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681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领域的节能设备。
背景技术
燃气灶能源被浪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燃烧不充分,亦称“化学热损失”,未被烧尽的燃气热能被白白浪费了 ;二是大气炉是靠火焰通过对流传热给锅底,但火焰与锅底的接触只是一瞬间,大量的热量未被利用就散发至空间,这被称为“物理热 损失”。目前,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都凸显得十分重要,在每一个领域都应当争取做到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灶体余热回收装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盆体与烟囱连接,盆体的结构为盆体为双层结构,或者盆壁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第一水夹套,第一水夹套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和多根第一导流板,盆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盆体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排烟孔连接L形烟 ,烟 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连通的第二水夹套,第二水夹套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烟 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隔水板一侧为进水孔,另一侧为排烟孔,使水在水夹套内环流不低于300°。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作用是延长水在水夹套内流动的路径,增加水受热时长,使水的温度升高得更高、更快。进一步地,所述盆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进一步地,所述烟囱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调节出水温度,温度调节范围在40-80°C。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为直条,同时连接盆体的内壁和外壁,相邻的第一导流板交错连接盆壁上沿或下沿。使水在水夹套内按照Z字形路径流动。进一步地,盆体的盆壁上还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连接有通风管。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连通的第三水夹套。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是用于回收灶膛内的余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在灶膛及烟 内设置了水夹套,并通过水夹套内的导流板使水流动的路程变长,使水在水夹套内被快速加热。通过控制水的流速,达到控制水受热后的最终温度。在燃气灶正常使用情况下,通过检测,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每小时加热的水量能够超过lm3,加热3. 5分钟出水温度不小于40°C。

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主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的仰视图。[0014]图4是图I的右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是图I的轴测图。图7是图6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I至图7。本实施例描述的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盆体I、烟囱2和通风管3三个部分。盆体I的盆腔即为灶的灶膛,盆体I盆壁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之间是第一水夹套11,第一水夹套11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12和多根第一导流板13,隔水板12的一侧设置有一个进水口 25,另一侧是排烟孔21。盆体I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14 ;盆体I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21,排烟孔21连接L形烟 2。盆体I的盆壁下沿设置有排污口 15,该盆壁下沿也是盆体底部的一部分。第一导流板13为直条,同时连接盆体I的内壁和外壁,相邻的第一导流板13交错连接盆壁上沿或下沿,也即是,第一导流板13与碰壁的内壁、外部和上沿在第一水夹套11的上部构成一个过水口,与之相邻的另一第一导流板13与碰壁的内壁、外部和下沿在第一水夹套11的下部构成一个过水口。盆体I的盆壁上还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连接有通风管3。通风管3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11连通的第三水夹套31。事实上,上述通风口和通风管3并不是本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必须的,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烟囱2的出烟口 22高于排烟孔21。烟囱2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11连通的第二水夹套23,第二水夹套23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24,烟 2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 25。本实施例附图示出的烟囱截面为矩形,故第二导流板24为一边开口的矩形。相邻两个第二导流板24的开口分别在烟 的两个对边上,以使水在第二水夹套23内流动路程延长。烟囱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6。显然地,烟囱的截面形状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圆形,当选择圆形时,第二导流板24为开口的圆环。水从进水口 25进入第一水夹套11后,经过第一导流板13延长路径,环绕300°左右后进入第二水夹套23,经过第二导流板24延长路径后,从出水口 25流出。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将灶膛内的散失的热量转化为水的热能,节能环保。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盆体(I)与烟囱(2)连接,盆体(I)的结构为盆体(I)的盆壁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第一水夹套(11),第一水夹套(11)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12)和多根第一导流板(13),盆体(I)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14);盆体(I)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21),排烟孔(21)连接L形烟囱(2 ),烟囱(2 )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11)连通的第二水夹套(23 ),第二水夹套(23 )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24),烟囱(2)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2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I)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5)。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26)。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13)为直条,同时连接盆体(I)的内壁和外壁,相邻的第一导流板(13)交错连接盆壁上沿或下沿。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盆体(I)的盆壁上还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连接有通风管(3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3)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11)连通的第三水夹套(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节能装置,盆体与烟囱连接,盆体的结构为盆体为双层结构,或者盆壁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之间为第一水夹套,第一水夹套内设置有一个隔水板和多根第一导流板,盆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一供炉头伸入的炉孔,盆壁下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盆体的盆壁上设置有排烟孔,排烟孔连接L形烟囱,烟囱内设置有与第一水夹套连通的第二水夹套,第二水夹套内设置有多根第二导流板,烟囱的竖直段上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是用于回收灶膛内的余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在灶膛及烟囱内设置了水夹套,并通过水夹套内的导流板使水流动的路程变长,使水在水夹套内被快速加热。
文档编号F24C13/00GK202692178SQ20122036144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唐佳兴 申请人:绵阳钲强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