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048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壳体,所述壳体限定空调器的内部风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内部风道中设置有旋转出风结构,所述旋转出风结构包括第一环形导风体和旋转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形成有前开口、后开口及位于前开口和后开口之间的中空腔体,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圆周方向旋转。本发明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旋转式出风结构,实现了空调器的周向方向出风,扩大了送风范围,提高了送风速度。
【专利说明】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市场上的立式空调器一般在前面板或侧面板上开设矩形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室内空气从空调器的进风口进入空调内部,经过离心风机离心加速后,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空气再由出风口吹向室内。在出风口出风时,可以利用导风板调节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和控制出风风向。
[0003]虽然利用导风板可以控制出风风向,但其所控制的出风角度小,送风面积小,送风能力差,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旋转式出风结构,实现空调器的周向方向出风,以扩大送风范围、提高送风速度。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壳体,所述壳体限定空调器的内部风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内部风道中设置有旋转出风结构,所述旋转出风结构包括:
第一环形导风体,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形成有前开口、后开口及位于前开口和后开口之间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位于所述内部风道中,以将至少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引入至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前开口对应所述出风口而设置,以将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的风引向所述出风口;
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圆周方向旋转。
[0006]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
支撑架,与所述壳体固定;
电机,提供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旋转的动力;
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轴传动连接;
转盘轴承,其内圈与所述支撑架固定,其外圈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固定,且外圈上形成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哨合的外齿。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从其后开口至其前开口至少部分渐扩,形成外扩喇叭口形状的中空腔体。
[0008]如上所述的空调器,为进一步提高周向出风均匀性、提高出风速度,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内壁上形成有沿所述内壁周向分布、且从该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向其前开口延伸的多个引风部。
[0009]优选的,多个所述引风部以相邻两个引风部在周向方向上间隔不小于36°依次沿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内壁周向分布,每个所述引风部距离内壁的高度不大于20mm。
[0010]如上所述的空调器,为避免人体接触引风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罩设有防护网。
[0011]如上所述的空调器,为进一步增大送风风量、加快室内空气流动以及提高出风温度的舒适性,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非热交换风进口,所述旋转出风结构还包括:
第二环形导风体,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形成有前开口、后开口及位于前开口和后开口之间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对应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而设置,以将空调器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引入至该第二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前开口位于所述内部风道中,以将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的非热交换风引入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前开口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间隔设置、之间形成引导所述热交换风进入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的热交换风引风道。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从其后开口向其前开口至少部分渐缩,形成内缩喇叭口形状的中空腔体。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圆周方向旋转的出风结构,可以从空调器出风口四周向外送风,增大了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而且,由于出风结构周向旋转进行送风,保证了周向送风的均匀性,提高了送风速度,增加了空调送风的舒适性。
[0014]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
λ.Μ
/E.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空调器第一个实施例去掉前面板后的立体图;
图3是空调器第一个实施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第二个实施例部分结构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空调器第二个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8是空调器第二个实施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首先,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或后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风;非热交换风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风,是相对于热交换风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热交换器的部分风;混合风是指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形成的风。下述的环,是指环绕形成的封闭结构,并不局限于圆环。
[0018]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的本发明具有旋转出风口的空调器的第一个实施例。
