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风道系统内的风平衡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0745阅读:9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风道系统内的风平衡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风道系统内的风平衡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和机电行业中,通风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需要确保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通风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完成对通风系统的安装并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必须对通风系统进行风平衡调节,即保证各主干及支干风道内的风量与设计标准相符。现有的调节方法如下:首先,在每个支干风道上靠近其与主干风道连接口的位置处安装风量调节阀,然后在模拟工作的状态下,用风速仪测定通风系统内各处的风速从而计算实际风量,通过控制调节阀的开闭情况对风道内的风速进行控制,直至其符合设计标准。

目前通用的风量调节阀主要包括外壳、闸板和调节手柄构成,其存在较多弊端:

1、一条主干风道通常连接有数量众多的支干风道,由于主干风道内各处的风速不均一,因此进入各支干风管内的风量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出现有的支干风道内风速过大而有的支干风道内完全没有风量引入的情况,为了保证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往往需要安排大量人员同步进行调试操作,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还造成施工衔接性差,施工效率降低;

2、整个通风系统在运行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每一处的风量变化都与其他各处的风量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在完成风平衡调试后,若再想调节其中任意一个风口的风量,都将会对其他风口的风量造成影响,整个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差。

3、在主干风道上切割用于连接支干风道的出风口时,会产生大量建筑废料,浪费资源,不符合绿色环保施工工艺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控制各支干风道内进风量的调节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道系统内的风平衡调节装置,设置于主干风道和支干风道的连接处,包括连接箱和阀体箱,所述连接箱和阀体箱设置为其内的风向均与所述支干风道内的风向相同,所述阀体箱的两端分别连通支干风道和连接箱的一端,所述连接箱的另一端连通主干风道且在该端设置有用于将气流从主干风道导入支干风道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朝主干风道内侧打开并可绕其连接边转动以实现对支干风道内导入风量的初次调节,在所述连接箱上还设置有插入其内部并与所述导风板联动的用于控制导风板开度的转动杆;

所述阀体箱内部设置有多个闸板以及其外部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调节手柄包括主手柄、副手柄以及用于连接主、副手柄的推拉连杆,且所述主、副手柄的总数与所述闸板的数量相同,每一块闸板上均设置有一根与主手柄或副手柄连接的转轴,使得所述闸板在手柄的调节下可绕转轴旋转且多块闸板间相互平行,当闸板旋转至板面与支干风道内风向平行时导风量最大,而当闸板旋转至板面与支干风道内风向垂直或接近垂直时导风量最小,所述调节手柄同时调节多个闸板的开度以实现对支干风道内导入风量的再次调节。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一端均与所述阀体箱的内壁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与所述主、副手柄一一联动设置,通过所述推拉连杆实现所有手柄同步动作从而确保各个闸板转过的角度保持一致,在所述主手柄上还设置有定位结构,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在弧形轨道上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主手柄的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弧形轨道和转动杆上均设置有角度尺,且用于分别显示所述闸板和导风板的开合角度。

优选地,所述弧形轨道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且当所述定位结构分别位于所述弧形轨道的两端时,所述闸板分别处于其板面与支干风道内风向垂直或平行的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主干风道上切割用于连通支干风道的开口,所述导风板为该开口处的余料未完全切除且保留一条连接边而制成。

优选地,在所述阀体箱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闸板继续转动的限位板。

优选地,在所述导风板的板面上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多个横向的柔性连杆,且所述柔性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

优选地,所述转动杆和调节手柄可与带有遥控控制器的电机联动设置,以实现对风道内风平衡状态的遥控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导风板和闸板实现了对各支干风道内进风量的双重调节,避免了因风速变化造成进风量的不可控,减少了人工成本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各支干风道的独立性增大,降低了各支干风道间的相互干扰,可单独对某一支干风道内的进风量进行调节。

2、所述调节装置利用主干风管上切割下的余料作为导风板,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实现了废料再利用,减少了建筑垃圾。

3、所述调节装置的调节手柄通过设置推拉连杆实现主、副手柄间的同步动作,以确保对闸板开合角度的精准调节,同时减少操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安装在通风系统上的结构示意图(俯视视角);

图中:01主干风道,02支干风道,03风速仪,1连接箱,2阀体箱,3导风板,4转动杆,5闸板,6调节手柄,61主手柄,62副手柄,63推拉连杆,64定位结构,7弧形轨道,8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用于风道系统内的风平衡调节装置,设置于主干风道01和支干风道02的连接处,包括连接箱1、阀体箱2和导风板3。所述连接箱1和阀体箱2设置为其内的风向均与所述支干风道02内的风向相同,所述阀体箱2的两端分别连通支干风道02和连接箱1的一端,所述连接箱1的另一端连通主干风道01,所述导风板3设置于所述连接箱1与主干风道01的连接端且朝主干风道01内侧打开,用于将气流从主干风道导入支干风道。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主干风道上切割用于连通支干风道的开口,所述导风板3为该开口处的余料未完全切除且保留一条连接边而制成。

在所述连接箱1上设置有插入其内部并从上下两端穿出的转动杆4,同时在所述导风板3的板面上从上至下固定设置有多个横向的柔性连杆,且所述柔性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转动杆4上,所述转动杆4通过柔性连杆带动所述导风板3绕其连接边转动以实现对支干风道02内导入风量的初次调节。

所述阀体箱2包括设置于其内部的三个闸板5以及设置于其外部的调节手柄6。所述调节手柄6包括一个主手柄61、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手柄61上下两侧的副手柄62以及用于连接主、副手柄的推拉连杆63;所述闸板5在竖直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且在每一块闸板上均设置有一根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箱2的内壁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与三个手柄一一固定连接,使得所述闸板5在手柄的调节下可绕转轴旋转,同时通过所述推拉连杆63实现所有手柄的同步动作从而确保各个闸板转过的角度保持一致,所述调节手柄6同时调节多个闸板5的开度以实现对支干风道02内导入风量的再次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主手柄61上还设置有定位结构64,通过所述定位结构64在弧形轨道7上的移动进而带动所述主手柄61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弧形轨道7和转动杆4上均设置有角度尺,且用于分别显示所述闸板5和导风板3的开合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轨道7所对应的圆心角为90°,且当所述定位结构64分别位于所述弧形轨道7的两端时,所述闸板5分别处于其板面与支干风道02内风向垂直或平行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阀体箱2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闸板5继续转动的限位板8。

当对风道系统内进行风平衡调节时,可以先通过转动杆4带动导风板3旋转以实现对支干风道02进风量的补偿或削减,再通过调节手柄6带动三个闸板5同步转动从而将支干风道02内的风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当风速仪03检测到对应风口的风量为设计参数的1.2-1.4倍时,锁紧定位结构64和转动杆4,完成对该条支干风道02的调节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任何改进或等同替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