQ20102021126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日
发明者李辉, 胡新强 申请人:李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