[0019]如图1的立体图、图2去掉前面板后的立体图及图3的侧剖结构示意图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有壳体1,壳体I限定了空调器的内部风道2。壳体I作为空调器的外壳,包括有前面板11和后背板12,在前面板11上形成有出风口 111。在内部风道2内自下而上设置有风机3、热交换器4和后述的旋转出风结构,且风机3的设置使得内部风道2中的风经旋转出风结构后从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 111吹出。
[0020]结合图4示出的图2立体图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旋转出风结构包括有第一环形导风体6和旋转驱动机构7,两者驱动连接,旋转驱动机构7将驱动第一环形导风体6圆周方向旋转。
[0021]具体来说,第一环形导风体6形成有位于前端的前开口 61和位于后端的后开口62,前开口 61和后开口 62之间形成有中空腔体63。其中,后开口 62位于内部风道2内、热交换器4的前方或前上方;而前开口 61对应着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 111而设置,其口径大小与出风口 111相适配,两者可以进行封闭对接。
[0022]结合图3中箭头示出的空气流动方向,空调器运行时,旋转驱动机构7将驱动第一环形导风体6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圆周方向旋转,夕卜部的风在风机3的离心作用下、经壳体I下部的进风口(图中未标注)进入内部风道2中,并吹向热交换器4。经热交换器4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将从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后开口 62进入中空腔体63,最后经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前开口 61及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 111吹向四周,实现了周向方向的送风,送风角度大,风速大,送风范围广。
[0023]图5所示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结合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示,第一环形导风体6从后往前依次形成有后翻边部65、外扩部66及前翻边部67。外扩部66作为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主体部,从后向前渐扩,其所限定的中空腔体部为外扩喇叭口形状,以利于中空腔体63中的风顺利吹出,且增大了出风面积。前翻边部67整体也是从后向前渐扩,但其外扩角度大于外扩部66的外扩角度,以减少出风阻力,提高送风速度。而后翻边部65为与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垂直部,主要作为固定部使用,方便与下述的转盘轴承74进行固定。
[0024]而且,在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内壁上、具有来说是在外扩部66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引风部64。多个引风部64沿内壁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引风部64均为长条状结构,从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后开口 62向其前开口 61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引风部64,可以对从第一环形导风体6前开口 61周向送出的风进行导向,减少风的无序、紊乱流动,提高送风均匀性和送风速度。为减少风阻,相邻两个引风部64在周向方向上间隔不能太小,优选不小于36°,也即周向设置的引风部64的数量不能多于10个。且,每个引风部距离内壁的高度以不大于20mm为宜。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各个引风部64优选为具有相同弯曲方向的弯曲结构,且弯曲方向与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旋转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环形导风体6逆时针旋转,则各引风部64以图4所示的方向弯曲,以进一步减少风阻。
[0025]由于在第一环形导风体6内壁上设置有引风部64,为避免用户触及引风部64而受伤或损坏引风部64,可在出风口 111上罩设防护网5进行防护。
[0026]对于旋转驱动机构7,可以采用下述结构来实现:包括有电机71、支撑架72、传动齿轮73及转盘轴承74。其中,支撑架72设置在第一环形导风体6后方,并与空调器的壳体I相固定。电机71通过螺钉及开设在支撑架72上的螺孔固定在支撑架72上,其输出轴从支撑架72上开设的轴孔穿出。传动齿轮73与电机7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并与转盘轴承74外圈上形成的外齿741相啮合。转盘轴承74设置在支撑架72与第一环形导风体6之间,其内圈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架72上,其外圈与第一环形导风体6相固定。支撑架72上形成有与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后开口 62 口径相适配的开口,以便热交换风能够顺利经支撑架72进入到第一环形导风体6中。在空调器运行时,空调器主控板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71转动,进而通过传动齿轮73及转盘轴承74带动第一环形导风体6绕其中心轴作圆周旋转。该实施例的旋转驱动机构7结构简单,传动阻力小,第一环形导风体6转动平稳,保证了周向出风的均匀性,且噪音小。
[0027]需要说明的是,旋转驱动机构7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来实现,只要能驱动第一环形导风体6作圆周方向旋转、实现旋转出风即可。
[0028]图6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的第二个实施例,其中,图6为该第二个实施例部分结构分解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该实施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8为该实施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9则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9]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器也包括有壳体1,壳体I限定了空调器的内部风道
2。壳体I作为空调器的外壳,包括有前面板11和后背板12,在前面板11上形成有出风口111。在内部风道2内自下而上设置有风机3、热交换器4和后述的旋转出风结构,且风机3的设置使得内部风道2中的风经旋转出风结构后从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 111吹出。此外,结合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空调器在后背板12上、与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 111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非热交换风进口 121。相应的,该实施例的旋转出风结构不仅包括有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环形导风体6和旋转驱动机构7,还包括有第二环形导风体8。第一环形导风体6及旋转驱动结构7的具体结构及两者之间的驱动连接结构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可参考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描述。
