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1037发布日期:2018-11-24 11:1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建筑物楼顶并将建筑物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换气口(以下称作排气装置),尤其涉及将无动力式通风结构和动力式排气装置混合得到的排气装置(以下称作混合式排气装置),其中无动力式通风结构通过基于伯努利原理的自然循环将室内气流进行排气,动力式排气装置具备强制送风装置,尤其涉及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排气装置,其使得在这种混合式排气装置的设置、应用中送风部或气流引导部的部件发生老化或故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换、修理时,作业人员无需到烟囱内部而在建筑物楼顶、屋顶等就能分离出发生故障的强制送风部等。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将建筑物内的空气、气体或粉尘排出,在高层建筑物的楼顶及天花板上,在烟囱(排气管道)等设有排气装置,这种排气装置而言,存在根据伯努利定理、因外气的气流压力而将内部室内气流进行排气的无动力式通风装置(参照图1a),已知的还有通过电动机驱动来驱动送风风扇、利用电开关对其进行强制送风来将建筑物内的空气或粉尘排出的强制送风装置。

另外,还已知无动力结构的通风装置、动力式换气装置、以及将上述无动力式通风装置和动力式换气装置混合得到的混合式通风装置(参见图1b),其中,无动力结构的通风装置中将内部形成有开口部(气流排气路径)和气流导流部的气流引导构件通过多个间隔物与上方被切断的盖子构件隔开间隔进行组装(当然,各间隔物彼此之间利用螺母进行紧固),从而在形成有气流导流部的气流引导板的叠层状态下通过外部气流压力将内部室内气流进行排气,动力式换气装置由在气流引导部的中间部垂直设置从而对下部气流进行强制送风的驱动电动机和设置于该驱动电动机的送风风扇、以及以规定控制单元来驱动送风风扇的强制送风装置来构成。

然而,这种动力式或混合有动力式送风装置的混合式通风装置通过在建筑物楼顶或屋顶所设的排气管道的上部安装支承构件,并在上述支承构件的内部组装送风风扇、驱动电动机等送风部来进行设置。

具备这种强制送风装置的排气装置的设置应用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即,以往,为了将这种强制送风装置(以下称作强制送风部)分离,作业人员需要进入高层建筑物的烟囱内部,利用梯子等将累积有灰尘、煤烟等的送风装置、气流引导装置进行分解、解体,然而,实际上,在高层建筑物的烟囱内部无法使用高梯,因此几乎无法进行在大型建筑物的烟囱内将强制送风装置进行解体、分解的作业,结果是,由于该作业难度较大,产生昂贵的维修作业费用,需要其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对以往设于高层建筑物等的烟囱(以下,称作排气通过口)等的驱动电动机和送风风扇形成为一体的强制送风装置或设有其的设置结构等的故障进行维修而分离或解体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无需进入排气通过口内部就能在屋顶或高层建筑物的楼顶进行强制送风装置、排气装置、设置结构等的修理和更换等维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中设置于排气通过口s来对室内空气进行无动力排气,且同时进行强制排气,该混合式排气装置包括: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设置于排气通过口,在轴方向贯穿以与排气通过口连通;多个气流引导构件,该气流引导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承构件,形成有气流引导部和气流导流部,该气流引导部形成有固定孔,且气流导流部从气流引导部向内朝上弯曲形成并将上升气流导流到中心部的排气路径;盖子构件,该盖子构件由形成有固定孔以便在所述气流引导构件的上部隔着规定间隔设置的气流引导部和在气流引导部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的盖子主体构成;送风部,该送风部由在所述支承构件内侧通过规定的电开关强制驱动的驱动电动机和与该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轴相连来产生旋转力的送风风扇构成;以及,维护维修部,该维护维修部对所述送风部的驱动电动机进行支承并且在分离出所述盖子构件、气流引导构件后能在排气通过口s上方分离所述送风部;

在多个气流引导构件中,利用贯穿所述盖子构件的长螺钉在多个气流引导部的固定孔的上下分别以螺母进行位置固定,且使间隔物贯穿来形成间隔,在垂直贯穿最下方气流引导构件的长螺钉套上间隔物后,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圆筒部所形成的固定孔的上下利用螺母进行固定和设置,

