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274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



背景技术:

目前,在罩井式球化退火炉工作过程中,在工艺的冷却阶段,罩井式球化退火炉大多采用自然冷却,但是自然冷却时间长,使得整个退火工期长,影响产量。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大型井式炉多台风机气氛循环装置[申请号:03267122.9],由炉盖、绝热箱、风机总成、导风装置和吊杆所构成,绝热箱固定在炉盖的底面,多台风机总成通过其罩壳均匀设置在炉盖的盖面上,与风机总成数量对应的导风装置通过多个吊杆固定在风机总成的下面。风机总成由叶轮、叶轮轴、轴承套、变频调速电机、冷却液进出液口和保温层所构成,叶轮通过叶轮轴、轴承套与变频调速电机相连接,冷却液进出液口分别与轴承套相连通,保温层安装在叶轮与罩壳之间。应用本实用新型后,对于大型井式炉可以采用气氛分散循环的方式,从而降低叶轮的直径、转速及对制作材质的耐高温要求,达到降低造价、延长叶轮使用寿命和提高风机利用率的目的。

上述的方案虽然具有以上诸多的优点,但是,上述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罩井式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冷却时间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包括外桶,在外桶外壁的中下部连接有进风管且进风管与外桶内部连通,在进风管上连接有进风控制阀,在外桶外壁的中上部连接有出风管路且出风管路与外桶内部连通,在出风管路的出风端连接有负压抽风装置,在出风管路上还连接有位于负压抽风装置和外桶之间的冷却器。

设置的进风管结合出风管路,其可以大幅缩短冷却时间。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进风管长度短于出风管路的长度。

该结构其可以进一步缩短冷却时间。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进风管内径等于出风管路的内径;或者进风管内径大于出风管路的内径;或者进风管内径大于出风管路的内径。

管径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设定。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进风管呈L形且进风管的进风端朝上设置。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进风管进风口处设有位于该进风口上方的遮挡罩。

遮挡罩其可以起到挡尘埃或者雨水等等作用。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进风控制阀为进风蝶阀。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出风管路包括与外桶连接的第一L形连接段,在第一L形连接段上连接有第二L形连接段,所述的第一L形连接段呈竖直设置,所述的第二L形连接段呈水平设置。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负压抽风装置和冷却器分别设置在第二L形连接段上。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负压抽风装置为负压风机。

在上述的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中,所述的进风管连接在外桶外壁的下部;所述的出风管路连接在外桶外壁的上部。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的优点在于:1、大大缩短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安装方便,适用于各种炉型安装。

3、本实用新型用于各种井式炉和罩井式炉,也可用于其余炉型。

4、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桶1、进风管2、遮挡罩21、进风控制阀3、出风管路4、第一L形连接段41、第二L形连接段42、负压抽风装置5、冷却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带负压冷却装置的罩井式炉包括外桶1,外桶1呈竖直放置。在外桶1外壁的下部连接有下连接凸起,在外桶1外壁的上部连接有上连接凸起。

设置的下连接凸起和上连接凸起,其可以便于安装管路的安装连接固定。

在外桶1外壁的中下部连接有进风管2且进风管2与外桶1内部连通,在进风管2上连接有进风控制阀3,进风控制阀3为进风蝶阀。

在进风管2进风口处设有位于该进风口上方的遮挡罩21。

在外桶1外壁的中上部连接有出风管路4且出风管路4与外桶1内部连通,在出风管路4的出风端连接有负压抽风装置5,负压抽风装置5为负压风机。在出风管路4上还连接有位于负压抽风装置5和外桶1之间的冷却器6。

其次,进风管2长度短于出风管路4的长度。

另外,进风管2内径等于出风管路4的内径;

进风管2呈L形且进风管2的进风端朝上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出风管路4包括与外桶1连接的第一L形连接段41,在第一L形连接段41上连接有第二L形连接段42,所述的第一L形连接段41呈竖直设置,所述的第二L形连接段42呈水平设置。

负压抽风装置5和冷却器6分别设置在第二L形连接段42上。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进风管2连接在外桶1外壁的下部;所述的出风管路4连接在外桶1外壁的上部。即,进风管2连接在下连接凸起上,出风管路4连接在上连接凸起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执行冷却命令时,进风控制阀3打开,然后负压抽风装置5启动;当执行完冷却命令时,负压抽风装置5启动,然后进风控制阀3关闭。由于炉内的温度很高(700°左右),当从进风管2进入炉内的自然风在炉内热交换后变成比较高温度的气体,并从出风管路4排出,为了防止高温对负压抽风装置5破坏,需在出风管路4上安装冷却器6,使得进入负压抽风装置5的气体在气使用温度范围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进风管2内径大于出风管路4的内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固在此不作赘述,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进风管2内径大于出风管路4的内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桶1、进风管2、遮挡罩21、进风控制阀3、出风管路4、第一L形连接段41、第二L形连接段42、负压抽风装置5、冷却器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