[0030]结合图7及图9所示,第二环形导风体8形成有位于前端的前开口 81、位于后端的后开口 82及形成在前开口 81和后开口 82之间的中空腔体83。其中,后开口 82对应着后背板12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121而设置,且其口径大小与非热交换风进口 121相适配。第二环形导风体8的前开口 81位于内部风道2内、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后方,且与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后开口间隔一定距离而设置,进而在第一环形导风体6与第二环形导风体8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热交换风引风道9。
[0031]如图9的放大图所示意,第二环形导风体8从后向前依次形成有后翻边部84、内缩部85及前翻边部86。其中,后翻边部84作为固定部,是与第二环形导风体8的中心轴线相垂直的垂直部,便于和后背板12进行固定和密封。内缩部85作为第二环形导风体8的主体部,从后向前渐缩,其所限定的中空腔体部形成内缩喇叭口形状,以集中中空腔体83中的气流、以较高的速度进入到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中空腔体内。前翻边部86为外扩的翻边部,以减少气流从中空腔体83流出的阻力。
[0032]结合图8中箭头示出的空气流动方向,该实施例的空调器运行时,旋转驱动机构7将驱动第一环形导风体6以其中心轴线为旋转轴圆周方向旋转,外部的风在风机3的离心作用下、经壳体I下部的进风口(图中未标注)进入内部风道2中,并吹向热交换器4。经热交换器4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将经热交换风引风道9及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后开口进入到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中空腔体63内,并从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前开口及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 111吹向四周。由于来自热交换器4的热交换风从宽度较小的热交换风引风道9吹出时风速变大,从而使得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表面压力减小而在其中空腔体63内形成负压,空调器外部的室内风作为非热交换风,在负压的作用下,将从后背板12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121及第二环形导风体8的后开口 82进入到第二环形导风体8的中空腔体83内,然后再进入到第一环形导风体6的中空腔体中,与中空腔体中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一起送出。由于引入了部分外部的非热交换风,所以,增加了从出风口 111吹出的风量,进而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而且,热交换风与非热交换风混合后形成的混合风温度适宜,提高了出风吹送到用户身上的舒适性。
[0033]而且,在该实施例实现混合风送风时,第二环形导风体8固定不动,旋转驱动机构7仅需要驱动第一环形导风体6作圆周旋转,因而,不仅旋转角度大,且旋转结构简单,对旋转驱动机构7的结构及部件性能要求低,容易实现。
[0034]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前面板11上的出风口 111和后背板12上的非热交换风进口 121的形状优选为圆形;相应的,旋转出风结构中的各环形导风体的形状优选为圆环形。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的组合,如椭圆形和椭圆环、正多边形和正多边形环等,也都能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
[003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旋转出风结构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壳体,所述壳体限定空调器的内部风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部风道中设置有旋转出风结构,所述旋转出风结构包括: 第一环形导风体,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形成有前开口、后开口及位于前开口和后开口之间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位于所述内部风道中,以将至少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引入至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前开口对应所述出风口而设置,以将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的风引向所述出风口; 旋转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圆周方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 支撑架,与所述壳体固定; 电机,提供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旋转的动力; 传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轴传动连接; 转盘轴承,其内圈与所述支撑架固定,其外圈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固定,且外圈上形成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哨合的外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从其后开口至其前开口至少部分渐扩,形成外扩喇叭口形状的中空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内壁上形成有沿所述内壁周向分布、且从该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向其前开口延伸的多个引风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引风部以相邻两个引风部在周向方向上间隔不小于36°依次沿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内壁周向分布,每个所述引风部距离内壁的高度不大于2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罩设有防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非热交换风进口,所述旋转出风结构还包括: 第二环形导风体,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形成有前开口、后开口及位于前开口和后开口之间的中空腔体,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对应所述非热交换风进口而设置,以将空调器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引入至该第二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前开口位于所述内部风道中,以将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的非热交换风引入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的前开口与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后开口间隔设置、之间形成引导所述热交换风进入所述第一环形导风体的中空腔体内的热交换风引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导风体从其后开口向其前开口至少部分渐缩,形成内缩喇叭口形状的中空腔体。
【文档编号】F24F13/10GK104515284SQ201310448463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朱振学, 庄佳兰, 臧元强 申请人: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