所述气流引导构件是在所述盖子构件的正下方形成上下相邻的多个气流引导构件,气流引导构件的气流导流部形成为越是上部倾斜度越大的结构,使得流入到上下相邻的气流引导构件的气流导流部之间的导流气流的流速加快,所述支承构件在其内侧突出地形成设有固定孔的支承部,

所述维护维修部包括:安装有具备送风风扇的驱动电动机并垂直设置的电动机外壳;在所述电动机外壳的外周面以放射状水平延伸的支承用梁;以及u形剖面的连接沟道,该连接沟道是一侧开放的u形沟道,在开放面插入、紧固有所述支承用梁,在一侧面隔着规定间隔形成有两个紧固孔,利用螺钉、螺母来固定于形成有所述固定孔的支承部,

在所述排气通过口(s)上方分离出盖子构件、气流引导构件后,再分离出紧固、固定于连接沟道的电动机外壳的支承用梁,从而能在上方对驱动电动机、送风风扇形成为一体的送风部进行修理、维修、更换、变更等。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对以往设于高层建筑物等的排气通过口等的驱动电动机和送风风扇形成为一体的强制送风装置、排气装置等进行分离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无需进入排气通过口内部就能在屋顶或高层建筑物的楼顶进行强制送风装置、排气装置、设置辅助结构等的修理、维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现有无动力式烟囱换气装置的示例的图,

图1b是示出现有的具备动力式强制送风装置和无动力式换气结构的排气装置的示例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设置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圆筒部内部,是示出送风部和维护维修结构的仰视图,

图6是从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提取出维护维修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对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送风部进行分离的状态做出说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如下说明。

附图中,图2是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设置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根据上述附图的、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大致由支承构件110、气流引导构件120、维护维修部130、盖子构件140、紧固部150以及送风部160构成。

在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中,将对室内空气进行排气的、通过的烟囱、排气管道、排气通过口等在下文中称作排气通过口s。

首先,将支承构件110沿垂直方向设置使其与排气通过口s相连通。支承构件110在下侧形成有与排气通过口s的矩形相匹配的四角框体114,同时在上部形成有位于将上述盖子构件140和多个气流引导构件120层叠的组装体(省略标号,以下称作组装体)的下方内侧的圆筒形的圆筒部111。

在支承构件110的圆筒部内侧,以放射状在圆筒部111和四角框体114之间的角隅部分的四个位置突出形成支承杆112,在支承杆112形成固定孔113。

该支承杆112的一个侧面形成为水平面以便插入或紧固有下述的连接沟道134。

气流引导构件120具备至少一个台阶以上的层叠、组装结构。

气流引导构件120共同地形成气流引导部121、气流导流部122和排气路径123。

即,在气流引导构件120中,形成有用于设置间隔物152的气流引导部121、从气流引导部121向内朝上弯曲形成且中央形成有排气路径123的气流导流部122、以及形成于上述气流引导部121的固定孔124。

气流引导构件120是在盖子构件140的正下方上下相邻的多个气流引导构件120,气流引导构件120的气流导流部122形成为越是上方其倾斜度越大的结构,从而使得流入到上下相邻的气流引导构件120的气流导流部122之间的气流流速加快,因此,平时可通过外部气流的流动来对室内气流进行排气。

盖子构件140与层叠、设置于支承构件110的多个气流引导构件120在气流引导构件120的上部经由间隔物151隔开间隔来设置。

盖子构件140可形成有在中央部分构成椭圆曲面的盖子主体142以及从该盖子主体142向下倾斜的气流引导部141。

送风部160由在支承构件110的内侧通过电开关强制驱动的驱动电动机161、与该驱动电动机161的驱动轴相连来产生旋转力的送风风扇162以及网板163构成。

紧固部150由用于组装盖子构件140、气流引导构件120的长螺钉151、间隔物152以及螺母153构成。

附图中,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烟囱内部的仰视图,示出强制送风装置和维护维修结构,图5是对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维护维修结构的组装、解体状态进行说明的分解图。

根据上述附图,维护维修结构130是指如下结构:使支承送风部160的驱动电动机161位于上述支承构件110内的底部中心部的结构、以及在本发明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上方将送风部160的驱动电动机161等进行分离的组装、解体结构。

即,维护维修结构130以电动机外壳131来包围具备送风风扇162的驱动电动机161使其设于支承构件110的内部中心,在该电动机外壳131的外周面形成以放射状水平延伸的支承用梁132,这些支承用梁132可形成为插入或紧固于u形剖面的连接沟道134的结构。

即,连接沟道134是一侧开放的u形沟道,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支承用梁132的开放面136,在一侧面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两个紧固长孔135。

这种连接沟道134通过螺钉138、螺母137来固定于在形成有固定孔114的上述支承构件110的内侧底部以放射状形成的角隅部分的支承部112。

在这样固定连接沟道134的状态下,将电动机外壳131的支持用梁132插入到连接沟道134的开放面136之后,通过螺钉138、螺母137进行紧固。

由此,安装于电动机外壳131内的驱动电动机161设于支承构件110的外筒部111内侧的中间部、送风风扇162设于驱动电动机161的驱动轴(未图示)上。

之后,在圆筒部111的上端安装、固定网板163之后,将多个气流引导构件120和盖子构件140进行组装、设置。

即,贯穿盖子构件140的固定孔143的长螺钉150穿过多个气流引导部120的固定孔124之后,在支承构件110进行紧固、固定。

即,贯穿盖子构件140的固定孔143的长螺钉150的下方,利用螺母153进行位置固定,接着,在盖子构件140的底部将间隔物152套于长螺钉151之后紧固螺母153来进行位置固定,由此来设置第一气流引导构件120。

接着,可按照与第一气流引导构件120相同的组装顺序紧固来层叠、设置第二气流引导构件120。之后,对层叠、组装于长螺钉151上的盖子构件140和多个气流引导构件120所构成的组装体的固定孔124进行贯穿的长螺钉151的下侧套上间隔物152之后,在形成于支承构件110的圆筒部111的固定孔(未图示)的上下通过螺母153进行固定并设置。

由此,气流引导构件120是在盖子构件140的正下方上下相邻的多个气流引导构件120,气流引导构件120的气流导流部122形成为越是上方其倾斜度越大的结构,从而使得上下相邻的气流引导构件120的气流导流部122之间流入的气流流速加快,因此,平时在未启动送风部160的状态下可通过外部气流的流动来对室内气流进行排气(无动力气流循环方式)。

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在这种无动力气流循环结构的基础上,还可具备送风部160。

即,送风部160具备如上所述的在支承构件110的内侧通过电开关强制驱动的驱动电动机161、以及连接于该驱动电动机161的驱动轴来产生旋转力的送风风扇162,因此,可通过规定的开关信号来驱动驱动电动机161从而对室内气流进行排气。当然,在没有外部气流的大气循环或需要与自然大气循环同时进行强制送风的情况下也可进行驱动。

附图中,图6是对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送风部进行分离的状态做出说明的示意图。

根据上述附图,本发明的具备维护维修结构的混合式排气装置是具备上述组装、紧固结构的动力式和混合有动力式强制送风装置的混合式排气装置,但在这种排气装置上实现了以下方面的改善。

即,如图6所示,其特征在于,在长时间使用后,清洁内部网板163、或修理驱动电动机161和送风风扇162、或因故障进行替换等情况下,使得修理、替换变得容易。

即,在设有排气通过口s的混合式排气装置的上方,依次分离出盖子构件140、气流引导构件120之后,将紧固、固定于连接沟道134的电动机外壳131的支承用梁132在连接沟道134上的螺母138、螺钉137进行分离,之后,简单地在上方分离出驱动电动机161、送风风扇162形成为一体的送风部160。

即,以往,为了分离上述送风部160,作业人员需要进入排气通过口s的内部,并在灰尘、煤烟等长期累积的状态下分离出送风部160,但实际上这种操作不可行,因此,较好是在设有混合式排气装置的楼顶或屋顶进行这样的操作。

参考附图中图示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仅仅是例示,若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则可理解能根据该例示进行多种变形、和等同的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来确定。

标号说明

110:支承构件

111:圆筒部

112:支承杆

113:固定孔

114:四角框体

120:气流引导构件

121:气流引导部

122:气流导流部

123:排气路径

124:固定孔

130:维护维修部

131:电动机外壳

132:支承用梁

134:连接沟道

135:紧固孔

136:开放面

137:螺母

138:螺钉

140:盖子构件

141:气流引导部

142:盖子主体

150:紧固部

151:长螺钉

152:间隔物

153:螺母

160:送风部

161:驱动电动机

162:送风风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